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近代茶业发展先驱朱文精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云南近代茶业发展先驱朱文精

云南茶山旧照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茶树资源丰富,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千百年来,茶叶既是云南茶区许多老百姓赖以生存的依靠,也是地方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西方资本势力的掠夺和挤压,加之印锡茶及日本茶盛行,中国茶叶在世界的地位下降,云南茶业也随之逐渐衰落。一批有识之士认识到,必须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改进茶叶质量,提高茶叶制作水平,才能恢复中国茶叶在世界的地位。云南人朱文精致力于茶业事业发展,创办了云南第一个茶业实习所,开办了云南第一个茶业试验场,超前规划茶厂发展,是云南近代茶业发展的先驱。

1920年10月,朱文精、陈洪畴拟制的《开办制茶工厂计画书》(节选)

负笈东瀛

  朱文精,号映楼,云南会泽人。清末,朱文精考入省会师范完全科学习,两年后毕业,进入陆军速成学生队学习军事。适逢云南选送留日学生,朱文精顺利通过考试,成为留日预科学生。

  1913年,云南实业司组织人员赴日本考察实业,其中就包括茶业。考察结束后,云南参议会提出整顿云南茶业的提案,建议从预备留日的学生中,抽拔几人学习日本茶业。有趣的是,当时云南驻日调查员王九龄却认为,选派留学生在日本学习茶业费用过大,不如从日本请4至5名教习来滇教授,“每人月五十元即可”。这个缺乏长远目光的建议被否决。1913年,云南选派了40名学生赴日本留学,分学不同的科目,朱文精、陈洪畴(云南陆良人)学习茶科。

  朱文精立下“学习救国”“实业救国”的宏愿,在日本留学近5年,努力学习茶树选种、育苗、病虫害防治等科学技术,实习各类茶的制作方法。1918年,朱文精学成归来。由于当时国内正在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护法运动,交通受阻,他就先到当年5月刚成立的安徽省立第一茶务讲习所担任主任教员。他自编讲义,讲授茶叶地理等课程。年底,局势稍微平稳后,朱文精即结束在安徽的工作回到云南。在与云南督军兼省长唐继尧会面后,胸怀振兴云茶良策的朱文精“受到云南督军兼省长嘉许”。唐继尧请他为云南茶业发展出力,让他与实业科长共商改良扩充云南茶业大计。

1919年12月,云南省长公署任命朱文精为茶业实习所所长的委任状

实地勘察

  有着日本学茶的背景,加上在安徽茶业讲习所的教学经验,朱文精对如何发展云南茶业很有心得,也很有信心。在他的强烈建议下,云南省长公署同意从两个方面入手实施茶业改良计划:一是在省会或滇越铁路沿线附近宜茶地点开办茶业试验场,博征茶种,以新技术试行栽培;二是开办茶业实习所,招选合格学生,教授有关茶业发展的各门学科,实习种茶制茶,为改良全省茶业培养人才。1919年2月,受省长公署委派,朱文精、陈洪畴前往宜良、阿迷(今开远)调查适宜作茶业试验场的地点,为开办茶业试验场作准备。

  1919年2月17日,朱、陈二人动身前往宜良,19日即开始实地踏勘。在宜良县协助下,他们走遍该县所有产茶的地方,同时调查县属寺院是否具备改作试验场的条件。宜良的岩泉寺、大村、回回村、上栗者村、下栗者村、李毛营、朱官营、娄子营等30多个村子留下他们寻访的足迹。这些地方,有的产茶,但没有开办茶园的合适地点;有的地方茶树虽多,但水利、交通不便,人工费高,不适合开办茶园。岩泉寺条件很好,但地价昂贵,“泉源甚高,下面之地,颇宜植茶,然土地多属民间所有,尽皆辟为园圃,价值昂贵,购之不易。”

  在阿迷,他们考察了南城外和北门外公地,南城外公地土地低湿,不适合种茶,北门外公地只有八九亩,不足使用。且阿迷人工费是宜良的两倍,生活费也较宜良高,设试验场会亏损很大。经过详细调查,综合考虑土壤、水利、交通、人工等情况,二人一致认为,离宜良县城七里地的上栗者村及附近的望海庙,是建设模范茶园及茶业试验场的首选地点。从宜良、阿迷考察回来,朱文精完成了实地勘察报告书,绘具了宜茶地点的略图,为发展茶业作出规划。

1922年10月,云南茶业实习所为购买茶种事给实业司的呈文

育人制茶

  1919年5月,朱文精开始筹办茶业实习所和宜良茶叶实验场。12月,云南省长公署任命朱文精为茶叶实习所所长,陈洪畴为茶叶实习所技术员兼宜良茶叶试验场场长。1920年,宜良茶叶试验场成立,茶业实习所也着手招录学员,学员由各产茶县选送,这是云南茶业职业教育的开端。据档案记载,朱文精“自承办以来,热心任事,教授学科,则尽心讲解,教授实习即以身作则,勤慎将事,从未偷安片刻”。“身兼司、管、教,事事躬亲”。朱文精自己教授茶业各科,包括茶业历史、茶业地理、茶业概论、茶地选择及整理法、茶种培养法、茶树栽培法、茶芽采摘法、茶树病害学、茶之分析、茶业经济、绿茶制造法、红茶制造法、茶叶贮藏、茶叶配合包装法、茶品检查法、茶叶贩卖术、茶叶组合经营事例等,课程内容涵盖茶叶生产、制作、销售全领域。实习所先后培养毕业学生3个班,为近代云南茶业发展培养了第一批人才。

  1922年11月,朱文精将实习所焙制的5种茶样交实业司,转送上海总商会延请专家评定。担任上海总商会展览会茶叶审查员的胡德馨、陈翊周、谢蓉斋3位茶业专家在详细查验品评茶样后,联合出具了报告书。报告书记载,5份茶样,合红茶1份,绿茶4份,分别是橙黄、龙华、凤眉、雀舌、兰叶。其中兰叶“叶嫩味鲜浓”得分最高,获得80分。总体来看,专家们认为茶业实习所送评的茶叶,无论红茶还是绿茶,茶叶的底子都好,但制法上尚欠精研,还需提高。

1923年1月,茶业专家胡德馨等对云南茶业实习所制出品的检验报告书

模范茶园

  茶园是茶业生产的根本。1922年9月,云南实业司为进一步发展茶业,也为了方便实习所学生实习,准备在省城昆明附近创办模范茶园,派朱文精会同该司总务科科员李家和查勘相宜地点。经过多方实地查勘,1923年4月,朱文精代表茶业实习所签下协议,以每年80元的租金,租下军需局位于昆明大麻苴村牧野山的全部土地,作为茶园。1924年1月,大麻苴模范茶园正式开办。大麻苴离昆明约20里,土质较为适宜植茶,其附近十里铺所产十里香茶一向为云南名茶。模范茶园面积宽大,且连接新修的迤东汽车大路,交通颇为便利,实习所第三班的学生就在茶园实习。一年后,模范茶园先后栽种茶秧80亩10万余株。1928年,模范茶园被云南建设厅命名为第一茶业试验场。1939年3月,云南茶业改进委员会在此基础上,成立云南茶业技术人员训练所,成为云南培养茶业人才的基地,培育出了众多茶业专门技术人才。

超前规划

  开办制茶工厂,利用机器制茶,提高茶叶产量,是世界近代茶业发展的重要经验。为发展云南茶业,朱文精提倡开办制茶工厂,“利用机械,因世界之趋势改良制造,讲求包装,销售各地”。1920年10月,在了解云南茶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朱文精与陈洪畴共同拟写了制茶厂开办计划书,并对经费作了概算。他们认为,建设工厂的地点与原料、交通、关税、人口、市价都有关系。关于原料,据他们了解,云南产茶最多的地方是思普一带,“猛(勐)海、易武、漫乃、漫撒、猛(勐)腊、优乐、倚邦、猛(勐)遮八大茶山,名为八大茶山,每年出产8000余担(每担100斤)”,“其中猛(勐)海产茶最多,约占3000余担”。猛(勐)海除了产茶最多外,还有人口户数多,人工费、生活费、薪炭费低廉的优势,比较适合建厂。

  按照朱文精和陈洪畴的规划,设立工厂还需建筑房屋、购买机械、装置器具、聘用人工等。制茶机器需要购买的有凋萎机、蒸热机、打叶机、揉捻机、解块机、干燥机、筛整机、装箱机、压榨机、原动机等,大致测算下来,设立一个制茶厂,加上杂费开支,在当时约需经费42000元左右。他们的计划书也对茶厂建成后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作了初步估计:生产费约合每斤茶叶3角5分,“此工厂成立后若用职工30人,与机械同时并作,一日可出1500斤,以云南气候而论,可制半年,以半年计算,可出产30万斤,每斤平均可卖6角,约得18万元。除去资本金10万零5千元,约得75000元之利益”。且猛海(今勐海县)生叶多,可扩大生产,如果情况好,景谷、缅宁(今临翔区)也可开办制茶厂,利润亦相当可观。

  朱文精、陈洪畴对在勐海设立茶厂的规划,论证充分,切实可行。但因为当时云南地方财力所限,并没有付诸实施。后来在抗战时期,云南中茶公司在勐海创建佛海茶厂,与20年前朱文精的想法不谋而合,印证了朱文精的独到眼光和超前谋划。

虽死犹生

  1924年12月10日,为进一步扩大宜良茶业试验场的规模,朱文精在整理苗圃后到宜良宝洪山调查土质气候,为推广种茶寻找合适地点。时值冬季,当一行人走到山顶时,天气骤变,朱文精突然身体不适。回到家中后,身体仍时寒时热,四肢无力,但他仍然坚持授课,至1925年1月15日,病势加重,卧病不起。1月29日,朱文精与世长辞。

  朱文精临终之前,念念不忘的还是茶业。他把学生叫到病床前,叮嘱了三件事:一是第三班学生的学业还有一学期,应继续求学,以终学业,不要辜负政府“三令五申从各地征调学生受训的美德”;二是希望将来各位学生毕业回籍服务,整理茶业,勿见异思迁;三是宜良试验场及大麻苴茶园宜请政府永久维持,三年即收成效。最后他有一个愿望,希望死后能埋葬在大麻苴山地,每天看着茶树生长,看着学生在茶园实习,看着茶园取得成效,“如是,则文精死之日,犹生之年”。

  朱文精开创了云南近代茶业发展史上诸多第一,业绩卓著,虽死犹生。

  作者:陈静波 梁屹峰 云南省档案局(馆)

  图片提供:云南省档案局(馆)]

  注:图文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