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伟:茶产业让村民美了环境鼓了腰包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王建伟:茶产业让村民美了环境鼓了腰包

发展茶产业,建设美丽乡村,探索乡村旅游……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霄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建伟带领霄坑村走出一条“小而精”的脱贫致富路。“霄坑村的生态环境得来不易,需要我们精心呵护。如果发展旅游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宁可不搞,也要守护好霄坑村的‘高颜值’。”王建伟说。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霄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建伟和村民在一起。(王建伟供图)

9月初,俯瞰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霄坑村,绿意浸染,山色如黛,一条峡谷里流水潺潺,似玉带绕山村,一幅优美的生态画卷展现在眼前。

说起霄坑村,全国人大代表、霄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建伟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东临九华山,南倚牯牛降,坐落在山雾飘渺的皖南林海间,以茶叶而闻名的地方就是我们霄坑村了!”

发展茶产业,建设美丽乡村,探索乡村旅游……在“领头羊”王建伟的带领下,霄坑村走出一条“小而精”的脱贫致富路。“霄坑村的生态环境得来不易,需要我们精心呵护。如果发展旅游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宁可不搞,也要守护好霄坑村的‘高颜值’。”王建伟说。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霄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建伟在讲话。(王建伟供图)

从伐木到种茶树 点燃致富新希望

据了解,霄坑村共有12个村民组,446户1668人,是典型的山区,山高林密,人均只有三分冷水田。“上世纪,我们村的产业是伐木,收入根据工分来。”王建伟说。

1992年,当兵出身的王建伟退伍后回到家乡霄坑村,当过会计、出纳、民兵营长,做过共青团的工作。2003年起担任霄坑村的村委会主任,2008年开始,村党委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

“刚回村的那几年,每家每户都上山伐木。1993年,村里的发展遇到了困境,树木越砍越少,伐木这一村里的支柱产业已经无法满足村民们的生活。”王建伟说,那段时间他非常焦急,一直在考虑发展其他产业让霄坑村可持续发展下去。

1994年,一名来自黄山的年轻人来到了霄坑村。王建伟对此印象很深,“那个年轻人懂茶,他到村民家里做客时,尝了我们的茶后一直赞不绝口。”

好山好水产好茶,一直未受重视的茶叶开始登上舞台,成为村民们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为了提高村民们的种茶积极性,王建伟率先种了3300棵茶树。

“当时,市场价30元一斤的霄坑村产的茶叶很受欢迎。”王建伟说,茶叶有了市场,村民们也尝到了甜头,种植面积开始逐渐扩大,产量也逐步提高。

2007年的一场山洪灾害给霄坑村敲响了警钟。因村里长期伐木,土地流失严重,一场暴雨引发了接连不断的山体滑坡,也让村里的交通一度瘫痪。

生态环境一年不如一年,茶叶质量也一年不如一年,村民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008年,王建伟任霄坑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带领村“两委”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保护生态,大力发展茶叶经济,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2011年,“严禁毁林种茶,保护生态环境,走生态茶叶经济的特色发展之路”被写进霄坑村的《村规民约》。

王建伟请来茶叶专家指导村民改造茶园、改良品种、改进生产工艺,注册茶叶品牌,并收回外包的村集体茶厂,建立生态有机茶生产基地。

山清水秀飘茶香 美了环境鼓了腰包

停止伐木,严禁化肥、农药及生长激素进村……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建伟的带领与全村村民的实干与努力下,霄坑村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从发展村集体茶产业,到家家户户开起茶叶小作坊,王建伟带领霄坑村用茶叶铺出一条致富新路子。现在,霄坑村每年生产14万斤茶叶,年茶叶总产值达到5000多万元。村民收入的90%来源于茶产业,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8万元左右。

万千小作坊难成大品牌。近年来,在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王建伟再次打破传统:将霄坑村的茶叶小作坊发展成流水线生产作业,交由专业人士打理,既保证了标准化的生产,也确保了质量,昔日农民摇身一变当起了老板。同时成立霄坑村茶叶协会,实现抱团发展,共同富裕。

“发展茶产业既保护了我们的生态环境,也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霄坑村成为了高纯净、无污染的天然有机富硒绿茶的代名词。”王建伟认为,保护好绿水青山就等于为村民们建起了一座座金山银山,这是他的职责所系,也是使命所在。

良好的生态成为霄坑村村民引以为傲的“家底”。王建伟说,2000年,心齐的霄坑村村民在建造村口门楼时,刻了一副对联:“以青山清水为本,走水保生态之路”。这是霄坑人的选择,也是霄坑人的信条。近几年,霄坑村声名大噪,先后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14个国字号荣誉。王建伟也光荣地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和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王建伟说,“霄坑村要把‘以青山清水为本’的全国文明村这块‘金字招牌’一直保持下去!”

全国人大代表王建伟和村民们在商量如何做到抗疫发展两不误。(王建伟供图)

茶旅融合促增收 乡村旅游火起来

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集体经济也越来越强,在王建伟内心酝酿已久的另一个想法也逐渐成熟起来。那就是利用现有的茶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走茶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之路,进一步拓宽霄坑村村民和村集体的收入渠道。

“池州市除了有闻名天下的九华山,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王建伟说,要想把乡村旅游做得更好,首先要完善道路交通、景点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更好地为乡村旅游服务。

王建伟认为,发展乡村旅游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通过近年来的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很多农村地区面貌已焕然一新。“在做旅游规划时,要将知名景点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促进两者之间相互带动、相互融合。此外,乡村旅游景点也要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

在王建伟带领下,霄坑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王建伟供图)

近两年,王建伟带领村民完善了村里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还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等。霄坑村不仅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兴建了体育设施,绘制文化墙,建立村庄保洁机制,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霄坑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后,王建伟又提出,由村委会牵头,引导有条件的村民新建7家星级农家乐和2处特色民宿。在他的推动下,霄坑村逐渐发展成为皖南的网红旅游地,仅2019年进村的游客就近2万人次。因为提前规划好了农家乐和民宿,乡村旅游给村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王建伟说,“今后,霄坑村的茶旅融合将发展得更好,乡村旅游也将越做越好!”

全国人大代表王建伟在北京参加2020年全国人代会。(王建伟供图)

乡村振兴思考多 为民建言履职忙

王建伟说:“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是我应尽的职责。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我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当代表一定要履好职,要充分学习和调研、积极为民代言。否则就会愧对人大代表这个职务,更愧对7000万安徽人民的信任!”为此,他特地制作了民意收集表,随时随地记录平时收集来的乡亲们的心声。

2018年,王建伟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一件关于乡村振兴关键要靠产业带动的建议。针对大多数乡村集体经济依然十分薄弱的现状,王建伟建议把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振兴乡村经济的一个重要抓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对村集体企业的扶持、引导,让有条件的村社集体抱团发展,积极探索通过村村联合、强村帮弱村、大村带小村等方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该件建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重视并给予了明确答复。

除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王建伟还十分关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人才保障问题。他认为,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农村干部队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要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王建伟说,农村的人才本身就少,像霄坑村,村民致富后,许多都去城市安家落户了,能留下来的人才就更少了。对此,他在2019年全国人代会上提交一件关于以“分类施策、精准发力”为抓手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王建伟建议,针对不同年龄的干部,应当分类施策,一方面在待遇上要让他们有尊严、能安心,另一方面,多举措提升农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具体包括加强农村干部学习培训、交流任职,并加强激励、改善待遇等措施,让农村干部“干有盼头,做无后忧”。

在2020年全国人代会上,他提交了两件有关安徽高铁建设的建议:《新建长(沙)九(江)池(池州)高铁的建议》《关于加快推进合肥至池州至金华(温州)铁路项目建设的建议》,呼吁国家尽早启动长沙九江池州高铁建设、加快推进合肥至池州至金华(温州)铁路项目建设。

“除了持续提交关于加大乡村治理力度方面的建议外,尽快加速沿线城市基础建设的互联互通,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也是我一直关注的。在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高铁建设给乡村振兴也将带来重大利好。”王建伟说。

策划:王萍、于浩、李小健

记者:王萍、吴星

原标题:王建伟:茶产业让村民美了环境鼓了腰包

来源: 全国人大

信息贵在分享,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