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岁月的长河中,茶,这一古老而优雅的饮品,承载着无数人的喜爱与眷恋。然而,在当今这个时代,“科技与狠活”却悄然渗透进了这片纯净的领域,给爱茶之人带来了诸多困扰与无奈。
曾几何时,“科技”一词象征着进步与创新,是值得称赞的力量。但如今,它却被大量运用在素有国饮之誉的茶身上,这无疑是茶界走向巅峰途中的悲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钟爱,一些极品好茶的价格更是一路飙升,不断突破人们的想象。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造假手段层出不穷,且花样不断翻新。对于我们这些痴迷于茶的人来说,茶之道仿佛是一座永远攀登不完的山峰,习茶二十年,却仍需不断更新辨识假茶的知识,这其中的滋味,可谓是五味杂陈。
不久前,好友幸运地得到了一泡06年的白毫银针。要知道,这可是极为稀缺难得的宝贝。06年的白毫银针,眼瞅着就快有二十年的历史了!回想中国白茶产地福鼎首届白茶节是在07年举办的,那时白茶产业才刚刚踏上复兴之路。而我,作为白茶推荐的先驱者,最老的存货也不过是12年的。
我厚着脸皮从好友那里讨来了仅仅一泡,如此珍贵的茶,自然要呼朋引伴共同分享。于是,我们两个盼星星盼月亮,眼巴巴地看着这泡茶,硬是等了两个星期,等到另外两位好友都有时间了,人到齐了这才决定开汤。
同为爱茶之人,那一刻的激动心情简直难以用言语来形容。为了不辜负这难得的好茶,几千元过滤机的水都觉得配不上它,我们特意又下楼买了两桶农夫山泉。
当这泡茶被隆重地请出,我们仔细欣赏,只见芽头十分嫩匀,干茶的颜色已经很深,也有不少的毫。但不知为何,心中总觉得有些不对劲。真正的白毫银针应该是满布细密的茶毫,银装素裹,无论新茶还是老茶,都不会脱毫。而眼前的这泡茶,却像磨旧了的绒布沙发面,茶毫分布不均,有些地方甚至完全露出了茶身的本色,茶身还呈现出一些铁锈红。乍一看,倒像是有了岁月的痕迹。可我所见过的老银针,无论年份多老,茶身的颜色始终是以绿为底色,只不过从新茶鲜绿且绿中透着白光,逐渐演变为老茶的灰绿、暗苔绿或是老松针绿,茶毫则是灰白,似深秋的芦苇。怎么也不会改变底色成为铁锈红!
怀着无比恭敬的心情开汤,第一道润茶水自然也是极为珍惜的,每人分了一杯。茶香遇热而弥散开来,是一种奇怪的花香,却并非老银针那种喷薄而出的老稻谷香、荷香、毫香、老药材香或又近乎可可的浓郁香。或许是因为内心觉得这泡茶无比珍贵,大家纷纷表示这个花香很迷人。
但我心有存疑,不敢多言。正式第一冲,用95度的高温沸水漫冲而下,银针随着水流而翻滚,出汤后,汤色浓黄轻艳,花香在我们周身弥散。细啜慢品,却没有老银针应有的甜醇爽口,没有那种让人沉醉的韵味。这茶汤好像并不难喝,但总觉得有点不舒服。
第二冲,汤色呈现出类似于乌龙茶半发酵的金黄。而真正的老银针,汤色应该是老象牙的黄,纯净且色度不会如此明艳。再喝下去,大家都感觉不对了,却说不出具体哪里不对,也不敢轻易否认这泡茶的好,心里却是一种拧巴的感觉,无法真正地享受。
此时,我敢断言,虽然这泡茶包装精美,价格昂贵,仅仅一泡就如此难得,但它绝对不是正宗的白毫银针!原料不对,年份更是不对!
这绝对是做旧造假的产物。开水浸泡后,叶底不均匀的红绿参杂,是仿新工艺老白部分高温发酵的结果。花香中带着一丝果香的香气,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再回看干茶的照片,叶身微微卷曲,而不是白毫银针根根直立犹如笋壳的模样,无疑是来自广西四川的高仿料。
都说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但三冲过后,大家一致决定,不要再泡了,实在对不起我们辛苦拎上来的农夫山泉水。
也许并不是所有人都精通茶道,但茶的品质好坏,它自己是会“说话”的。真正的好茶,无论懂茶与否,喝下去都会让人感到通体舒泰、身心愉悦。而那些由“科技狠活”出品的A货茶,只要认真去观察、去闻香、去品味,用心去体会,哪怕没有丰富的品鉴经验,只要相信自己本能的感知,也能察觉到不对劲。
为了弥补这次的遗憾,我新开封了一袋珍藏已久的2012年白毫银针。这是我当年从绿雪芽总部进的货,原料来自太姥山基地的纯有机茶,当时的品质和价格就高于市面上一般的白毫银针。
只见那密绒绒的茶毫下透出老银针的暗绿,放入滚水烫过的杯子,老银针独有的香气扑鼻而来,无需传递,身边的人都能清晰地闻到。
开汤润茶,第一道润茶水便是甜兮兮香透骨,直接征服了每一个挑剔的神经元。
正式第一冲,老银针的汤色并不张扬,但其香气却令人陶醉,丰满而富有层次,陈香、毫香、稻谷香、老药香以及悠悠的甜花香依次绽放。茶汤醇滑甜柔,饱满却不骄纵。
大家沉醉在12年老银针的每一道茶汤中,八九冲之后,茶汤虽已微微淡涩,但老银针的韵味依然悠长。
如此绝品,谁能与之争锋!
在这真假交织的茶世界里,我们唯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品鉴能力,用心去感受每一片茶叶的灵魂,才能不被“科技与狠活”所迷惑,真正领略到茶的魅力与真谛。
来源:黑白茶文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