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三茶”统筹 绿色发展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武夷山市:“三茶”统筹 绿色发展

茶以山显,山以茶名。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的武夷山,青山碧水,谷秀峰奇。这里既是乌龙茶、红茶的发源地,亦是万里茶道的起点。武夷山茶的绵长茗香穿越历史、跨越国界,令人沉醉。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考察时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三茶”统筹的提出为全国茶产区发展指明了方向。那么,武夷山市如何践行“三茶”统筹发展理念?当今年的最后一波春茶采摘完毕时,记者走进武夷山市,探寻当地弘扬茶文化、做优茶产业、创新茶科技的新故事。

弘扬茶文化讲好品牌故事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这首范仲淹的《武夷茶歌》道尽武夷山茶的“仙”与“奇”。在武夷山市,即使走入深山,也能随时听到关于武夷茶的传奇故事,感受袅袅茶香中的神韵灵气。

“根据史料记载,早在千年前,岩茶中的水仙茶树被发现于福建省南平市小湖镇大湖村祝桃仙洞。人工栽培水仙茶树约有200年历史。按树龄,60年以上的水仙茶树名为老丛水仙,茶味绵长丰富……”在武夷山黄柏溪旁的洋庄乡浆溪村长源茗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茶文化馆内,正播放着介绍武夷岩茶的视频。古老的传说、清晰的解读,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驻足流连。

  

武夷山市洋庄乡浆溪村溪源生态茶园一角。受访者供图

黄昏时分,站在合作社门口,眼前的景象宛若一幅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卷——雾气氤氲中远山若隐若现,清澈的溪水从身旁淙淙流过。“80后”“茶三代”陈春龙与两位哥哥一起,不仅创办了这个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还依山傍水建起了茶文化馆。展馆内,古朴雅致的茶文化系列石雕以及一件件传统制茶工具的展示,吸引着慕名而来的爱茶人。

在茶文化馆二楼的茶室,陈春龙正在泡茶。他将手中的团龙盖碗竖起,金色的茶汤流入小小的茶盏,茶香瞬间在室内弥散。他对记者说:“总书记关心武夷山的茶文化,所以我们合作社在市里的支持下建起了茶文化馆。如今,这茶文化馆为合作社不断聚集人气。”近年来,合作社已成为规模茶企与洋庄乡个体茶农之间的桥梁,赢得了百余户合作社社员的信任。下一步,陈春龙计划以茶文化馆为依托,请来老师增加茶学研修等内容,为当地茶产业赋能,让大山中的好茶随着茶文化的推广走向全国。

而位于星村镇前兰村南山下的茶言精舍,则早已因为茶旅研学而颇有名气。茶言精舍的创办人叶灿是国家一级茶艺技师、国家一级评茶技师,也是武夷茶艺非遗传承人。

“唐煮宋点明清泡,老百姓饮茶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不同。饮茶方式能窥知历史的脉络,这是茶文化的力量。”叶灿说。自15岁接触茶艺以来,她探索茶文化的脚步就不曾停歇。“茶旅研学包括茶叶审评、品茗、茶艺、茶道等,长可数月,短则几个小时。无论时间长短,我们都能让学员感受到武夷山茶的魅力。”如今,茶旅研学已成为茶言精舍的品牌服务。这里的民宿业也随着茶文化交流而逐渐繁荣。

与茶言精舍小而美的茶文旅体验相比,武夷香江茗苑茶文化观光园则显得大而全。“我们设有专门场地,定期组织茶艺师进行‘斗茶’表演。”武夷山香江茶业有限公司旅游运营总监邹杰春告诉记者。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武夷山茶从一片青叶到一口香茗的生产全过程,将茶文化与旅游融会贯通。

围绕建设“世界茶源、中国茶都”的目标,武夷山市注重振兴茶文化,收集茶故事、编排茶歌舞,经常开展茶事活动,加强茶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有效提升茶文化品位,强化品牌带动力、影响力,实现茶文旅深度融合。

做优茶产业富裕更多百姓

星村镇地处武夷山市西南部,素有“茶不到星村不香”“武夷岩茶第一镇”之美誉,是武夷山正岩茶的主产区。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考察,同镇里多名茶农亲切交流,范德兴就是其中之一。

范德兴目前有两个身份,一个是星村茶香茶业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一个是黄村村金沟岭岩茶厂厂长。他告诉记者,黄村村茶叶生产已有1500多年历史,但是以前村里单打独斗的多,茶叶质量参差不齐。2019年,黄村村开始推广生态茶园种植,在提升茶叶质量和效益的同时,打造了“横凤特色茶部落”,为茶农提供集体议事、与客商交流的场所。借助生态茶园公用品牌,村里实现抱团发展。同年,星村镇成立武夷山星村茶香茶业专业合作社,20家茶企以坚持做生态茶汇聚到一起,通过合作社统控统销统一茶叶标准。如今,合作社已有56家茶企加盟,带动周边几个村的村民增收。

来自武夷山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全市有茶园14.8万亩,注册茶叶类市场主体21118家,其中规上茶企4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全市26万人中涉茶人员达12万人……一组数字凸显了茶产业对当地群众生活和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那么,如何延长茶产业链?怎样才能让这丛丛绿叶成为农民致富的“金叶”?

近年来,武夷山市鼓励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采用订单生产、股权合作等方式与茶企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同时,全市实施用地、用电、税收优惠的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加强茶饮料、保健品、工艺品等精深加工项目招商,大力实施茶叶加工、包装生产线和加工厂房等标准化、智能化、清洁化项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武夷山市星村镇黄村村茶农在茶行中穴播接种高效固氮根瘤菌的大豆。受访者供图

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夷星)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这里的智能生产和包装车间、2万多平方米的种质资源库以及内容丰富“硬核”的茶科技展厅,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武夷星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林应端告诉记者:“公司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农户发展生态农业、标准化农业、智慧农业、健康农业,每年直接支付茶农的收购款大概有6000万元到7000万元,对农户的增收带动作用明显。”

福建正山堂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正山堂)是高端红茶金骏眉的创始企业、正山小种红茶传承企业。其关联公司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山茶业有限公司,也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这一“龙头”不仅带动当地茶农生产提质增效,还广泛开展地企合作,通过“低收入农户变股东,股东变茶农,茶农变产业工人”模式,助力福建、云南、四川、贵州等省的10万多户茶农实现增收。据正山堂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企业已建成涵盖浙江、河南、四川、贵州、安徽、山东、湖南、湖北等地茶产区的全国性合作体系,带动国内红茶产业复苏。

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叶俊武表示,围绕“质量优先、品质一流”的目标,全市持续提升武夷茶品质、品味、品牌,增强武夷茶的竞争力、带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让茶产业成为武夷山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茶科技赋能生态茶园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记者来到燕子窠生态茶园。清澈透亮的沟渠内,鱼儿游来游去;一垄垄茶树间,有多种多样的鸟类、昆虫。

在这个生态茶园里,有300亩是杨文春负责。从2018年起,燕子窠生态茶园负责人之一、武夷山首席岩茶厂负责人杨文春在福建农林大学派驻南平市农业科技特派员廖红指导下建设生态茶园,实行无化肥无农药的管理模式:春茶采收后,在茶行中穴播接种高效固氮根瘤菌的大豆,9-10月将大豆压青还田;10-11月播撒油菜,在次年3-4月油菜压青还田。

福建农林大学派驻南平市农业科技特派员廖红在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指导茶农做茶树修剪。受访者供图

“生态茶园模式不仅提高了茶叶品质,使效益提升30%以上,也保护了生态,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一亩茶园相当于一亩竹林产生的碳汇效益……”提起生态茶园的优点,杨文春如数家珍。

燕子窠生态茶园负责人之一、武夷山首席岩茶厂负责人杨文春与女儿一同上山为茶树除草。受访者供图

“用生态模式种茶,不仅病虫害有效减少,而且茶叶色泽绿、香味足、口感好。”正在巡视茶园的范德兴对这种生态种植方式也是赞不绝口。新技术推广后,燕子窠示范区减肥减药超过30%、减少水体磷污染超过60%,燕子窠茶叶收购价翻了一番。

生态茶园模式越来越成熟,科技特派员的力量功不可没。

1999年,福建省南平市针对基层科技力量不足、科技服务缺位等问题,派出首批225名科技特派员到农村帮助发展农业。后来,这一制度走向全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刘国英是首批科技特派员之一。2021年3月,刘国英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科技特派员助力茶产业发展的情况。“总书记来过以后,武夷山的政府、茶企、茶农和科技特派员们都干劲儿十足,大家劲儿往一处使,都想着把生态茶园建设得更好。”刘国英说。

武夷山市农业农村局农科所所长刘德发介绍,目前全市重点推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院士绿色防控综合技术、福建农林大学廖红教授茶园土壤环境优化技术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张艳璇博士“以虫治虫”生物防治技术,全面建设绿色生态茶园。截至2022年12月,全域14.8万亩茶园,完成绿色生态茶园推广12.26万亩。

“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这让我们备受鼓舞。”刘国英对记者说。他把武夷岩茶生产加工技术和经验编写成教材,免费分发给农户和茶企,多年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训茶农上万人次。

据统计,20多年来,仅在福建省,已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64519人次,全年在一线开展服务的各级科技特派员超过1万人次,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实现乡镇和重点行政村全覆盖,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和产业转型。

而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中唯一的女性、武夷山市永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游玉琼则一直在思考:能不能将人工智能融入传统的制茶工艺当中去?已制茶近40年的她表示,永生茶业已开始研发能够按照传统工序做茶的智能机器人。“我的设想是数百年之后,如果有人想喝游玉琼做的茶,一个机器人就能原汁原味地做出来。”游玉琼饶有兴致地畅想着用高科技传承大红袍制茶技艺。

围绕实施“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目标,全市持续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在全国率先推进并顺利完成“武夷岩茶品质安全评价研究”,通过分子标记建立的指纹图谱可以有效鉴别武夷岩茶不同的品种,为茶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加快发展数字茶业,实施智慧茶园、智能茶仓等项目,加快从茶叶生产到品质监管的全程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

半盏品知人世味,一壶煮却日悠悠。牢记总书记嘱托,武夷山市以“三茶”统筹发展为引领,创新不断,聚焦文化赋魂、科技赋能,推动茶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绿水青山间,这杯香茗声名远播,日益香浓。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婧 刘杰,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