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新茶人”汪瑶:从“门外汉”到非遗传承人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90后“新茶人”汪瑶:从“门外汉”到非遗传承人

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周年之际,我们采访了一批年轻的非遗传承人,探寻他们与中国茶的故事。

在我国北方广阔的内蒙古高原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切下一块砖茶,放入“熬古日”(蒙古语中的茶臼)中慢慢捣碎,装在纱布袋里放到锅中,加入盐和鲜奶一起熬煮……煮饮奶茶,是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的日常和传统。而这种用于制作奶茶的砖茶,其中相当一部分产自千里之外的湖北赤壁。

“川”字牌青砖茶的前身是羊楼洞砖茶,俗称“洞茶”,羊楼洞位于赤壁市赵李桥境内,是中国茶马古道的源头之一。据河北省《万全县志》记载,早在宋景德年间(约1004年),官府就以两湖饼茶与蒙古进行茶马交易。

青砖茶由初制、渥堆发酵陈化、复制、蒸压、烘制、包装六大工艺制成,茶砖的砖面色泽青褐,茶汤香气纯正,滋味醇和。米砖茶为紧压的红茶。内质汤色红浓,香气纯和,味道醇厚,糯香味持久。

“川”字牌青砖茶

赤壁青砖茶的原料名称叫老青茶,这种原料制作的青砖茶耐熬煮,最适合做青砖茶。赤壁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这种茶树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加上历史上山西晋商的带资入驻,使得赤壁成为了边销茶的重要产区。

今年30岁的汪瑶,2021年被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黑茶制作技艺(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县级传承人,师从市级传承人陈军海、张魁两位制茶大师。2014年,她到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有限责任公司工作,现为紧压茶研究所品控主任,负责质量检测等工作。

汪瑶(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汪瑶回忆,砖茶最初吸引她的地方,是其独特的口感。“我当时跟着师傅学制茶,觉得制茶做茶这个过程很有意思。”汪瑶介绍,不同的茶叶原料拼配,可以取长补短,不仅有利于茶砖的外形美观,还可以提高茶汤的口感、香气等品质。

然而,这一看似有趣的工作,却让初学制茶的汪瑶吃尽苦头。不是茶学专业毕业的“门外汉”汪瑶,缺乏专业知识,对茶叶的种类认知有限,只依靠“硬啃”书本知识,学习过程十分吃力。“拼配米砖茶的时候最难了,几十种茶叶原料要认识,只能一遍一遍地品鉴学习。”汪瑶说。

除了专业知识学习上的艰苦,汪瑶还遇到过其他的困难:女生先天的个头劣势,让汪瑶爬不上原料堆取原料;在冬季测量原料堆温度时,经常被硬茶梗扎破手……学习初始的不易,一度想让汪瑶放弃。但目睹传承师傅们在炎热天气下制茶做茶,她打消了这个念头。“看到大家挥洒的汗水,就一个劲想着怎么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喜欢并爱上我们的赤壁青砖茶了。”汪瑶说。

工作人员在码茶砖(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股韧劲加上一遍又一遍的尝试和坚持,汪瑶逐渐摸清了制茶的门路。在第五代传承师傅们不辞辛苦的指导下,她也能够独立拼配出好茶了。

“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传承至今,有老一辈的心血,我们作为代表性传承人一定要守住、宣传和保护好我们的技艺,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汪瑶说,做茶与做人一样,需要有工匠精神,坚持守正创新。在制茶这条道路上,学习没有止境。

来源:光明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