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推出重磅报道!关注安溪县“双世遗”安溪铁观音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农民日报》推出重磅报道!关注安溪县“双世遗”安溪铁观音

brand_alt_mark

今天,《农民日报》农业文化遗产专刊刊发,安溪县《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双世遗”背后的坚守与创新》作为保护典范登报。一起来看看。

“在我们安溪,喝茶是比吃饭更重要的事情。聊天前要喝茶,婚丧嫁娶要喝茶,甚至吵架前都要先喝上一杯茶再吵……”走进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的每一户人家,他们都会为客人泡上一杯茶,并如是说道。

一片叶子,承载千年的文化和技艺,凝结数代匠人的智慧,是安溪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2014年,“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成功入选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2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同年,包括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在内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安溪铁观音为什么能成为“双世遗”,又将如何持续闪耀世界舞台呢?请跟随记者走进安溪,聆听这片叶子背后的故事。

工艺与文化的世代传承

2024年岁末,为期十余天的“百茶百戏文化周”让安溪热闹非凡。嘉宾游客与当地民众共品香茗,共赏茶戏,共探文化,乐趣十足。其间,安溪茶文化·大型主题系列情景剧《铁观音》再度演出,将安溪高甲戏、铁观音茶艺、原生态茶歌、南音等安溪特色非遗文化与声光电等舞台艺术手段融合,讲述铁观音的前世今生,展现安溪的风土人情。

早在一千多年前,安溪人便开始种茶饮茶,铁观音这一品种在清朝时期被发现和命名。在长期的口耳相传、世代相袭中,独特的茶文化逐渐形成和演变,涌现出茶诗、茶歌、茶联、茶谚、茶戏等古今传诵的艺术形式,也衍生出斗茶、茶王赛等竞技活动。

安溪铁观音文化底蕴深厚,制作工艺更是复杂且严谨,要经历晒青、凉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十道工序才能将茶青制成毛茶。

在安溪,女性不仅是茶文化的传承者,更是安溪铁观音茶制作技艺的重要实践者,她们参与到茶叶的采摘、晾晒、炒制等各个环节,在传承茶文化和制作技艺中持续贡献着巾帼力量。

“‘望乡’这款茶由白色‘行远’盒和黑色‘曰归’盒组成,蕴含不管走多远终归要回到故乡之意,深受侨胞喜爱;‘故香’则与安溪作家林筱聆以家乡为背景创作的同名小说联名,精选铁观音嫩芽,买茶就送书……”福建省龙尖壹号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丽娟介绍自己制作和设计的铁观音茶产品。多年前,李丽娟放弃外地高薪工作回到家乡,钻研铁观音制作技艺和文创产品。创业之余,李丽娟不仅在当地开展女性品茶交流、学习活动,还作为乡村导师,深入高校为大学生普及茶文化、指导就业创业。

“我们都是在茶树下长大的孩子,父辈制茶为了谋生,而我们开茶馆是过喜欢的生活。”五年前,在外打拼的刘才南、林莉婷夫妻回到安溪,租下一座闽南传统古厝,改造成有8个风格各异茶室的茶香小院。如今,茶香小院已成为安溪茶文化艺术传习基地之一,林莉婷在小院里开设公益茶会、生活茶艺公益课堂、仿宋点茶课、少儿茶艺课、高级茶艺师课等,也定期去往县青少年宫和周边学校讲授茶文化或茶艺课程。夫妻俩将每日的生活记录拍摄成视频,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上,潜移默化地推广着茶文化。

2019年3月,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安溪县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成立了安溪铁观音女茶师非遗传习所,作为答辩专家并全程参与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何环珠担任传习所所长。传习所为学员讲授铁观音生态茶园管理技术、传统制作工艺、茶文化等课程,不仅促进了铁观音非遗制作技艺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让更多女性获得了学习和工作的机会。

科技与古法的有机融合

深冬时节的安溪依旧气温如春,郁郁青青。温和湿润的气候为茶树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肥沃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给了茶树充足的养分。

“要想茶叶质量好,茶园管理最为关键。茶园中的每一棵杂草都可以成为茶园覆盖原料,变成茶树的天然有机肥。每一年都要下一次农家肥、翻一次新土,新土透气性强,茶树吃到新土才能健康。”谈起生态茶园建设,大宝峰茶庄园负责人杨江根有着说不完的心得。

除了坚持传统的茶园管理方法,大宝峰茶庄园和安溪其他许多茶庄园还添了“新物件”。茶庄园入口处的大型蓝色电子屏,是安溪气象局设立的气象综合监测站,可以实时显示温度、湿度、降水量、光合有效辐射辐照度等数据,便于茶园环境监测。茶树最大的虫害是小绿叶蝉,司雷植保的声光电设备能够释放出两种振荡波,一种干扰小绿叶蝉正常进食,另一种在繁殖高峰期干扰其繁殖。杨江根表示,引入该设备后,无需使用化学农药,茶园病虫害防治效果良好。

现代科技不仅便利了茶园管理,也优化了制茶过程。据了解,在保留传统制茶核心技术前提下,安溪的茶农在摇青、揉捻过程中用电动代替手动,人工进行处理和控制,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在烘干过程中用燃气和电代替炭火,不仅更加卫生,而且省时省力;在茶叶加工过程中,通过人工调节温度和湿度构建制茶的“微环境”,以克服不良天气对于茶叶品质的影响。

近几年来,安溪县农业农村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和禅心缘(福建)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政、研、企合作,进行了非遗技艺数字化传承的首次尝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让铁观音制茶技艺的储存和模拟成为可能。

“铁观音制作技术的核心,总结出来虽然只有‘看天做青、看青做青’这八个字,却蕴含着各种因子的千变万化,师傅很难用语言教授给徒弟,更多的是靠徒弟的悟性。”安溪县茶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陈志明介绍,“我们建设了乌龙茶智能工厂,召集了多位铁观音制茶大师在装有数据采集装备的人工控制自动化、连续化制茶设备上制作茶叶,并对制作手法、影响茶叶发酵相关指标等进行数据采集。项目目前还处于前期的数据采集阶段,随着未来采集数据量的增加,数学建模会越来越准确。这样不仅能够将每位大师的制作手法保留下来,也能实现乌龙茶制作全程数字化、自动化控制,最大限度还原大师手法。”

安溪与世界的重要连接

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一千多年前,安溪茶文化便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世界各地传播,英语、法语、德语等语言中“茶”的发音均来自闽南方言。安溪铁观音也见证了中国与西方国家文化交流的历史。

如今,安溪铁观音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重要国际场合,作为国礼赠送给各国领导人,安溪茶艺节目也在全球多国展演……“双世遗”安溪铁观音,正在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在安溪铁观音女茶师非遗传习所的影响下,国际茶友牵头成立了北美安溪铁观音女茶师非遗传习工作站。据何环珠介绍,如今,女茶师传习所已在国内外设立二十余个传习基地,为全球茶友搭建了共同学习和传承非遗技艺的平台。

“女茶师传习所国际化进程如桥梁,联结世界茶文化与安溪铁观音。它不仅拓宽女茶师舞台,更促进全球茶文化融合。秉承世界女茶师非遗文化创新联盟宗旨,以茶筑美好生活,以产业促共同富裕,以科技赋能可持续发展,共筑以茶为媒的生命共同体。”何环珠说,“在这里,国际友人不仅学习到了精湛的茶艺技能,更被安溪铁观音独特的韵味与背后的文化故事深深吸引,女茶师不只成为了铁观音非遗文化IP,更肩负起海外宣传的责任。”

有着“中国茶都”之称的安溪,不仅把优质的安溪铁观音茶叶和茶文化传播出去,还吸引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走进安溪。2024年上半年,全县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45.34万人次,同比增长17.3%。“一带一路”国家农业文化遗产管理与保护研修班、泰国重要农业遗产系统管理保护能力建设研修班的多国学员都来安溪“取经”。

溪禾山铁观音文化园是一座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文化小镇,除了发展旅游业,也在大力承接研学产业。“我们从2019年开始做研学,2024年接待研学人数近4万,设置的课程以茶文化为主,包括采茶、制茶、茶艺等,配套农耕研学,还安排了科学实验和动手课程。”溪禾山铁观音文化园茶文化研学导师、讲解主管林笔志介绍,“我们希望能够吸引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学生到安溪来实地体验茶文化;也希望安溪的学生能够对家乡茶产业如数家珍,长大后将安溪的茶叶与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

安溪铁观音,作为中国名茶的代表之一,在全球的热度经久不衰。如何让安溪铁观音一直“火”下去,安溪县委副书记、安溪县茶业管理委员会主任洪金城表示:“我们将持续深耕生态保护、文化研究、技艺传承和宣传展示,实现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相统一,统筹做好‘三茶’文章,守护农遗‘活化石’,打造‘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助推乡村振兴’安溪样板,以茶为桥、以茶扬文,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不断推动安溪铁观音香飘世界。”

(来源:安溪县农业区划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