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茶园杂草危害评价与分级方法的建立与探讨(一)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广东茶园杂草危害评价与分级方法的建立与探讨(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在茶产业方面,各省(市、区)主要以“生态茶园建设”为抓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目前,已有福建、广东等12个省(市、区)组织制定了地方性或行业性生态茶园建设标准或规范。

为推动生态茶园建设,2015—2021年,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连续7年举办全国茶叶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培训班。农业农村部和各省市所开展的工作部署表明,生态茶园建设已成为目前及今后我国茶园发展的主流趋势。广东省大力推动茶产业绿色发展,将生态茶园建设写入省政府文件(粤府[2017]118号),力争在2020年建成100个生态茶园。

自2018年12月25日以来,广东省已连续启动3批广东生态茶园认定工作,经企业自主申报、样品抽检、专家评审、现场考察等环节,最终有122家企业符合广东生态茶园认定标准,认定辐射带动茶园面积超1.33万hm2。根据《广东茶园生态管理技术良好规范》(DB44/T2209—2019)规定,广东生态茶园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不使用化学除草剂前提下,实现生态茶园杂草的科学、绿色、高效防控值得深思。

一、广东茶园控草的基本情况

1

广东茶区杂草危害情况

根据连续3年调查,共记录到广东茶园杂草352种,其种类数量远高于福建、湖南、广西、贵州等周边产茶省,其中出现频度高于10%的杂草共142种。此外,小蓬草、鬼针草、假臭草、野茼蒿、喜旱莲子草和微甘菊等外来入侵杂草在广东省局部茶区危害严重。广东茶区杂草呈现出种类多、危害重、入侵植物多等特点,这既和广东对外社会经济交流频繁密切相关,也和广东雨热同季气候特点相关。因此,广东茶区杂草的防控更具复杂性、严峻性和挑战性。

不同茶区主要杂草群落

2

广东茶区杂草防控策略

广东省茶叶主产区杂草防治以人工除草为主(93.94%),机械除草次之(42.93%),化学除草约占8.59%,而绿色控草如覆盖稻草、覆盖防草布、间作绿肥等仅占4.55%~7.07%。茶企(农)年均控草成本1.17万元/hm2,如按广东省2019年6.67万hm2茶园计算,年控草投入约8亿元。

广东茶区杂草防控策略

3

广东茶区杂草防控进展

为了解决好茶园杂草防控,研究团队结合岭南特色中药材,开展茶园间作广金钱草技术的研究,引进安徽农业大学李叶云团队的茶园间作鼠茅草技术,开展茶园防草布铺设与应用研究等,并于2019年制定《茶园间作广东金钱草技术规范》(T/GDBX022—2019),在杂草绿色防控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4

目前防控方式存在不足

目前所采用的间作控草模式或防草布覆盖模式,均属于推倒重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控草方法,对原生态系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在取得一定控草效果的同时,牺牲了原茶园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另外,广东大部分茶企(农)对于茶园杂草防控,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将茶园杂草无选择性地全部铲除,既浪费了大量劳力,又严重破坏了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加剧山区水土流失,降低了茶园自身的“免疫能力”。

“防控理念是核心,防控技术是关键”。茶园草类是茶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水土保持、改良土壤、稳定茶园生态系统等多重生态功能,对维持茶园生态系统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重视非恶性杂草潜在的生态功能与价值,探明茶园杂草的功能分类,区分茶园恶性杂草和非恶性杂草类群,建立茶园常见有害、有益杂草名录,实现茶园杂草的科学、绿色防控。应着力于改变已有观念,改除草为控草,清除恶性杂草,保留有益杂草,维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稳定性。

二、建立茶园杂草危害评价

与分级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草类是茶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栖息天敌等多重功能,对维持茶园生态系统内稳态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杂草在茶园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研究相对缺乏,已有部分研究证明一些非恶性杂草具有害虫缓冲带、天敌栖息地、缓解茶树病害、促进土壤养分释放、改善土壤环境,甚至提高茶叶品质等功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已于2020年5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首次提出建立病虫害的分类管理制度,根据农作物病虫害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程度进行分类,提高防控工作效率,该制度即是致力于解决严重危害农作物的主要病虫害,化解其中主要矛盾。国家、各省制定的《病虫害名录》,从宏观角度筛选主要病虫害,而作为农业生产专业领域,可参考该分类体系,进一步建立特定作物的病虫害分类目录,以作为国家及各省《病虫害目录》在各个作物领域的延伸、补充。

(待续)

(具体内容详见《中国茶叶》2021年第7期,P19-26,《广东茶园杂草危害评价与分级方法的建立与探讨》,作者:林威鹏,张泰劼,郑海,郜礼阳,曾斌,李煦红,舒灿伟,高旭华,蔡昆争,操君喜)

作者简介

林威鹏

生态学博士,主要从事茶园杂草防控、茶园生态模式构建研究与应用推广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基金重点项目和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项目10余项。在《Plantandsoil》《JIA》《Microorganisms》《IJMS》《植物生态学报》《生态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20篇;参与《农业生态学》《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战略研究》《产地环境安全技术研究与示范》《珠江三角洲农田典型循环农业模式与技术》《作物根系生理生态学》等6部书籍的编写;获授权专利7项,获省级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市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市级农业推广奖(二等奖)各1项。主持制定或参加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等3项,企业标准4项。

广东茶园杂草危害评价与分级方法的建立与探讨(二)

来源:中国茶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