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利:千两茶应化繁为简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吴建利:千两茶应化繁为简

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湖南有3个项目入选,分别是黑茶类的千两茶、茯砖茶制作技艺,黄茶类的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成为湘茶行业守正创新的生动见证,湘茶传承精益求精的澎湃动力。即日起,红网茶频道推出《舌尖山水非遗湘茶》系列报道,回顾“田园山水打交道,烟熏火燎练功夫”的湘茶非遗传承人延续技艺、守住根脉的前尘往事,展示湘茶非遗传承新篇。


红网时刻新闻1月16日讯(记者朱俊宇)“千两茶,以每卷(支)的茶叶净含量合老秤一千两(现为36.25千克)得名,因外表的篾篓包装成花格状,故又名花卷茶。”安化千两茶非遗工艺传承人吴建利向记者介绍,千两茶传承逾两百年,独特的花格篾篓包装形如圆柱、外观古朴,具有原始、大气、粗犷、阳刚之美,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与奋发精神的象征。


安化千两茶。

事实上,将黑毛茶踩压捆绑成圆柱形的“千两茶”,是一门传子(媳)不传女(婿)的独门技艺。为了打破这一状况,1952年,当时的安化砖茶厂(湖南省白沙溪茶厂前身)聘请刘家后人(千两茶创制家族之一)进厂带徒传艺,这门技术才得以推广。据吴建利回忆,湖南省白沙溪茶厂(以下简称白沙溪茶厂)是当时独家掌握千两茶加工工艺技术的厂家,在1958年机械化改造完成后,千两茶原料改制成了花砖茶,千两茶从茶厂的生产销售清单中消失。

1981至1997年,吴建利在白沙溪茶厂潜心研究安化黑茶期间,凭借出色的制茶技艺,从学徒晋升为厂长。当时,吴建利发现黑茶生产普遍机械化,虽然顺应了工业化、智能化的潮流,但是传统的手工制茶技艺却慢慢退出舞台,于是他开始带领团队挖掘与恢复传统制茶工艺——千两茶。他们寻找了几位老师傅,带领一些徒弟重新制作千两茶。1997年,他们成功生产了414支千两茶;1998年,技师团队承包厂里千两茶的生产,正式恢复传统工艺。2008年,千两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坚守传统工艺制茶,除了勇气,更多的是责任,我们一定承担起这份责任,将安化千两茶传承下去,将安化黑茶文化发扬光大!”2000年,吴建利从湖南省白沙溪茶厂领导岗位退下来,携妻子王小平(原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质检科科长)一道创办“利源隆”茶厂,在延续黑茶事业的同时,传承并发扬安化黑茶。二十余年间,吴建利夫妇带领制茶团队积极探索黑茶制作工艺的创新发展,从千两踩制场、光棚晾晒场、移动式渥堆发酵箱到梅山蛮茶,陆续获得20多项黑茶制作专利。


吴建利,安化千两茶非遗工艺传承人,湖南利源隆茶厂创始人。

红网茶频道:您是在什么样的契机下接触到安化千两茶?

吴建利:1981年从部队退伍,被分配到湖南省白沙溪茶厂工作,有幸见证了千两茶自1958年停产后时隔23年的唯一一次千两茶踩制。当年共踩制千两茶327支,因销售不畅,后续没有继续生产。

红网茶频道:您参与了千两茶恢复生产过程,可以和我们科普一下,如何做好一支安化千两茶?

吴建利:千两茶是安化黑茶最具文化特征的产品,也包含了黑毛茶制作、筛选复制和千两茶成品制作三个阶段。鲜叶采摘后,要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发酵、七星灶火焙等传统工艺,制作成黑毛茶;再经一年以上散仓自然陈化,期间要对黑毛茶进行筛选、去梗、分级等制成半成品(也称“青茶”);继而使用粽叶裹茶、棕衣加固、篾篓做形,经筑、拉、压、捆、绞、锤等多重手法的反复运用,千两茶方得成型,再经108天的光棚自然晾晒,吸日月之精华,纳山水之灵气,一支千两茶才算制作完成。


鲜叶采摘。



杀青。


揉捻。


渥堆发酵。


七星灶火焙。


散仓自然陈化。


千两茶踩制。


光棚晾晒。

红网茶频道:千两茶面临制作过程复杂、销售周期漫长、从业人员老龄化等问题,该如何进行保护与传承?

吴建利:1958年安化国有黑茶加工企业机械化改造完成后,千两茶原料改制成了花砖茶,千两茶从茶厂的生产销售清单中消失;1981年是时隔23年唯一的一次千两茶踩制,但因销售不畅而无法继续;直到1997年,千两茶的踩制技艺得以恢复并传承发扬,带着“世界茶王”的光环,展现在人们的茶杯,进入人们的生活。

保护与传承传统制茶工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比如鼓励企业坚持传统制茶工艺,传承人按照传统方式授徒传艺,以及依托中职院校和高等院校培养专门人才,巩固代际传承,建立研学基地,提高青少年对千两茶及其加工技艺的了解与保护意识,最为重要的是做好茶,让人们喜欢上千两茶,不断的消费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基础。



吴建利带徒传授千两茶制作技艺。

红网茶频道:安化千两茶凝结了古人的智慧结晶,在哪些方面可以体现?

吴建利:制作千两花卷茶用竹篓包装是一个保持了多年的传统,而这个传统的形成正是因为竹子本身的优点。外包竹篓在千两花卷茶灌装成型时充分利用了竹篓的特点,为产品的干燥、贮存、长途运输创造了良好的保质条件,是千两花卷茶成形的模具和收紧的工具之一。


茶马古道上,马背上驮载竹篓包装的千两茶。

安化位于北纬28度线,春末夏初采茶旺季为阵性降水多发季节,使用七星灶烘焙则不受天气和时间影响,可以提高烘焙的速度和效率。安化山多,具有丰富的薪柴资源,为七星灶使用松柴明火进行烘焙干燥提供了物质基础。七星灶明火烘焙因其自下而上的热干燥方式,连续加层所带来的“热被效应”让茶叶的温度可以达到100℃以上,这是其它干燥方式达不到的。

散仓存放的过程充分利用了茶叶的陈化性和吸异性,茶叶在自身水分较低,处于常温常湿的自然环境下缓慢自然发酵,既能使自身品质变化,也让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就形成了黑茶越陈越香的特点。

红网茶频道:千两茶制作技艺入选世界非遗,对湖南茶产业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吴建利: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申遗成功,这对世界来说,是中国茶文化的一次宣言,对中国茶业界同仁来说,极大提振了信心。湖南安化黑茶文化历史悠久,发掘、保护、利用千两茶制作技艺等,对做强安化黑茶产业、提振安化黑茶文化自信、宣传安化黑茶品牌,对于安化黑茶产区乡村振兴、文旅经济的促进,对于凝聚社会各界对安化黑茶的关注,以及推动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是极其有意义的。


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清代贡品“安化千两茶”(经安化黑茶专家鉴定,该茶为现存最早的安化千两茶实物,距今200余年)。

红网茶频道:谈一下你未来关于安化千两茶的创新方向?

吴建利:传统产业的传统产品创新受到制约的方面很多,千两茶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传承,就必须要有创新。一是品饮模式的创新,千两茶受制于紧压且体积大,品饮取茶不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品饮人群的快速扩大,化大为小,化繁为简应该是基本方向。二是功能成分的运用还是一片蓝海,前景广阔。


安化天井山茶园。

来源:红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