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山中来——景迈山申遗之路系列报道①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你从山中来——景迈山申遗之路系列报道①

你从山中来,告诉世界:中国,有座景迈山。

2023年9月17日,利雅得。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作为“世界上现代茶园种植技术普及前传统的‘林下茶种植’方式保存至今(survived)的实物例证(physicaltestimony)和典型代表”,你带着一座山1000多年的坚守与传承,向世界展示你13年申遗路的努力和等待——

景迈山属横断山系余脉临汾大雪山南支,整体呈西北—东南走向,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400米,最高海拔1662米,最低海拔南朗河谷1100米。

图源:云南省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

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开始,进入景迈山,便进入了“人、地、茶、林”所构成的独特山地景观。由两条河流和陡峭山谷围合形成的独立的地理单元中,包含5片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古茶林,其间又由3片防护林分隔,茫茫的林间、深深的云端,芒埂、勐本、景迈大寨、糯岗、翁基、翁洼、芒景上寨下寨、芒洪9个传统村落安然而居。漫游中,出现在眼前的古茶林、古村寨、茶魂树、茶祖庙、蜂王树、八角塔……仿佛是穿过了遥远的岁月而来。

卢磊摄

公元10—14世纪,布朗族和傣族先民迁徙到景迈山时发现野生茶树,于是在村落周围的森林中实行有限的“林间开垦”,人工栽培茶树,并通过长期探索逐步认识到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树的生产特性,形成了充满智慧的林下茶种植技术:森林中间伐少量高大乔木栽种茶树,乔木层—茶树层—草本层的立体群落结构,带来了茶树生长理想的光照、温度和湿度。同时,自然生态系统有效防止了病虫害并提供天然养分,从而让高质量的有机茶叶持续不断地生产出来。

与此同时,先民们结合白象山、糯岗山、芒景山的自然地形在茶林周围保留森林作为防护林和水源林。茶林和防护林中丰富的动植物物种提供了丰富的生活资源,防护林兼做水源林,生活用水得以保证,村寨得以生存。

高高的山顶,是世居民族的神山所在,也是各村寨的水源地,受到严格保护。古茶林和村落在山地的中部,村寨整体上围绕神山布局,而各村寨又围绕寨心集中建设。古茶林外围保持分隔防护林以防治冬季低温和病虫害传播。生产粮食和蔬菜的耕地则在海拔相对较低、水源充足的地区,避免开垦和种植过程中对古茶林的干扰。

胡雪英摄

这种独特的土地平面利用方式,不仅使景迈山呈现出“森林—茶林—村落”平面功能景观,而且塑造了林—茶—人三位一体的空间关系和生态关系。

这一种植传统通过延续至今的社会治理体系、文化传统以及独特的“茶祖信仰”保持下来,传承千年且依旧充满活力。

也许100年后的人们来到这里,这一景观依然像现在这样丰富、鲜活和深刻。

在漫长的历史生活中,景迈山人与茶相伴、以茶为生,他们将茶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包括种茶、制茶等生产文化,食茶用茶、民族习俗、民居建筑等生活文化,品茶咏茶、民间艺术、宗教信仰、民族精神等精神文化,呈现出茶文化的共享与繁荣。

“我想给你们留下金银,但终会有用完之时;给你们留下牛马牲畜,也会有遭瘟疫死亡之时;就给你们留下满山的茶树吧!只有茶树才是你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

这是在景迈山流传了千年的祖训。布朗族和傣族分别把带领部落来到景迈山种茶的祖先帕哎冷奉为“茶祖”。茶祖,既是部落首领,更在后世成为万众景仰的茶神。或许让帕哎冷没想到的是,他和他的子民们亲手种下的古茶园,历尽沧桑,依旧充满生机、惠泽子孙。  

胡雪英摄

遵循祖训,景迈山上的布朗人将茶树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来敬重、供奉、继承。每年4月,景迈山都要举行隆重的茶祖祭祀仪式,呼唤茶祖灵魂,祈求茶林安全,祝愿百姓安康;芒景山的每片茶林还设置“茶魂树”,作为茶祖的代表守护每一片茶园。对茶祖的崇拜和祭祀,反映了景迈山世居民族茶种植的口述历史和族群的集体记忆,提升了世居民族对古茶林保护的集体认同和行为自觉,不仅规范了他们的行为,更对其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

此外,以“和”为核心的景迈山茶文化,强调天和、地和、人和,身和、心和、意和,反映出养生、修性、怡情、尊礼的精神内涵,平和友善的民族性格,使得在有限的自然资源条件下当地世居民族之间不仅没有发生战争,而且相互帮助,和谐共处。

2022年,景迈山古茶林茶叶产量达到210.9吨,景迈、芒景两个村寨90%的劳动力从事与茶产业相关的工作,诸如茶叶种植、茶园管护、茶叶加工及贸易等各个方面,茶叶收入占村民总收入的90%以上,遗产地居民收入远远超过所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带动了遗产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促进了古茶林的保护。  

卢磊摄

古茶林,是景迈山世居民族的茶园,是家园,更是精神乐园。而茶,也完成了从“生活之品”到“经济之源”再到“文化之根”的升华。

作为云南省级非遗项目“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祭茶祖习俗”的传承人,苏国文曾在教育战线上工作40年,懂五种少数民族语言和三种少数民族文字。2004年,退休回到故乡,他便致力于布朗族文化的挖掘、抢救,传承、弘扬,不遗余力、不辞年高。面对记者,苏老师自豪地谈到了景迈山生态茶园改造。他说,我们今天的古茶园是1000多年前祖先留下的,我们也要让今天留下的生态茶园成为1000年后的古茶园。

保护与发展良性循环、相得益彰,使得这一古老的遗产,经久而不息、历久而弥香。  

老树新叶,一罐焦香回甘的古树茶、一个永不熄灭的火塘……历经千年沧桑,对景迈山人来说,生活早已和这座山岭、这片茶叶融在了一起,茶就是人们的一切。

胡雪英摄

文化学者余秋雨在深入景迈山后曾说:在景迈山,我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佳状态。在这样一种自然状态下的当地人非常快乐。

2023年8月的一天,芒景下寨的村民倪保接待了一批来自上海的客人。平日里,倪保除了做茶卖茶,还为游客定制专属的景迈山深度游。他带他们转茶山,看茶祖庙、蜂王树,感受景迈山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去翁基、糯岗古寨,看干栏式建筑、感受各民族团结交融;去田里看水稻、摸鱼,体验布朗族日常的生产生活;妻子而姆煮得一手好菜,捉回来的鱼加上调料烤一烤,再配上蕨菜、水香菜等山茅野菜,就是地道的布朗菜;会弹四弦琴的堂哥和大儿子艾源斌打起鼓,唱起景迈山上的古调新曲,一个快乐的夜晚便开始了。

倪保一家纯朴的幸福,就像景迈山上自然生长的古茶林,人们安静地生活、辛勤地劳作,在景迈山的一年四季里,诗意栖居。

胡雪英摄

面对此山此茶,自有一种温暖的气息和直接的力量打动着我们的心。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季节走进景迈山,空气中总是弥漫着茶香,山林间总有云起,村寨里总飘荡着四弦琴和象脚鼓声……还是那座被大自然的赐予和祖先的古茶园护佑的茶山,还是那些懂得了感恩、学会了珍惜的茶山人。千百年来,不曾改变。

作者丨胡雪英

来源:普洱发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