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人推荐丨点头茶人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福鼎白茶人推荐丨点头茶人

众所周知,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而福鼎白茶中心则在点头。

点头又名扆山,唐宋时称长溪县昆田境,为宋理学家孙龙坡先生之故乡(今名孙店)。点头镇是“中国白茶特色小镇”,气候温和湿润,山海资源丰富,素有“茶花鱼米之乡”的美誉。点头镇的茶叶久负盛名,是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的故里。白茶,成了点头的一张金光闪闪的特色名片。

在这里,每一个故事都与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个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沾染上了白茶清香。

那么,你们又是否知道那些对白茶做过贡献的点头茶人的背后,都有哪些故事呢?

福鼎大白茶移植人—陈焕

陈焕(1813--1888年),原名学焕,字凤炜,柏柳乡竹栏头村人(现为点头镇过笕村竹栏头自然村)。

据《宁德茶叶志》记载,相传尧帝时,福鼎县太姥山上住着一位老母,曾遇仙人授以丹术后升天。西汉时,东方朔封太姥山为天下三十六名山之首,并敕封老母为“太姥娘娘”。后人供奉香火,传说很是灵验。

福鼎竹栏头自然村有一孝子名陈焕,性至孝,但因地瘠,终年操劳,也难求得双亲温饱,深感愧对父母。时大年过,陈焕遂持斋三日,携干粮上太姥山祈求太姥娘娘“托梦”,指点度日之计。陈焕焚香礼拜毕,合眼睡去,朦胧之中,只见“太姥娘娘”手指一树曰:“此山中佳木,系老妪亲手所植,群可分而植之,当能富有。”

次日,陈焕走遍山山岭岭,直至太阳落到西山头,果然在鸿雪洞中觅到一丛茶树。陈焕大喜,当即用随身带来的锄头,分出一株携回家中精心培植。百日后,果然生机嫣然,其茶异于常种,它就是今天的“福鼎大白茶”。

福鼎大毫茶移植人—林圣松

林圣松(1851—1919年),点头翁溪村汪家洋人,是福鼎大毫白茶发源者。

1880年,林圣松前往后山采药时,在采药过程中发现一株比较奇特的茶树后,移植到汪家洋村纪下垅。他开始还不敢断定是不是茶树,采摘一些芽叶请白琳的茶师鉴定。经过鉴定后,发现就是茶树,但与平常茶树有区别,取名大号茶。

林圣松将茶树进行分株、压条,共繁育了几十株。清末民国初期,正值福鼎茶业繁荣时期,林圣松用大号茶来制作白毫银针,其香气、滋味、条索、色泽俱佳,在福鼎茶界引起轰动。

上世纪50年代初,福建省茶科所科研人员调查茶树品种时,根据“大号茶”谐音定名“大毫茶”。1984年,同“福鼎大白茶”一起,经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列为国家级茶树良种。”

清代著名茶人—梅伯珍

梅伯珍(1875-1947),字步祥,号筱溪,又号鼎魁,大名伯珍。一生行茶商,是他把福鼎白茶推销到天津、香港、南洋、新加坡等地。声闻闽浙,榕城人尊称他为“梅伯”。

梅伯珍毕生精研茶叶,上世纪三十年代时还在福州设立两处会馆,商号“恒春祥”。他还善于研制新产品,发明茉莉花茶,有“梅占魁”之称号,是较有成就的清代茶人,受到茶学家、茶学教育家、茶界十大泰斗之一庄晚芳先生的高度赞誉。

梅伯珍的一生颇具传奇性,他晚年亲撰的自传体笔记《筱溪陈情书》更是一篇情真记实的美文,以七千余字记述七十余年历史,繁简有序,波澜壮阔。是福鼎茶业的重要文献资料,对考察研究福鼎白茶的发展史和茶文化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知名茶商—陈炽昌

陈炽昌(1889~1969年),字云盛,点头街道广顺里人,创办“联成”茶行时,担任福州福鼎会馆的“管帮带”(相当于主管)。为人忠厚,讲信誉。

陈炽昌创办的“陈广顺”是点头茶行的一块老招牌。陈家祖上于清初期由永春迁居点头广顺里,早年创办茶叶商行,即以迁居地“广顺”二字作招牌名。陈炽昌在家人、族人的帮助下,注册“联成”商号,以光大家业。

当时,福州福鼎会馆也在榕城成立,陈炽昌与同乡梅伯珍、吴观楷等人有机会相聚在一起磋商茶业大计。福州茶业会馆还聘请陈炽昌当“掌盘代”,这职务相当于茶行的总管。旧街曾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四字拆开两个脚,广顺炽昌采白茶。白茶采起真好赚,顿顿吃酒配猪脚。”说明茶庄生意发展,给民众带来了生活的变化。

知名茶人—梅秀蓬

梅秀蓬(1903~1951年),字贤莱,点头柏柳人,其祖辈开始就经营茶业,采办茶叶极有规模,常年大量贩茶经营于福州、上海等地,于民国初年随其父辈在福州鼓楼区建造规模较大的茶商会馆,商号名称“协和隆”,是民国时期福鼎茶商在福州最大的商务会馆。

该会馆解放后被政府征用并改制,国人熟知的<福州八一服务社>,可见其规模之大。北伐第一军将领何应钦率部进驻福建时,茶商梅秀蓬家作为榕城富商捐献了很多钱粮与白茶给何部,得到当局嘉奖。1927年春,其母六十大寿,何应钦以福建全省执政的名义赠送匾额祝寿,匾文以“纯嘏尔常”四字赞颂。

首家福鼎白茶合作社创办人—李得光

李得光(1902~1981),又名华卿、观国、耀西、李原,福建福鼎县点头龙田村人。

李得光先生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热诚爱国,积极参加反日救亡活动,为人正直,关心桑梓教育事业,为祖国教育事业做出一定贡献。先生历任福鼎县参议会参议长、解放前任省农工党常务干事、福建省临时工委委员等职务。

1939年,李得光先生创办“福鼎白茶合作社”,与茶商压低茶价作斗争。当时,福鼎白茶无法外销,福建省茶管局不予收购,李得光先生根据国民党政府合作社法,组织成立“福鼎白茶合作社”。

各村成立村社后组成联社,推选先生为联社主任。这对度过白茶滞销所带来的不景气,减少中间剥削,救活处境困难的茶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先生一生为革命先行,关注民生;为家乡发展,尽心尽力的事迹值得发扬光大。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梅相靖

梅相靖出生在茶业世家,祖居点头柏柳村地处东海之滨,是福鼎大白茶、大毫茶的原产地,号称“中国白茶第一村”。其祖父梅伯珍毕生研究白茶制作技术,将福鼎白茶推向世界各国,在茶商界有“梅占魁”之尊称。

梅相靖是梅伯珍第三代嫡传,自小跟从父辈学习制造各茶叶品种。2013年1月,文化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梅相靖名列传统技艺类传承人。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他在家点头柏柳村与祖父辈开始学习培育白毛茶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他担任村干部其间多次参加县里和农业主管部门举办的茶叶培训班学习,五十多年来坚持学习与制作茶叶,苦心经营茶园管理,探索茶叶的采摘与制作,总结了一整套利用传统技法制作白茶的方法。

来源:华茶号

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