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茶)旗下杭州龙冠实业有限公司(简称龙冠)70周年文化活动在杭州举行。
凭借硬核的品质实力,龙冠龙井茶连续20多年作为国务院指定外事及会议用茶,并成为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世界互联网大会、阿斯塔纳世博会等重要国际会议用茶,树立了“国茶龙井”的品牌形象。同时,龙冠借势“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的发展契机,以行业品牌代表投身到杭州“世界名城”的建设中,将龙冠品牌行动融合在杭州城市发展,讲好杭州故事的展示中,逐步形成“杭州城市名片”的品牌形象。
小叶子 心传承
1950年,龙冠前身——地方国营杭州龙井茶场成立。龙井茶场的建立为西湖龙井茶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西湖龙井茶作为历史传统名茶,当然有茶农代代相传的一套制作工艺。但当时,西湖当地的龙井茶粗糙、松泡而弯曲,“像虾皮一样”。当时的地方国营杭州龙井茶场第三任场长王卓再请出改良传统炒制工艺的炒茶师傅袁长洪,将龙井茶手工新工艺传授给茶场的工人,后来王卓再又将将袁长洪的炒茶工艺和自己三十多年的炒茶经验进行总结,写了一本技术手册《龙井茶炒制》,经过两代人的创新、总结和传承,开创了西湖龙井茶炒制新工艺,提高了西湖龙井茶的品质。1958年,龙井茶场合并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成为其茶叶试验场(96年改制成立龙冠公司)。龙冠制茶师并没有辜负前辈的期望,完整地传承了西湖龙井炒制新工艺,并逐渐形成了脉络清晰的龙冠龙井手工炒制技艺的五代传承,还培养了技艺精湛的炒制队伍,龙冠制茶师王国成被评为西湖龙井非遗传承人,孙业良被评为浙江省技术能手。
龙冠制茶师们还积极参加科技扶贫、服务三农的活动,扎根一线,将自己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炒制学徒,如今培养的技术人员已成为活跃在茶行业第一线的中坚力量。
技术不会衰竭,技艺有人传承,龙井茶鲜爽甘醇的味道不会改变。
小叶子 新发展
龙冠除了坚守匠心,以严苛的要求一如既往地制作好茶外,还强调“拥抱变化”,坚持创新。
按照现代工业品的生产方式,龙井茶手工炒制过程被拆解为可量化的26道生产工序、12道品控程序,用标准化的手工去完成一杯好茶的生产。选择将手工制茶标准化,是希望保留手工茶的最佳品饮体验,同时追求标准化带来的规模化和可控性。
并且,龙冠建立了龙井茶品质因子核心物质指纹图谱,从具体化学成分角度分析产品品质特征形成的机理,分析影响品质特征的具体化学成分和含量,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定量分析的产品特征指纹图谱,对产品的品质提升与改进提供数据支撑。这项创新工作,引导茶行业对品质的评价从依靠认同感官的、主观的、表层的判别到依靠仪器设备科学的,定量的识别发展。
龙冠深耕龙井茶全产业链,主导制定了龙井茶手工机械组合龙井技术规范、首个中欧互认地理标志产品国际化运用管理规范,对进一步推动龙井茶加工质量的改进起到重要作用。
2020年,龙冠主导制定了茶叶行业浙江制造标准,标准中将从消费者角度提出下沉比、酚氨比和氨基酸含量三个指标作为龙井茶感官品质优劣和健康营养的评价指标,作为直观、简单评价龙井茶产品加工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得到业界广泛共识。这一标准的发布实施,为龙井茶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必将带动整个茶产业迈向更高品质、更好水平的发展。
小叶子 大使命
龙冠充分发挥公司优势,坚持以产业带动为出发点,切合公司的经营实际,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在千岛湖基地投资建设了以龙井43为主的国家级良种生产示范茶园和标准化茶叶加工示范厂。经过近20年的深耕与发展,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做出效益、做出规模,通过产业带动帮助当地茶农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龙冠公司积极推行茶园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和水溶性农药替代技术,构建从茶园到茶杯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引领行业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在茶文化和旅游产业结合方面,龙冠公司打造的“原产地体验之旅”,不仅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龙井茶爱好者,也成为杭州市中小学生的质量教育实践基地,对推广和传播龙井茶文化、丰富龙井茶品牌内涵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杯龙井茶,半部龙井史”,从地方国营杭州龙井茶场开始,龙冠公司走过了不平凡的70年。70年的传承发展,70年的砥砺前行,一代代龙冠人始终秉承匠心,七十年如一日,用匠心做好茶,用双手为龙井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020年,龙冠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加入中茶的大家庭。中茶龙冠将继续发挥原有的优势,叠加中茶公司全国的资源,“好”助力中茶龙冠腾飞。
“中国茶,选中茶”,未来,中茶龙冠将继续坚持做好茶,通过线上和线下全渠道布局,让更多人爱上龙冠茶的味道。同时,中茶龙冠以中国茶香飘世界为使命,按照“质量为基,标准先行”的发展观,发挥龙井茶行业领军企业的示范作用,推动龙井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