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力量”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汇,当下,女性在科学、政治、商业、艺术等领域都留下越来越多引人注目的贡献,茶业领域亦如是。
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值此特殊节日,“说茶”特在3月启动“中国茶里的她力量——致敬女性茶人系列专题”。以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为脉络,聚焦古往今来中国茶发展历程中的女性身影,尽展茶界巾帼风采。此篇聚焦茶产业中的她力量。
“一片树叶成就一个大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将产茶区的乡村振兴之路综合呈现出来。在这条行之艰难的道路上,涌现出无数的她们,贡献自己的巾帼力量,为茶产业书写精彩华章。
芳华奋进正当时,跟“说茶”一起,从乡村振兴中的“她”力量入手,看见不一样的茶产业发展历程。
躬身入局
让茶产业充分赋能乡村振兴
茶产业作为农业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茶产业这一特色产业优势,总会被当地茶人所洞察并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女性茶人已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推广制茶工艺
带领村民种茶走上致富路
历年来,为走好乡村振兴路,女性茶人聚力赋能,探索茶产业发展新路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制茶技艺始终是推动茶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茶人们深谙此道,以制茶工艺为引擎打造千亿茶产业。
党的二十大代表,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祝雪兰便是履职干部中的一员。为做好“茶文章”,祝雪兰将六堡茶制作技艺编成课程,在她的带领下,近千名茶产业从业者掌握了传统制茶工艺,山坪村于2016年成功脱贫。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曾叮嘱祝雪兰:“茶产业大有前途。下一步,要打出自己的品牌,把茶产业做大做强。”祝雪兰牢记嘱托,申请注册“山坪瑶家”茶品牌,进一步壮大六堡茶产业,山坪村逐步走向振兴,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6万元。
△党的二十大代表,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祝雪兰在制茶(图片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与祝雪兰的履职过程相似,全国人大代表、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春兰也将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她深知,德昂族酸茶是其所在的出冬瓜村的主产业。为利用这一茶产业带领乡亲增收致富,杨春兰组织成立了龙阳德昂茶专业合作社,全力推动酸茶产业提质增量。2019年,乘着德昂酸茶的东风,德昂族宣告整族脱贫。2022年,德昂族酸茶的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子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借此契机,杨春兰便在去年的全国“两会”提交议案,建议加大非遗项目传承和保护力度,让民族文化焕发新生与活力。在她的努力下,德昂族迎来了乡村振兴的热潮。
△全国人大代表、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春兰(图片来源:德宏团结报)
延长茶产业链
覆盖更多受益群体
女性茶人干部来自基层,了解所处地区的特色茶产业资源,也知道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份优势。受内外因素影响,这些茶人在以“茶”开辟致富路的过程中,所主攻的重点方向有所不同。不同于推广制茶工艺,部分女性干部侧重于延长茶产业链,以覆盖更多受益群体。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大悟县新城镇朱湾村党支部书记梁云英建议,发展大悟县的黄茶产业,助力大别山革命老区乡村高质量发展。这一提案,是梁云英多年深耕茶产业的沉淀。她深知,朱湾村多在春季采摘茶叶,其他季节基本弃采,意味着村民的收入存在季节性波动。基于这一情况,梁云英将产业链作为突破口,引进黄茶产业公司,并从安徽农业大学引进黄茶制作工艺,投资新建自动化黄茶加工生产线,通过“高校+企业+合作社”联农带农的合作模式,解决该村茶产业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难题。经过测算发现,在不增加茶园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每亩黄茶可增收2000到2500元左右。
△全国人大代表、大悟县新城镇朱湾村党支部书记梁云英(图片来源:中国小康网)
同样,秉承着“茶叶成为村民致富‘金叶’”的决心,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余静依托资源优势,深入开展茶旅融合发展,对1000亩老茶园进行改造提升,“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的振兴发展路越走越宽。在她的带领下,大湾村还成功建成一座集加工体验、展销与直播等功能于一体特色产业发展中心,农户务工、企业营销的产业链因此成型稳定。茶产业链的附加值得到提升,茶园管理、茶叶采摘、炒制加工等就业岗位便应运而生,带动大湾村400余户茶农,实现群众年户均增收2000元。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余静(图片来源:安徽卫视)
从只会种茶的茶农,到脱贫致富,以茶为生;从传统茶业到构建全产业链,振兴乡村经济,无数的女性茶人干部不断躬身并通过建言献策振兴茶产业,用一片叶子托起振兴梦,用心写好自己的“履职答卷”。
多方发力
为茶产业拓宽销路
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茶产业发展的途径也不止一种。除将茶产业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外,为茶叶拓宽销路,撬动茶产业消费市场,也是女性茶人助力茶产业发展的有力举措。
立足茶叶市场
提出建设性意见
以专业性、前瞻性的目光,从零起步,开创茶产业经济研究新局面。这是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杭州龙冠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姜爱芹助力茶业经济的真实写照。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杭州龙冠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姜爱芹为央视主播介绍茶园(图片来源:西湖龙冠)
2009年,鉴于当时国内外茶产业经济研究成果较为稀缺,姜爱芹带领专家团队实地考察我国多个茶产区,深入调研茶产业发展情况。历经八年,她借助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立了我国首个系统、全面的茶行业分类数据库,涵盖生产、流通和消费数据共578.4万条。在填补了我国茶叶经济研究系统性基础数据的空白后,如何呈现茶产业市场整体供需状况,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姜爱芹开展茶叶消费需求定量研究,于2018年主持编制并发布我国首个全国性茶产业综合指数——“中国茶产业杭州指数”,迄今已发布六期。一路走来,姜爱芹以茶行业为抓手,持续稳定扩大增量市场。
为两岸茶缘续佳话
“以一杯茶为媒介,串联海峡两岸一家亲。”近几年,两岸融合发展已成大势所趋,茶叶作为两岸交流的桥梁,发挥着重要的文化联结作用。过程中,有不少女性茶人为此倾注了匠心和精力。
台湾“茶妹”林雨儒便是其中的一份子。从台湾来到北京,林雨儒选择了将台湾的茶叶作为其创业的方向。她和父亲一起开了家茶叶店,从2016年至今,林雨儒在将台湾的特色茶带至北京销售的同时,也会将大陆的茶带到台湾。此外,她还借助网络工具,开直播、拍视频以更好地弘扬台湾茶文化,扩大销售面。个人的行为虽微小,在她持之以恒的努力下,也终取得成效。2022年,林雨儒的事迹在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播出,进一步促进闽台茶文化交融。
△台湾“茶妹”林雨儒(图片来源:海峡卫视)
加速产区、销区合作交流
20年引领发展,20载戮力前行。与林雨儒助力两岸茶文化共融相比,哈尔滨市人大代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周敏,将茶产业的触角外延,不仅以一己之力加速国内产区、销区合作交流,更是面向国际市场,提升中国茶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哈尔滨市人大代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周敏(图片来源:动静原创)
多年来,周敏以推动龙江茶行业发展为己任,将中国茶文化与欧陆茶文化相结合,先后打造出“茶产地东北亚运营中心”、“国际仓项目”、“契斯恰科夫茶采购、加工基地”等多种合作模式。在拓宽销路的同时,周敏还将欧洲与中国茶叶的特点相融合,带领团队研制出一款黑龙江自主原创品牌:契斯恰科夫茶,有效拓展东北亚销区国际市场。
纵观茶产业发展轨迹,都有着无数中国女性的身影,在奋进征程中,她们从未缺席。她们或是以茶致富的推动者;又或是洞察市场趋势的先行者,正是她们的鼎力相助,茶产业正不断迈出坚实的步伐,沿着振兴发展的康庄大道奋勇前进。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