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国家级非遗技艺传人叶启桐大师的故事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深度解读国家级非遗技艺传人叶启桐大师的故事

武夷岩茶独有的“岩骨花香”是由武夷山独特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和精湛的传统制作技艺造就的,其传统制作流程环环相扣,不可或缺,其中对茶质起关键作用的是“复式萎凋”、“看青做青,看天做青”、“走水返阳”、“双炒双揉”、“低温久烘”等环节。

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被国家作为茶叶制作技艺中唯一的项目,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当时唯一入选传统技艺内的制茶工艺,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走过了辉煌的非遗路。

2005年的一个清晨
武夷岩茶站在命运的跳板上

2005年7月的某个清晨,武夷山的空气中还带着前夜的凉意,黄贤庚(时任武夷山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突然接到时任武夷山市文体局局长的电话,让他赶紧带上武夷岩茶相关资料参加“紧急会议”。

而当黄贤庚急匆匆赶到会议室时,发现当时与武夷岩茶技艺以及文化相关的专家、领导都被“拉”了过来。

在得知这次是省文化部传达,武夷岩茶需申报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后,在场的所有人都坐不住了。

“这岂止紧急,简直是爆炸性的大事件!”

能否申报成功,关系着一个茶类的未来发展,在这个可能改变命运的跳板上,怎能不让人激动。

“对于申遗,武夷岩茶优势在于品种的丰富,制作技艺的复杂精深。而当时给予我们最大压力的,也是它们。”黄贤庚说。

只有短短的10天
给予了武夷岩茶许多意义

千变万化的山场环境、数以百计的茶叶品种以及不同风格的制茶工艺……要在有限时间内准备这些文本资料,并且细腻分析与编写,不容出错也不容遗漏。

这次紧急会议成了一个“闭门会议”,所有人关在一起讨论、整理,一关就是一个星期。

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申遗成功,离不开其本身的价值。

价值之一它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承前”于唐、宋、元、明历朝以来的团饼茶,晒青、蒸青等技艺程序则吸收了明代时松萝炒青绿茶的部分做法,形成武夷岩茶的独特制法。而“启后”是指其制茶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后来的乌龙茶机械制法,如机制茶时的吹冷风和热风、静放、转摇等等,都是从手工制茶工艺延伸、发展而来的。

价值之二是技艺高超。比如光采摘上就有很多学问,不但要快,而且不能落下新梢(俗叫“滥丛”),还不能带下鱼叶、散叶、老梗等等;还有晒青时要把茶青均匀散开(民间叫“开青”),别看这简单的描述,其实难度极高,有的人一辈子都没学会“这一手”。更别说“做青”、“烘焙”这些不但费力气,更考验经验的技艺程序了。

价值之三是手工制作出的茶品更具个性化。由于手工制作时对茶青叶的品种、所在山场、老嫩厚薄、天气的变化情况,更能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制作时下手轻重有别,做青焙火时间长短恰到好处等等,茶师慎之又慎,所以每个环节不容易出毛病。揉出之茶显蜻蜓头、田螺尾;全炭火焙出之茶别具风味。

价值之四是岩茶手工制作工艺的广泛传播。这种工艺的传播,为中国乃至世界茶叶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张天福大师在《张天福选集》写道:“这种工艺在形成后,逐步外传。由武夷山传到建瓯、安溪各地,并传入台湾”,尔后又传到印度。

就这样,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的申遗团队从武夷岩茶的历史、地域、工艺流程、工艺价值、保护体系以及传承人推选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讨论编写,终于在10天之内完成了文本的准备。

2006年5月20日,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作为唯一的制茶工艺,终于众望所归地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十五年初心依旧
武夷岩茶非遗传承薪火相传

对于申报团队来说,最后,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就是去找到被推选出的12位传承候选人,让他们挨个签字,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叶启桐、苏炳溪、王顺明等十二位非遗传承候选人,在半天的时间内,在申报单上一一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至此,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材料准备完全,并立即上报到了福建省文化厅。

最终,十二位非遗传承候选人,两位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称号。叶启桐是2009年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同时也是武夷岩茶界首位获得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命名“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的传承人(另一位传承人于2012年获得称号),其他非遗传承候选人分别获得省级、市级的称号。

非遗申报的成功,并不是要将武夷岩茶“封存保护”,相反这是一个推动与进步的开端。

十五年,应有变,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迎向“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我们正在做的和将要做的都是史无前例的创举。

十五年,亦不变,武夷山下,崇阳溪依旧欢脱地一路向南时涨时消,九曲溪依旧蜿于山涧,“只比八曲多一曲”。

世间的任何事情皆为缘
叶老与武夷岩茶也是

叶启桐,福建周宁人,高级评茶师。1991年至1993年任“崇安茶场”场长,后任县岩茶总公司副总经理兼市茶厂厂长,叶老的父亲叶先顺也曾任崇安茶场副厂长。岩茶世家出身的叶老,和茶打交道的岁月经历了数十余年。人与人,人与事,莫不如此。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叶老说制茶,就是不能让茶叶的生命消失。叶老谈起对制茶的领悟,说到了一次在2012年北京的全国非遗成果大展,叶老作为被选定的武夷岩茶传承人,向国家领导人介绍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说核心技艺就是始终不能让茶叶的生命消失。好的茶叶,有好的颜色好的味道好的方向,是有生命的,要呵护好茶叶的生命。制茶,就是“呵护生命的过程”,这受到了领导人的高度认可。

照片源自2012年时的活动报道文章

中国人的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可以解渴、可以防病、强身健体,这是茶在实用层面上的意义。另一方面,茶的身上体现的精行俭德,其对情操的脚步,又代表了我们高雅朴实的民族风范。

对于武夷岩茶
制茶工艺是重中之重

理想信念是“原生动力”,职责使命是“意志盔甲”。叶老坚持的制茶理念也正是密云龙一直坚持的,以非遗的标准精心制茶,从源料采摘到荔枝木炭焙,每一道工序都承载着匠人精神。“以火助水舒枯木,生水走脉展茶性”,汲取了天地自然之精气的密云龙武夷岩茶,在制茶师精湛的制茶技艺下,成就了独特的口感和风韵。

密云龙是凤凰茶业出品的高端武夷岩茶品牌,始建于民国的凤凰茶业厂,原名“福建示范茶场”,是武夷山乃至中国最早的国营茶厂。

公司首席茶叶专家——叶启桐先生,其倾心打造的密云龙武夷岩茶也多次荣获了海内外各项大奖,包括2008年第三届东方神韵杯中华名茶乌龙茶类金奖、2009年第八届“中茶杯”一等奖、2014年第十回国际名茶金奖等国内外知名盛誉,2019年成为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官方指定用茶。

密云龙品牌创立伊始,就肩负着“传承经典”的使命。用林德良董事长的话说,就是“要做就做真正的大红袍茶,建立消费者相信的岩茶品牌,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好喝的、正宗的大红袍。”

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渊智达洞,累学之功也。

蓝图已绘就,使命在召唤,奋进正当时。2021年,【非遗标准·岩茶大师】密云龙必将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唯担当,始终如一的为消费者带来高品质武夷岩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