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迈山古茶林:林、茶、人和谐共生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景迈山古茶林:林、茶、人和谐共生

玉罗穿着布朗族传统服饰,坐在古村寨里,唱着动听的布朗民歌,深情歌颂他们世世代代居住的古茶林。

在她眼里,“一千多年了,我们和这片古茶林一起繁衍生息。这小小的叶子,是大自然给我们世世代代的宝藏。”

玉罗的家乡景迈山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内。公元10-14世纪,傣族、布朗族先民迁徙到此地时,发现了野生茶树,于是在此建寨定居,栽培茶树,与茶共生。一千多年来,人与茶树和谐共生的故事,在这里不断上演。


晨曦笼罩下的古寨

林生茶,茶绕村,人护林

古茶林坐落于平均海拔1500米的原始森林中,下面是村落,周围种有防护林,水田则靠近海拔较低的河谷。这种土地利用方式集结了中国农耕文明的先民智慧,保证了千年来茶林不受人类生产生活的干扰。

放眼望去,一片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长在群山之上。走入森林,在云雾缭绕中,千年万亩“林中栽培型”古茶园就在高大的榕树、樟树下,茶树下还有丰富的石斛、松萝等附生寄生植物。古茶园有原生种子植物134科,1500多种,有200多种野生动物,动植物共生共长,生物十分多样。

“这些高大的树木,为我们古茶树挡风、挡雨、挡霜。虫吃虫,鸟吃虫,这样才保护了茶园生态平衡。”当地81岁的布朗族老人苏国文介绍道。

古茶林养育着景迈山三个行政村,十五个寨子,6000多百姓。为了保护古茶林,近年来,普洱市、澜沧县修订完善了20多部保护古茶林的规章制度,将古茶树管理纳入村规民约,并规定只在春秋采摘,夏冬让茶树休养生息。政府还不遗余力地进行宣传教育工作,让村民们对“森林-古茶林-村落”的共生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人工除草,不施肥不打药,不捕鸟不挖野生药材,“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古茶林”已成为了当地居民的共识。

今天,由5片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古茶林,9个分布其间的布朗族、傣族古村寨,以及古茶林之间的3片分隔防护林共同构成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已成为世界上保存完整的人工栽培古茶林的代表。

2023年9月17日,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利雅得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让景迈山这个凝结了当地人智慧的世外桃源得到了世界关注。


“茶二代”周元慧在自家场院里晾晒刚制好的古树茶

设施更现代,茶园更绿色

“20世纪90年代,家家户户用火塘煮饭,燃烧松木照明,景迈山所在的惠民镇只有3台变压器,靠附近小学转供到政府和医院,后来老百姓自筹资金建设小水电,还是没能缓解缺电局面。”中国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普洱澜沧供电局景迈供电所第一任所长沈发勇回忆道。

2002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电力公司惠民供电所(现云南电网公司普洱澜沧供电局景迈供电所)成立。据统计,2002-2010年,云南电网公司在景迈山累计投资6702.88万元开展主电网、配网和10千伏及以下无电地区电力工程建设,陆续实现村村通电、户户通电。

云南电网公司的员工刘进荣参与了这一项目,他回忆,“景迈山的农网改造工程从2005年开始实施一直持续到2007年,当时上山的路不像现在一样好走,都是泥巴路,车开不上去,雨天鞋子都会陷到泥巴里,所有的电杆、电力物资、施工器具都是靠人工扛上山。而当地的居民也明白通电的好处,纷纷自发加入物资运输大队中。”

2010年景迈山实现村村通电、户户通电,供电已能够基本满足景迈山用电需求。寨子通电的那一刻,被誉为景迈山“茶魂”的布朗族老人苏国文心潮澎湃,“我们黑夜和白天一样亮嘛。”

此外,自2010年起,云南电网公司配合景迈山申遗项目先后投入10千伏线路绝缘化改造、农网改造升级、核心古寨电缆入地等一大批电力建设改造项目。

为了保护性开发景迈山、维护当地原始风貌,电力线路绕道古茶林和分隔防护林,电力线路一概入地。同时,开通绿色通道缩短办电时长,以减少用户停电时间,启动电缆入地、充电网络建设等工程推动景迈山绿色发展。其次,供电所建立客户服务微信群,覆盖所有村寨干部和近百个小微企业,网格经理人均负责60个网格台区2675户用户,走村串寨,迅速让移动缴费方式在景迈山得到普及。

基础设施大幅提升后,制茶工艺也得到了改良。2015年,加工1吨茶叶只需150多元电费,而烧柴则需要花费1000元。为保护景迈山生态环境,当地开始推广电制茶。有了充足可靠的电力,景迈山很快有1500多户茶叶加工点实现电制茶工艺改造,客户装机容量超过2.2万千瓦,电能替代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为景迈山每年节省约80万元的烧柴费用。

芒景村原村委会主任、党总支书记南康说,当机器“轰轰轰”运转的那一刻,古茶加工进入了清洁能源时代,“用电制茶清洁环保,加工茶叶比原来节省了2/3的时间,还降低成本,而且电制出来的古树茶比传统制法匀净,味更香”。

此外,为了减少空气污染,保护景迈山原始生态环境,现在澜沧县惠民镇惠民供电所、惠民旅游小镇广场已启用4台充电桩、8把充枪,方便村民和游客给电动车充电,绿色出行。

年轻人回来了

多年来,景迈山坚持“保护开发、规范建设、科学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走向了快速发展。

然而,30多年前,景迈山还是一处闭塞之地。由于山地多、水田少、生产力落后,当地村民一直处于“种一山坡,收一小箩”的原始生产水平。

此外,虽然景迈山茶地不少,但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交通封闭,来收购茶叶的人很少,古树茶几毛钱一斤,一个农户全家一年的收入才几百元人民币。为了生计,茶农改种甘蔗、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并开展畜牧业养殖,许多年轻人也离开家乡,外出打工谋生。

如今,这里不仅生态宜人,经济快速发展,最让当地人惊喜的是,很多当地年轻人走出大山、学有所成后,愿意回到老家经营茶叶生意。

95后年轻人岩砍从小在景迈山芒景村长大,2015年,他走出大山,考入了中央民族大学计算机专业。

“从小我就一直生活在这座大山里,小时候这里电也不通,交通也不方便,所以就一直梦想着走出这座大山。第一次走出这座大山的时候是我去县城读书,第二次走出县城是去北京读书,可以说知识改变命运。”

在北京读书期间,岩砍就尝试着把家乡特色、家乡文化元素推广出去,让更多人了解景迈山,去看一看,品尝一下当地的茶叶。2018年,当景迈山申遗到关键时期时,他萌生了毕业后回乡创业的想法。

回到景迈山后,岩砍开起了具有当地少数民族特色的民宿和咖啡厅。他将布朗族传统文化,以及景迈山的自然特色,同现代饮食和时尚潮流相结合,给来到景迈山的游客提供了格外难忘的旅游体验。

“世界遗产能够成为遗产,那肯定是需要几代人把它继承下去。作为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我觉得把景迈山的文化、生态和历史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是我们年轻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岩砍说,像他这样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还有很多。

景迈山稳步推进绿色有机茶园建设工作,不断提升茶叶品质,提高茶叶经济价值。在返乡工作的年轻人助力下,当地还以茶文化为载体,建设了具有民族特色,集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种植、生产、营销、旅游为一体的特色民宿,拉动了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

年轻人的回归,反哺了当地的产业升级。他们利用电商平台,扩大销售量,使得茶农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人们的幸福感也提升了。

来源:今日中国作者:本刊记者 邓迪,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