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酶茶创始人汤仁良,茶路求索志不渝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蒸酶茶创始人汤仁良,茶路求索志不渝

 

夏日的雨水打湿了凤庆老城的巷道。穿过这个以红茶闻名于世的小城,我们拜访的却是一代蒸青茶大师、蒸酶茶创始人——汤仁良先生。在老城一方逼仄的小院里,汤仁良一家完全和普通人一样,过着简朴、平淡的生活。这位98岁高龄的老人,如今几乎成了一座城市、一个时代的隐者。提起汤老名姓,很多凤庆人也未必听过。

 

看到我们到来,汤老快活得就像一个孩子,脸上皱纹中荡漾着灿烂的笑意。虽然年近百岁,行动多有不便,但汤老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记忆惊人。岁月毫不留情地带走了汤老一生的芳华,但却为后人留下了四溢的茶香。在向我们回顾一生的壮阔茶路时,老人无不感慨地说:“那时候苦啊。”

 

  

少小离家  避难湖北

 

 1921年,汤仁良出生在浙江省诸暨市一个普通家庭。在一个兵慌马乱的年代,人人如浮芥,个体命运被滚滚的洪流推搡着。1937年12月24日抗战爆发前夕,杭州沦陷,城里百姓纷纷逃难。1938年,年仅17岁的汤仁良不得不离开家乡和母亲,走上了逃亡之路。

 

汤仁良回忆说,在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下,九死一生才逃到了湖北恩施县。在老乡帮助下,他进入了中茶公司恩施实验茶厂做技工,跟着范和钧试制机炒龙井。从此开始,汤仁良的命运轨迹彻底改变了。他不会想到,供他躲避战乱的恩施实验茶厂俨然就是茶界的“黄埔军校”,这里走出了深刻改变云南茶叶命运的范和钧、冯绍裘等茶叶界巨匠。

 

虽然刚开始时每月工资仅3元,除去2元的伙食钱,最后只剩1元,但在战乱之时,能在茶里找到一方清净之地,汤仁良已感到万幸。在工作之余,他勤学苦练,后来考入茶厂技术训练班。因为表现优异,几个月后被分配到芭蕉分厂做红茶,期间还到珠沙溪分厂跟随李菊仪师傅做龙井。

 

不久后,汤仁良被分到了庆阳坝分厂。在这里,他开始跟随杨润芝师傅学做玉露茶。当时杨润芝发扬传统蒸青工艺,改良民间蒸青技术,创制出的“玉露”茶,因“香鲜爽口,外形条索紧圆光滑,色泽苍翠绿润,毫白如玉”,一跃成为茶中极品。汤仁良回忆说,杨润芝师傅待他很好,将自己从日本学到的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了他。

 

在恩施实验茶厂这段时光,成了汤仁良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后来到了云南,面对云南大叶种茶,他能跳出“云南大叶种不宜做绿茶”的成见,以蒸汽杀青试做属于云南的蒸青绿茶,与这段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

 

 

        一心向茶  追梦云南

 

汤仁良的云南的情结,始自1939年。那时,他参加了全国送至恩施实验茶厂的茶样评审工作,其中就有顺宁茶厂冯绍裘亲手制作的红茶茶样。为开辟新的茶叶出口产区,为国家换取抗战所需物资,冯绍裘早于1938年到达顺宁(今凤庆)着手红茶试制。汤仁良说,那是他第一次见到顺宁红茶,茶条粗壮,白毫披满红条,看着就像幼儿的手腕。顺宁红茶汤色红艳,口感醇厚,让所有参评人员赞不绝口,这也让汤仁良对云南这片土地心生了向往之情。

 

1942年,日军侵入湖北五峰,势态紧急,湖北省立农学院被迫停课。汤仁良好不容易于1940年考上大学,此时不得不提前毕业。因为所学专业是会计,汤仁良被分配到宣恩中学任会计主任,但他一心在茶,对这样的工作没有半点兴趣。

 

汤仁良在恩施实验茶厂时候的老师,现为五峰茶叶改良场场长的袁炳才看透了他的心思,便让他到五峰茶叶改良场任技佐。不到两月,云南省茶叶贸易公司总经理郑鹤春授意其女儿郑蔚青写信给汤仁良,聘请他到云南茶叶公司工作,工资遵照改良场的160元发放。

 

或许一切都是冥冥中的注定,汤仁良心向往之的云南,在他面前豁然亮堂了起来。

 

他约上袁炳才、熊劲阳两人,一路向南,于1942年5月底到达昆明,再步行了一个多月抵达顺宁。从此,汤仁良扎根云南这片土地,一心事茶,上下求索。

 

 如今,汤老已成为了一个地道的云南人,说着地道的云南方言,喝着地道的云南大叶茶。

 

 

         志不在官  扎根凤庆

 

        1938年抗战爆发,冯绍裘请愿到云南调查茶业产销情况,并对云南茶叶作了实地考察。到顺宁后,冯绍裘看到这里茶树成林,芽壮叶肥,白毫浓密,品质优异,极宜制作精品红茶,于是即刻着手试制云南红茶。试制红茶茶质优越,香味浓郁,赢得茶界一片叫好。1939年,冯绍裘受命筹建了顺宁实验茶厂,开启了云南机制红茶的历史。

 

然而在1941年,冯绍裘因故离开了顺宁。因当时无人会使用先进的揉捻机,红茶品质出现了重大问题,调往口岸的五百担红茶因产品质量问题被海关全部退回,顺宁实验茶厂一度陷入困境。

 

早在恩施实验茶厂时,汤仁良就已接触了机械制茶。刚到顺宁不久,他便被委以重任,着手解决滇红产品质量问题。他对茶叶揉捻、发酵等环节进行了排查,最终确定问题所在:发酵过度。汤仁良带领茶厂工人攻坚克难,反复试验,改进揉捻和发酵工序,缩短红茶发酵时间,最终使成品质量符合标准,达到了外销要求。

 

但在云南,汤仁良也非一帆风顺。一个心怀茶叶的人,却因才干过人、心直口快而遭领导排挤,初到云南的几年时间就辗转于顺宁、昆明、墨江等地。但无论在何地,汤仁良都把全部心思放在茶叶上,在墨江时还动起了试制玉露茶的念头。

 

  

1948年,国民党发动内战,汤仁良毅然参加了“云南人民倒蒋自卫军二纵队”并担任墨江军政委员会宣传部长。1950年云南和平解放,志不在官、一心为茶的汤仁良决定辞去部长职务,经普洱边防副司令余为民同意,转业到了西双版纳垦殖场任茶叶股长。5月份,汤仁良受命接收国民政府时期的佛海茶厂、南糯山茶叶实验场等三厂一场。此时,汤仁良在恩施实验茶厂时的师傅、同事,佛海茶厂创始人——范和钧早已远走他乡。

 

 汤仁良回忆说,那时候制茶机器、生产工具、厂房等都已被破坏得差不多了。但就是在一堆废墟中间,他带着同事修修补补,并利用没被破坏的工具,在南糯山茶厂生产了2.5吨红茶。样茶送到上海,经上海商检局鉴定后得到至高好评:“该茶品质之优,驾于本年高级祁红茶之上,更非其他茶区红茶所能及,可与伦敦市场优质红茶相媲美。”

 

 汤仁良因红茶而出了名。1953年3月,他从西双版纳调到了红茶产区——凤庆,任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从此,凤庆成了汤仁良的第二故乡,在这片土地上一呆就是60多年。

 

  

下村蹲点  不负初心

 

 然而,在那个动荡多事的岁月里,生性耿直、刚正不阿的个性,为汤仁良带来了灾祸。汤仁良被别有用心之人排挤,无中生有捏造了十一项罪状,告发汤仁良。1958年,他被打为右派,下派到农村蹲点,不得再搞茶叶研究。这样的打击,对汤仁良来说无疑是深重的。一个心心念念里都是茶的人,突然不得搞茶了,这比剜他的心还难受。事隔60年后,汤仁良还感慨:“吃的苦头啊,都说不清楚了。”

 

 但汤仁良并没因此一蹶不振,不能搞茶叶了,他就帮着老百姓搞生产,提高粮食产量。最后,大家都认识了他这个“汤同志”,对他关爱有加。就在那时候,汤仁良明里忙着搞生产、喂猪,暗里偷偷地做着茶叶试验。老百姓对他很好,大家不要钱自愿为他提供茶叶,供他做试验。

 

 在一把开水壶上,汤仁良开始了云南蒸青绿茶试验的征途,这无疑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历险。云南大叶种茶,茶多酚含量高,茶叶苦涩味重,专家早有断言:不宜制作绿茶。冯绍裘还在顺宁茶厂时,就曾试制过绿茶,但因无法去除苦涩味而告失败。纵然如此,汤仁良深知,云南大叶种茶是上天的恩赐,其内含物质丰富,具 有其它中小叶种茶不可相比的优异品质。直觉告诉他,如果制茶工艺有所改进,适应大叶种茶的“脾性”,未必不能制出好的绿茶。

 

汤仁良借鉴恩施玉露制茶工艺,通过蒸汽高温杀青,彻底饨化多酚蛋白酶,以期去除苦涩味。从在农村蹲点开始直至1976年蒸青绿茶试制成功,历时近20年,汤仁良通过反复试验才摸清了云南大叶种茶的“脾性”,最终找到攻克难关的办法。

 

 

不离不弃  相携相扶  

 

1976年,汤仁良的人生迎来了拨云见日的一天,右派冤案得以平反。

 

恢复原职后,汤仁良被借调到凤庆茶厂茶科所,指导生产“玉露茶”。这时候,他才得以名正言顺地进行茶叶试验研究。在指导“玉露茶”生产时,汤仁良利用凤庆茶厂的蒸汽炉将二、三级鲜叶制成“珍眉”茶,其茶叶底鲜绿、汤如碧波,无苦无涩,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云南大叶种蒸青绿茶试验成功。“珍眉”茶成了后来风靡一时的蒸酶茶。

 

然而时不我待,此时的汤仁良已是知天命之年。1982年离休后,刚有眉目的蒸酶茶研究因故中断了。汤仁良说“路都是人走出来的”,但蒸酶茶这条路才刚开始走,迈出的脚步却硬生生止住了。1985年,经时任临沧地区计量局局长毕加吝和凤庆县县长毕文玉邀请,汤仁良又才重启了蒸酶茶的研究工作,并协助建立永泉茶厂。经过反复改进、研制机具和完善制作工艺,蒸酶茶于1988年正式投产。

 

 

退休后,汤仁良为推广蒸酶茶,仍然拖着年迈的身体在耿马等地奔波。如今在耿马县,人们提起汤老无不竖起大拇指胜赞:七十多岁的老人家,一进厂就埋头做茶,一做就到夜里两三点,很多年青人都比不上他。让汤仁良感到欣慰的是,无论在何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背后总有老伴蔡桂珍默默地支持着他。做茶做到两三点,老伴就在门口陪他到两三点,他做完茶出门,老伴就为他披上外衣。

 

在汤仁良下村蹲点近20年的艰苦岁月里,蔡桂珍也不离不弃,跟着他吃尽了苦头。为补贴家用,她白天得给人织毛衣,晚上还得为戴上右派帽子的丈夫担心。那年月,汤仁良常常被整夜整夜的批斗,让人看不到出头之日。好心人劝蔡桂珍离婚,但她毫不动摇,始终爱着眼前之人。无论受多大委屈,无论丈夫被批斗到多晚,她都等着他回家。

 

如今老两口已是满头白发,已然昏花的眼里还流露着对彼此的爱意。

  

 

蒸酶复兴  任重道远

 

为奖励汤仁良为茶叶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1997年他被授予吴觉农勋章。提起勋章,汤老眼里满是幸福与喜悦,但至今他也没舍得佩戴。先后从恩施实验茶厂走出的范和均创建了佛海茶厂(今勐海茶厂),冯绍裘成为滇红创始人,汤仁良穷毕生精力创制云南蒸青绿茶,成为蒸酶茶之父,在云南现代茶业史上,他们无疑都是后人瞻仰的丰碑,云南茶业的近现代奠基人。

 

 

蒸酶茶攻克了云南大叶种绿茶苦涩味重的难关,达到超过浙、皖高档炒青绿茶,可与中、小叶名特优绿茶相媲美的品质高度。茶界泰斗陈椽教授品蒸酶茶后,现场题词:“原壁归华,更新换代,形质并茂,还我国饮”。

 

        在八、九十年代,蒸酶茶受到大量消费者的青睐,不仅成了寻常百姓家的待客之茶,更是老百姓日常所必须。蒸酶茶一度达到欲够无门的火爆程度,要买茶得早早守在茶厂门口,才有机会抢购最早出厂的茶叶。一些亲戚朋友甚至动用汤仁良与茶厂的关系,托他代买,严于律己的汤仁良都一一回绝。

  

 

有茶友喝了蒸酶茶后,赋诗道:勐撒蒸酶仙人求,清香淳朴胜名优,回肠荡气岂只茶,更为浓情独天厚。

 

但就在蒸酶茶一片火热的时候,有朋友却向汤仁良反映:怎么现在的蒸酶茶不好喝了?这对他而言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为了调查清这背后原因,汤仁良暗访了一些茶厂,   这些茶厂打着售卖蒸酶茶的旗号,但厂内却都没有制作蒸酶茶所必须的蒸青机。他这才知道,这些不法商家为了节省成本,简化了制茶工序,用1.80元的晒青茶冒充蒸酶茶卖到32.5元。

  

 

偷工减料、以假乱真,严重扰乱了蒸酶茶市场。蒸酶茶以特殊的“发酵”方式除涩,保留了大部份养分,对人体大有益处,但看着自己一手创制的蒸酶茶日渐没落,汤仁良心痛如绞。如今他只能寄望于有识之士能复兴蒸酶茶,让这枚云南碧玉恢复到八、九十年代的品质,以造福后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