岑巩:茶香飘海外 “废叶”变“金叶”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岑巩:茶香飘海外 “废叶”变“金叶”

春茶采摘过后,经过半个多月的短暂休眠,岑巩县各茶园再次焕发蓬勃生机。在天马镇白岩坪绿茶种植基地,茶垄层层叠叠漾起绿波,片片新芽翠绿欲滴,采茶机在工人们的操作下,灵活地穿梭于茶园里,伴随着“轰隆隆”的声响,一片片嫩绿鲜叶顺着气流齐整地“钻”进了收集袋,阵阵茶香清新四溢。

“夏秋茶一共要采收5批次,现在是第三批采收,今年已采收的75万公斤鲜叶加工后,通过安徽毛峰集团等外贸企业全部卖到了欧洲市场,实现收入200多万元。”基地负责人徐廷勇说,夏季茶树生长迅速,茶叶产量高,但较为粗糙,市场价格较低,以往被当成“废叶”修剪掉,茶园“夏秋无收入”和茶叶资源浪费的状况普遍存在。

现在,利用采茶机“以采代护”的方式对茶园进行经营管理,不仅实现了“全年采摘、全树利用”,也为明年春茶提质增效、增产增收打下好的基础,提高了茶产业的综合效益。

小茶叶撬开“国际门”,“废叶”变身“黄金叶”。徐廷勇的茶产业发展之路是岑巩县坚持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之路、全力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实施“乡村外贸”战略、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多年来,岑巩县把茶产业作为绿色生态产业、特色优势产业、乡村振兴产业来抓,按照“品质立茶、品牌兴茶、政策扶茶”的发展思路,以标准化生产、扩量增产、加工提升、品牌打造、提质增效为重点,逐步建立以“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标准为核心、品牌为引领、市场为导向”的工作机制,做强产业链前端、做优产业链中端、做牢产业链后端,推进茶产业在“产、供、销”全过程各环节全链条畅通,促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助力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低纬度、高海拔、多云雾、寡日照、无污染,天马镇境内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为生产高品质茶叶提供了良好条件。

依托资源禀赋,徐廷勇与其他茶叶经营主体抱团取暖,联合组建岑巩县宝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紧扣“好生态做干净茶”的有机产业定位,通过连片承包低产老茶园进行更新改造、采购茶叶精制加工设备、与科研院所及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合作等,着力打造与茶树栽培、生长、管理及茶叶加工相配套的标准化技术体系,并积极驱动茶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筑牢茶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和“黔茶出山跨海”的根基。

在茶叶加工车间,揉捻机、烘干机、杀青机、香茶机等茶叶加工设备不停运转。红茶生产线上,一堆堆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的茶叶正在3台多功能烘干机内加紧烘烤。

“现在,我们正在赶制出口欧洲的红茶,目前接到的红茶海外订单共有15万公斤。”岑巩县宝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管理员杨克伟介绍,为提升茶产品的丰富度和附加值,今年,新增加了一条红茶生产线,可年加工达到出口欧盟标准的红茶、绿茶干品50多万公斤。接下来,采收的夏秋茶将全部用于加工成红茶,满足海外市场订单需求。

目前,岑巩县宝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的5000余亩茶园全部达到了欧标标准,其中有欧标认证和有机认证的茶园950亩,建有2条夏秋茶生产线、1条茗优茶生产线和1条红茶生产线,打造了“黔凝香”名牌,年加工夏秋茶50万公斤、欧标茶50万公斤,产品畅销湖南、安徽、东南亚和欧洲等国内外市场,年产值超1000万元。

“目前,我们已经做了海关备案,待产品经过雨林联盟认证后,就可直接出口海外,进一步提高产业效益。”徐廷勇说,通过外贸合作社已打通了海外市场,在国外有了稳定的客户群。下一步,打算走精深加工的路子,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品牌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一片绿叶,成就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紧紧围绕“基地提质、品牌增色、市场增值、带农增收”的目标,岑巩县通过政策精准赋能优强企业、实施低产低效茶园改造、打造标准化生态茶园等举措,切实将绿叶转化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金叶”。

目前,岑巩县累计建成茶园3.76万亩,其中投产茶园3.32万亩、有机茶园认证面积1270亩、开展绿色防控茶园面积0.7万亩,有茶叶州级龙头企业2家、茶叶初精制加工厂8座。今年,全县预计年产干茶120万余公斤,生产总值1.2亿元。

(来源:今日岑巩)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