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传播优秀工作者,盖哈德:中国茶文化的欧洲“摆渡人”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茶文化传播优秀工作者,盖哈德:中国茶文化的欧洲“摆渡人”

引 言

为营造全国茶人“学习榜样、崇尚榜样”的良好氛围,弘扬新时代茶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共同推进中国茶产业的长远发展,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联合《中华茶人》将陆续推出“寻找中华茶人榜样”系列报道。

今天刊出“寻找中华茶人榜样”系列报道③

茶文化传播优秀工作者丨盖哈德:中国茶文化的欧洲“摆渡人”。

盖哈德·塔姆

第三届茶文化传播优秀工作者

德国著名中国茶文化推广学者

中国茶文化的欧洲“摆渡人”

茶室三迁 “渡人”数万 痴心不改 老而弥坚

今年3月,第二十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在四川雅安成功举办。作为文化旅游节的重头内容,第三届“茶人榜样”在开幕式上隆重发布,来自世界各地的十位国际茶人荣耀登榜。其中,有位来自德国的老人荣膺“茶文化传播优秀工作者”。

他年逾七旬,高鼻蓝眼,白发稀疏,笑容可掬,散发着人们熟悉的中国茶人风范,东西两种文化在他身上既差异鲜明又充分融合,因而格外引人注目。通过采访,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记者了解到,他与中国茶的缘分始于二十多年前,在他成为中国“茶痴”后的十几年间,他主理的茶文化中心三次搬迁,但不论遇到世纪疫情还是文化差异,他都矢志不移坚持一件事——向欧洲向世界推广中国茶、中国茶文化。先后有近5万人来到他的茶文化中心,体验品鉴中国茶,接触感受中国茶文化。

《香沁醇萃 茶与咖啡》专题节目中的盖哈德。

2022年9月,CCTV-4《遇鉴文明》栏目在《香沁醇萃 茶与咖啡》专题节目中报道了他,称他为中国茶文化的欧洲“摆渡人”。他就是盖哈德·塔姆。

一个“摆渡人”

他与中国茶的缘分要从20世纪90年代说起。那时,他作为德国杰普逊航空信息公司负责中国市场的经理,在频繁来往中国中,跟中国茶结下了不解之缘。2010年,盖哈德在公司总部所在的新伊森堡开了一间中国茶工作室,开始向“中国茶人”转变。

或许是命运的召唤,2012年,他提前退休,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茶文化推广事业中。10多年来,他多次来中国各地茶园考察、交流与采购,结识了越来越多的中国茶业同行。从德国本土成长一位对中国茶、中国茶文化、中国文化痴迷,同时又了解德国、欧洲的日耳曼人,实在是可遇不可求。

盖哈德接受德国当地电视台采访,介绍中国茶和中国茶文化。

2013年,盖哈德在中德合伙人支持下,在德注册了“茶道—中国茶与艺术中心”和“中国茶文化(德国)国际交流会”,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和会长。茶道中心从原来的新伊森堡乔迁到法兰克福市中心,面积扩大到300多平方米。自此,法兰克福有了第一家中式清茶馆,其规模和知名度在德国乃至欧洲都首屈一指,被誉为中国茶进入欧洲的“桥头堡”。其实,他与中国茶的缘分要追溯到100多年前。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100多年前,他的爷爷在柏林做护林员,与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是邻居,李希霍芬多次到中国各地进行科考,是“丝绸之路”和“高岭土”的命名人。

或许冥冥中自有安排,100多年后盖哈德来到中国,痴迷地爱上中国茶,专注地研究中国茶,倾心地传播中国茶。这样的德国人身份和中国文化凝聚在他身上,使他成为中国茶中国茶文化通往欧洲难得的“摆渡人”,他让德国、欧洲的民众有机会喝到上百种来自中国的茶叶,并且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国茶道、中国文化。

德国孩子在中国茶馆学习中国书法。

盖哈德曾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驻德国记者阮佳闻采访,他说:“中国茶的多元魅力,尤其是它背后所体现的哲学是需要有人阐述的。或许,有不少人会认为,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传统不过是一个古老的故事、一段尘封的记忆。但在我眼中,如今,中国茶文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它是一个媒介,将人与自然连接到一起;更重要的是,它将人与人连接到一起,并且将这种联系不断拓宽与深化。”

他的中国朋友评价他:“他从茶中领悟到的中国文化精神,使他成为独一无二‘中国文化使者’。”

一个茶文化交流平台

据考证,数百年前最早进入欧洲的中国茶来自武夷山。武夷茶是中国茶在欧洲的一个典型代表。

时任武夷山茶叶局局长邓崇慧,在中国茶馆向德国茶友传授武夷山岩茶泡制方法。

在德国,盖哈德潜心推广、倾情传播,通过德国人所喜爱的文学沙龙、艺术论坛、读书会等形式,传播中国茶和中国茶文化,“茶道—中国茶与艺术中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2017年9月,福建省武夷山市政府代表团来到法兰克福,授予“茶道—中国茶与艺术中心”全球首个中国“武夷茶馆”“武夷山大红袍—品牌(德国)推广中心”。这里聚集了一批对盖哈德认可、对中国茶感兴趣、被中国文化吸引的“回头客”,他们无一例外成为中国茶的老朋友。

今年7月,福建福鼎白茶经贸推介交流团来到法国、德国。他们访问盖哈德的茶文化中心,品鉴福鼎白茶,交流东西方文化。

随着中德、中欧贸易的不断发展,茶叶的附加值越来越多。盖哈德说:“中国茶要走向世界,需要中国茶、中国茶人与茶客面对面交流,让欧洲茶客了解中国茶和它的文化属性,把茶叶当作一种主动的消费习惯。只有这样,中国茶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为吸引更多德国和欧洲茶客,除了日常的茶艺、茶道展示与交流,盖哈德还将中心作为中德、中欧民间交往的平台。除了定期举行六大茶类品茗会之外,还组织多场文化交流,中国茶道、中国香道、中国花道、中国古琴、中国哲学、中国民间工艺一一呈现,收获了欧洲民众的赞誉,也赢得了中国茶人、中国艺术家的高度认同和支持。很多参加过活动的德国民众表示,能够这样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茶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真是很幸运!

2019年春节前,中心组织了全球茶友迎春茶会。盖哈德演示盖碗泡茶法,对其背景知识、特殊茶具进行详细介绍。担任医疗行业咨询师的尤利乌斯是中心的常客,他说:“今天的活动非常棒,这跟我原先知道的工夫茶不太一样,很有意思。”

“相信这些活动对于大部分欧洲人来说都是全新的体验。”盖哈德说,“通过这个活动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茶文化可以跨越国界、消弭时差。我们应该致力于让更多人认识中国茶文化与时俱进的哲学内涵,相信中国茶文化的海外推广之路会走得更加顺畅、更加有效!”

一次充满茶香的邂逅

中心文化传播工作在世纪疫情冲击下,在2020年几乎戛然而止。虽然得到过德国政府的租金补贴,盖哈德把养老金也贴补进去,仍难以为继。2021年6月,盖哈德将茶文化中心搬到了法兰克福市郊Odenwald小镇。坏处是离人群远了,好处是租金少了、面积大了。

“茶道—中国茶与艺术中心”搬了三次家,这是新的开始。

现在,盖哈德不断收到德国、欧洲茶客的电子邮件。他们有的询问茶品,有的分享对茶的感受和收获……这些都是老盖坚持下去的精神动力!

虽然历经波折,但盖哈德对中国茶异乎寻常的爱始终没有衰减。今年4月,在成为“茶文化传播优秀工作者”后,他受邀在北京人民大学做了一场演讲。他说欧洲的茶饮消费从历史到现在,都是纯商业利益的消费追求,对中国茶的健康属性、文化属性以及品种的多元性都知之甚少。说到近年来欧洲每年10%的茶饮增长量中少有中国茶的增量时,他更是比一个中国人还焦急。

在演讲最后,盖哈德指着一张他在中国旅行时于酒店拍的照片问——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为什么却不随处宣传推广自己的茶?反而在替外国品牌、替咖啡做着推广?

盖哈德,这位中国茶文化的欧洲“摆渡人”,也在用文化交流互鉴,参与推动着中国茶文化的建设。

盖哈德接受电视台采访。

在许多中国茶人看来,盖哈德二十年的潜心沉浸、茶艺提升,称赞他为“德国陆羽”也不算过分;另一方面,几十年往来中欧、行走茶山,盖哈德内心和审美已经慢慢变成一个中国茶人。因此,他的中国朋友都用“老盖”称呼他。

很多中国游客都到“茶道—中国茶与艺术中心”寻找“他乡遇故知”的惊喜。

十多年坚持不懈,如今盖哈德主理的茶文化中心成为越来越多欧洲、中国旅行者的打卡地。如果有一天,你走进Odenwald小镇,来到“茶道—中国茶与艺术中心”,喊一声“嗨,老盖!”那个“绝顶聪明”又质朴可爱的德国老头儿一定会笑眯眯地走出来,用一场中国茶的欧洲邂逅迎接你……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