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味人生:扬州乡土人才点亮茶乡经济,为200多户茶农年增收入百余万元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茶味人生:扬州乡土人才点亮茶乡经济,为200多户茶农年增收入百余万元

端午已过,位于仪征市枣林湾旅游度假区长山村的皓芸茶业茶园内,修剪整齐的茶树开启了长达半年的“休养”模式。一位被当地村民称为“彭老师”的中年男子,仍习惯每天到茶园里溜达一圈,他走进茶园深处,扒开茶枝细看后说:“茶园春季采摘已经结束,现在要做好浅耕除草、重施氮肥、修剪茶蓬等管理,为秋茶和来年春茶打好基础。”

彭云(左)在制茶车间。

他叫彭云,是高级农艺师、全国技术能手、江苏工匠、江苏省(红茶)制茶大师、仪征市绿杨春茶叶行业协会副会长。与茶叶打交道三十年,彭云从开茶店到开厂制作茶叶,再到开山种茶,让一片片小小的绿叶子,变成了村民致富的“金叶子”。

少年爱上茶叶香

地处长江北岸的仪征土壤条件特殊,区位环境优异,适宜茶叶生长,自1957年引入群体种试种以来,已有60多年的种茶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茶叶分布实现镇(办)茶叶基地全覆盖,成为了苏中地区最大的茶叶生产加工基地。

彭云在茶园里

“我童年就读的仪征市茶果场果园小学距离茶园只有500多米,上学路上,经过成片的茶园总能闻见一阵阵茶香。”聊起自己与茶叶的结缘故事,彭云说,这颗种子从儿时就在心底埋下了。“记得小学四年级的一堂劳动课是在学校旁的茶园上的,那是我第一次真正跟着老茶农体验采茶。”彭云回忆道,当时大片大片的茶树在山洼里绵延,绿油油的,长势喜人,“要求采一芽二、三叶,制作炒青茶原料,那天一节课采了三斤多鲜叶,没想到的是,多年后竟与茶叶怎么也分不开了。”

1988年高中毕业后,彭云先后在仪征市合成纤维厂负责质检工作、仪征市非织造布厂负责生产技术把控。4年后,这位技术带头人成为了仪征市皓茗茶叶公司的一名企业职工。为了增加收入,彭云利用闲暇时间卖起了茶叶,2002年他报名参加了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举办的第一批评茶员学习班,不但学到了茶叶知识,这与全国各地的学员交流开阔了眼界,还更让他坚定了走茶行业这条路。

承包荒山种茶树

2002年秋天,一直想从源头上保证茶叶质量的彭云和妻子拿出积蓄,在仪征市枣林湾度假区长山村承包了46亩荒山,开始了茶树种植之旅。“由于在茶树品种、土壤、种植管理措施等方面都没有经验,茶树经过一个夏天,成活率只有30%,一下子损失了好几万。”茶园初种便遭遇重创,骨子里有股韧劲的彭云咬了咬牙,再次走出家门去请教学习。

外出取经归来后,2004年,彭云重振旗鼓,注册成立了仪征市皓芸茶业园,并先后在官山村、长山村等地租下近200亩山地种植茶叶,这其中有疏于管理的老茶园,也有等待开发的荒山。彭云根据无性系茶叶种植的方法,成功引种白叶1号、龙井长叶、龙井43、中黄3号、黄金芽等新品种落户江北,打破了江北无白茶历史。

彭云在闻茶香。

除了在茶园埋头种茶,他坚守“干一行,精一行,钻一行”的职业初心,围绕制茶技术工艺多次参加中茶所、中茶院学习,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产业产品质量。2013年,为了使“群体种”夏秋茶得到利用,增加茶农收入,彭云根据仪征群体种老茶树的品种属性,结合传统工艺和现代创新技法,当年用夏秋茶成功研制出花香型功夫红茶,丰富了扬州茶类,为200多户茶农每年增加收入百余万元,经不断完善工艺,他起草的《扬州市群体种夏秋茶花香型红茶工艺参数设计》获仪征市劳模工作室优秀奖。

时光不负行路人,几十年来,他对六大茶类生产工艺深入研究,所制茶品多次获全国金奖、四星评价。他也多次亮相行业盛会,获得全国技术能手、江苏工匠、江苏省(红茶)制茶大师、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中国茶叶学会茶叶传播专家等荣誉称号,被公认为行业内有名的制茶能手。

日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了2022年新增的100个江苏省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名单,“彭云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入选,被命名为省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自此,彭云又多了个重量级“头衔”。

情牵乡邻促增收

在茶园发展壮大的同时,彭云也没有忘记村里的父老乡亲。这么多年,从茶园养护管理,到后期制茶、包装等过程,他一直坚持雇请附近乡邻来做工,为此,村里人总喜欢叫他彭老师。每次走在村里,迎面而来的茶农总会熟络地与他聊上几句:“彭老师,又去茶园啦?跟着你学种茶,我家几亩茶树品质大大提升了。”

一人富不如群体富。在收茶制茶过程中,彭云发现由于茶农管理粗放,存在乱施乱用农药和采摘标准等技术不到位的问题,为此,他特别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农以茶田入股,合作社在施肥、修剪、采摘等田间管理上统一规范,并对鲜叶统一收购、制作销售,带领乡亲共同走上致富路。”收购鲜叶时,他每天坚持亲自收检,当面指导茶农,看见装鲜叶的袋子不干净就免费赠送无纺布袋;发现鲜叶有异味,就指出原因,悉心教农户如何发酵农家肥;南北坡的植被如何管理;根据茶园环境确定修剪方法;总结出“七挖金、八挖银”等管理方法……通过几年的努力,长山村800多亩茶园茶貌发生了根本变化,茶青品质明显提高,茶农收入也大大增加。

“以前一到采春茶时,就愁茶青没人要,现在六合等地茶企直接来抢购,经过彭老师的专业指点,我现在每亩比以前多赚2000元呢!”今年70多岁的王正福大爷笑着说,彭云就是村里茶农的“大贵人”。

对于老茶农的点赞,彭云说:“作为一个农艺师、一个技术能手、一个工匠,要对得起称号;一杯健康茶、放心茶,需要从‘人、机、料、法、环’五方面加强管理,我会继续不断学习,传承制茶技艺,做好细节管理,通过以村带区,助力点亮茶乡经济,为地方发展茶产业、弘扬茶文化、振兴乡村经济贡献一份力。”


记者 史盼盼

来源:扬州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