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旅兴茶 以茶带旅,江西省茶产业转型升级焕发新活力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以旅兴茶 以茶带旅,江西省茶产业转型升级焕发新活力

上犹一茶园推出“互联网+私人订制”业务。

游客在茶园体验采茶。

“哇!这里风景好美。”“放眼望去一片绿色,真漂亮。”连日来,江西凤凰沟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2000多亩的茶园,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这里的茶园变为景区,游客可观、可游、可吃、可住、可玩,体验自然与人文结合的“茶之旅”。

江西凤凰沟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我省茶旅融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省婺源、上犹等产茶区依托生态、文化、旅游等方面优势,根据资源禀赋、气候条件、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深挖茶文化,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走转型升级之路,把茶园变景区,茶山成金山。


茶园变景区:每亩3000元收入变8000元

“我1998年学校毕业就分配到这里,以前到收获季,茶叶销售是我们最大的困扰,挨家挨户敲门销售,公司负责销售的罗冬水曾为此一个月跑破了一双鞋,现在我们已经告别了这种销售模式。”说这话的是江西凤凰沟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江西绿韵茶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王新民,他所说的销售新模式就是把茶园打造成景区,通过茶旅融合的模式来推销。

王新民告诉记者,茶园单产的价值以前更多地体现在茶叶的单价和科学研究上面,从价格来说,每亩约为3000元收入,现在除了单纯的价格之外,还体现在生态旅游观光(门票收入)、游客来后的消费收入等,算起来每亩收入已达8000元。

“茶园还打造了江西首家茶文化博物馆,茶文化氛围浓了,现在卖茶就是卖茶文化。”王新民向记者介绍,他们公司还打造了炒茶车间——茶叶围屋,用来给游客体验采茶制茶,延长了茶产业链。值得一提的是,茶园变景区后,还有利于茶文化传播,每年都有十几万的学生来茶园开展茶旅研学。

无独有偶,江西婺源林生实业有限公司近年来积极探索茶旅融合新模式,以旅兴茶,以茶带旅。该公司的金山茶庄内设游客接待中心、茶博馆、现代化有机茶加工观光生产线、茶文化体验中心等,已被评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江西省4A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2016年,公司顺应全国研学游趋势,开展以采茶—制茶—茶艺表演为模式的茶文化研学体验游项目,通过茶研学让全国更多的游客了解婺源绿茶,感受婺源深厚的茶文化底蕴。2017年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占地面积5000余亩,核心区3000余亩,茶博馆坐落在核心区内,现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婺源县茶业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去年该公司开展以采茶—制茶—茶艺表演为模式的茶文化研学体验游项目,原来400元一公斤的茶叶卖价涨到1600元一公斤,年营业额达到200余万元。


从卖茶叶到卖体验:外地客入赣当“茶农”

“滴滴……”正在茶园忙碌的陈威丞听到微信提示音,拿出手机打开微信,发现客户发来一条信息:“我的茶园今天怎么样啦?茶叶长势如何?”

陈威丞随即用手机把茶园的实景拍给客户。

“这片茶园虽然是我们公司的,但茶园的主人却在全国各地。”陈威丞在茶园里,指着一块互联网+私人订制茶园的木牌向记者介绍。

陈威丞是江西上犹犹江绿月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他告诉记者,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犹县紧紧抓住“互联网+”发展大机遇,选择了一批高品质茶园,推出“互联网+私人订制”茶园项目,将传统茶业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结合,促使传统茶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陈威丞说,所谓私人订制茶园,就是客户只需支付一定的订制费,就可以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私人订制茶园,根据客户要求进行个性化管护、采摘、加工,以更低价格,获得更高品质的订制茶叶。对于私人订制茶园,由茶企安装远程实时监控及溯源系统,可在手机、电脑上远程察看茶叶长势,对茶园管护、采摘、加工等进行跟踪、监管,确保茶叶品质。也可以将茶叶种植、管理等一系列过程拍摄下来,让客户看到所购茶叶生产的完整流程。

同时,客户还可以携亲朋好友到自己订制的茶园中体验采茶、制茶、品茶,到茶园休闲度假,乐享高品质茶园生活。当地企业将为客户提供在上犹县体验茶园生活期间的住宿、餐饮及其他旅游服务。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上犹,目前我省婺源、遂川、修水等产茶区,纷纷推出了私人订制服务,吸引了山东、上海、深圳等外地客入赣当“茶农”。

“私人订制茶园服务,意味着卖茶不仅是卖农产品的销售行为,而且是一种消费体验活动。”一位参与订制的消费者告诉记者,消费者虽然没有实际种植与采摘茶叶,但这种间接的体验,通过用手机远程了解自己的专属生态茶园,满足了很多都市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茶叶成“金叶”: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千山环野立,一水抱村流。”上犹县的梅水乡园村位于国家4A森林公园陡水湖畔,这里浓郁客家风格的民居掩映在绿树丛中,茶园里一畦畦如玉带的茶树随风舞动,俨然是诗意盎然的世外桃源。

今年64岁的李春香是当地贫困户,通过茶业帮扶走上了脱贫路。她告诉记者:“我丈夫中风12年,还有90多岁的公婆需要照顾。后来,我进入了茶叶就业扶贫农业基地,在茶园里锄草,到了采茶季节,帮茶园采摘茶叶,每天至少有60元的收入,加上自家还有2亩茶园,可以把茶叶采摘给公司加工。”李春香对奔小康更有信心。

在全省各个产茶区,与李春香一样通过茶业帮扶,摘下“穷帽子”的不在少数,茶叶成群众发家致富“金叶”。修水县通过发展宁红茶产业带动茶农增收致富,在何市镇建立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无公害有机茶园基地6万亩,2018年联结农户4856户,茶农户均增收1836元。

我省是个产茶大省,其中遂川、婺源、浮梁、资溪、靖安、铜鼓等60多个县市,都是重要的产茶区。目前,我省各地都将茶叶产业作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产业来抓,坚持种好“摇钱树”,打好生态牌,接好产业链,蹚出一条茶业扶贫新路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江西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