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红茶“十大制茶工匠”之邹应琼:一壶香茗出深山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湖南红茶“十大制茶工匠”之邹应琼:一壶香茗出深山

不畏乱花迷眼,他与一枚叶子保持着对视,40余载相看两不厌,在庸蠹尘世里淬炼一杯极致清欢。

不惧时代变迁,他一腔热情初心如磐,为秀美神奇的壶瓶山铺缀茵茵茶园,让无数茶农家里几辈子不起眼的绿叶子变得“金灿灿”。

“择一业,终一生”,他就是湖南红茶“十大制茶工匠”、湖南壶瓶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应琼。


“文峰夕照”是壶瓶山八景之一

创痛:第一道茶苦若生命

乌润的芽头在沸水中沉浮绽放,一壶琥珀色的红茶慢慢浮现在眼前,花果的清香袅袅飘散在茶行的每一处角落。茶台后的邹应琼虽已过知天命之年,但气色红润,温文尔雅。他一边热情地为客人分茶,一边用低沉而又松快的石门口音讲述着这山、这茶的故事。

山与茶的"纠葛",不知道从何时氤氲而起。壶瓶山这座神奇北纬30°的“自然迷宫”,沟壑纵横,青苔如毡,古藤如帘,森林覆盖率92%,在漫长的时光中孕育出一株株集天地之灵气的“南方嘉木”。

幽谷润兰香,深山出好茶。自唐代,这里就是茶叶主产区,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广东茶商卢次伦在这里创办了跨湘鄂二省数县的"泰和合"茶号,其宜红茶年产量达30万斤,产品远销欧洲,被视为英国皇家贡品;新中国成立后湘鄂西成为出口宜红茶的主要产区,石门县被中茶指定为宜红茶出口基地县。世事盛衰,壶瓶山茶的名气却始终斐然。

邹应琼从小就在壶瓶山的茶香萦绕中长大,从记事起,茶就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但他人生的第一道茶却是苦涩的。1981年刚初中毕业的邹应琼,有一天接到了一份噩耗,在石门茶厂工作的父亲突患重病离世。当时他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固定工作,弟弟只有10岁。作为家中的顶梁柱,15岁的邹应琼为了给家庭减轻负担,选择放弃学业,去父亲工作的茶厂当一名学徒工。

再好的璞玉也要雕刻,再好的天赋也要打磨抛光。来到茶厂后,邹应琼从最基础的茶叶采摘、制作,开启了他的茶人生涯。任仓管员的时候,他一丝不苟地将各种茶叶标明分细,从未出一点差错;从事制茶加工时,他认真学习,向师傅虚心请教,细心琢磨,努力提高加工水平和能力。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能力突出,扎实肯干的他得到了同事们的喜爱和领导的信任,做保管员仅一年,就被提拔为班组长。之后十多年历任车间副主任、主任、分厂副厂长及壶瓶山分厂厂长。

创业: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刚过而立之年的邹应琼信心满满,正准备大展宏图时,却再一次遭受命运的打击。当时,石门茶厂和其他大多数中小型国有企业一样,受多方因素影响,慢慢入不敷出,终于在1999年不得不进行破产清算。他也由企业的基层负责人变成了下岗失业工人。

刚为人父的邹应琼,面对未来,茫然不知所措。有些心灰意冷的他一度放弃以茶谋生,可骨子里对茶叶的热爱,让他重振旗鼓重返老本行。

老家壶瓶山上的茶园海拔均在800米以上,山高雾多,所产茶叶香高持久,茶味浓厚,尤其是清明前后采摘的茶嫩而清香,味道醇厚,多次在省内或国内茶叶评比中获金奖,很受市场认可。正所谓穷且益坚,他苦苦思索,如何才能让家门口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后,他拿出了家中仅有的几万元积蓄,又向亲戚朋友筹资组建了石门壶瓶山茶业有限公司,“年轻气盛不服输,决心闯出一片新天地。”


创业维艰,往事如烟。忆及当年为维持茶厂的正常运转,努力拼搏的劲头,他至今仍不胜唏嘘。那时他一个人身兼数职,既是经理,又是采购员,生产工人,还是业务推销员。白天走村串户,几斤、几十斤的上门收购鲜叶。晚上又加班加点进行生产,杀青、揉捻、烘焙……为确保产品品质,每个环节他都精益求精,丝毫不敢马虎。茶叶加工出来后,他还要当业务员,担着产品挤汽车、爬火车外出推销,时常风餐露宿,遭人白眼。闲暇之余,还要跑到省茶叶研究所进修,学习茶园管护、茶叶加工、营销等技能。但因为怀着一份茶叶执着和热爱,他从没有觉得辛苦,反而浑身都充满了干劲。

创业的果实是甜蜜的。通过挖掘整合生态资源,积极开拓市场,该公司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到2004年,茶叶年产值、销售额突破千万元。你若盛开,蝴蝶自来。2009年,湖南湘丰集团看中壶瓶山茶业的资源优势和企业发展潜力,注资1000万元与邹应琼共同成立了湖南壶瓶山茶业有限公司。强强联手为该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令其一跃成为全县茶叶行业中的省级龙头企业,当年产值超过1.2亿元。

创新:寻觅“花蜜香、甘鲜味”

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都是安静的,茶厂有了点起色后,邹应琼并不敢掉以轻心,他深知,一杯好茶才是企业的立身之本。

时光荏苒,湖南红茶的荣光伴随着历史蒙尘,逐至黯淡,当时石门县茶叶加工以绿茶为主,大量夏秋鲜叶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影响了茶叶产量的提高、产值的增加和效益的增长。

为了恢复宜红茶的辉煌,邹应琼全身心投入钻研红茶加工技术,各个工序反复试验,在遵循传统技艺萎凋、揉捻、发酵等工艺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既保留了匠人人工制茶技艺的古老手法,也融入了现代茶叶科学生产的机械和设备,最终生产出新型花香红茶,具有“花蜜香、甘鲜味”的典型湖南红茶特点,产品一上市就征服了行业专家和消费者的味蕾。

要造好茶,优质原料是基础。他带领公司技术人员,对基地茶园不断进行品种改良和老茶园改造,2005-2009年在壶瓶山李坪基地新建适合湖南红茶加工的良种茶园1300亩,改良茶园1100亩,全部达到有机标准,并对周边地区茶园起到示范作用,形成了有机茶种植的良好氛围。

根据市场和产品需要,邹应琼还不断优化红茶生产加工工艺,调整生产设备布局,2015-2018年陆续新建了李坪、长岭、李家峪等三条红茶初制加工生产线,2019年在易家渡镇新建了红茶自动化灌装生产线,2020年新建了薛家有机红茶加工生产线。

通过茶园基地、加工设备、技术规程等方面的创新提质,邹应琼带领的壶瓶山茶业公司在红茶生产加工方面大放异彩,2021年加工红茶20000多公斤,其中符合“花蜜香、甘鲜味”的红茶7000公斤,“仅此一项产品年销售收入就达到650万元”。


创举:敢教茶乡换新天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逐渐成长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南壶瓶山茶业有限公司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华丽蜕变,并以茶助力脱贫攻坚,带富一方百姓。

幽幽茶香暖心田,如今的壶瓶山,茶就意味着机遇。对于壶瓶人,茶还意味着人生转折。

几年前,原本不好卖的茶叶,通过壶瓶山茶业公司的销售平台,送到全省乃至全中国的消费者手中,让看似不起眼的茶叶变成了“黄金叶”,茶农也因此摘掉了“贫困帽”。

“我家有三亩茶园,平均每年一亩达到5000块钱的收入,壶瓶山茶场建在我们这屋门口,卖茶也挺方便。”壶瓶山镇长岭村建档立卡户王昌连表示,与之前相比,他家的收入翻了一番。

通过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自2014年以来,邹应琼无偿为茶农提供良种茶苗、有机肥、太阳能频振灯、割草机、采茶机等,使茶叶每亩平均产值从当年的3500元提高到现在的6000元,带动壶瓶山周边3万名茶农脱贫增收,人均增收1200元。此外,他还分别在石门县西北山区4个乡镇兴办茶厂,直接带动16个村上万名村民走上茶产业发展之路,间接带动近10万人致富。

守得初心,方得始终。因其突出贡献,邹应琼连续四届当选为石门县茶叶协会会长,并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政系统社团组织先进个人、湖南省茶业协会副会长、常德市优秀共产党员、常德市优秀龙头企业带头人、常德市劳动模范等殊荣。履历簿上太多太多的荣誉并没有让他迷失,他始终保持一份匠人精神,对工作认真执着、对产品精雕细琢。

一山一水,无非“茶禅一味”。在心性道德的修持下,邹应琼壶中的茶香会更加浓郁持久……

来源:华声在线(吴涛),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