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这个文章之前,我必须先向追着老伍看茶评的各位道谢,请接受我九十度的鞠躬一个!然后,向各位按照“老伍评茶法”进行日常品饮的各位道个歉,请接受我充满诚意的九十一度鞠躬一个。
因为,一个很简单的事实摆在面前:我自己喝茶的时候,是不会按照“评茶法”来泡熟普的,就算生普,也不是。但一直都没有给大家进行明确的说明,这,有点偷懒,是不对的,错误的,错了还不想承认的,因此,先做一个深刻的检讨,并赔礼道歉。
一般,我自己工作累了,喝茶解乏;抽烟多了,喝茶解毒;学生进步了,喝茶庆祝——很少喝新茶,重点是以中期茶为主的,偶尔也搞点老茶自我慰劳一下。不管中、老,最低的接受程度,就是9年陈。今年的话,就是2007年的产品已经达到了“尚可接受”的水准。
今天就喝了个701-味最酽熟茶。大益茶厂出品,伍家说不出名称分不清类别的仓储,总之就是“干爽度”超高的广东仓。
仓储情况,看图说话:请大家看图,听老伍说话。
先看包装封面,这个茶来到我家前,已经是这样有“油”的,那是因为茶饼还没有完全干透就包装出厂,这是当时的历史情况,所谓“萝卜快了不洗泥”是也。
再看打开包装看看茶饼,压制紧实,正面的布纹清晰,撬茶需要努力工作。正面有撒面,金毫显露,条索完整;里面看到拼有少量嫩梗,茶菁大概5级左右,匀齐,壮实,拼配严谨。
试茶环境及比较详细的数据:
地点:广州长洲岛
时间:2016年11月22日
气候:冬雨光临广州,有小阵雨,湿度比较高
茶品:2007年8月出厂,老伍家2年
茶具: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陶瓷大师翟群的220CC钧瓷壶,造型经典,窑变完美。翟群大师的有着完美“蚯蚓走泥纹”的壶承。正钧社苏大湿李大湿产的品茗杯
用水:广州市政自来水,经过滤水器过滤。
用茶:投茶12.5克。块状,有少量碎末。
水温:水在烧水壶里自然降温,估计泡到第三泡会降到85摄氏度。第3泡后重新烧水,自然降温10分钟才开始第4泡冲泡。
重点来也,冲泡过程:
第一,醒茶
干醒——茶饼已经在2015年年初撬开过,装密封式自封袋,期间随饮随撬,反复打开过五六次了,算是一个正常的干醒过程。
湿醒——投茶前,沸水汤壶30秒,倒干净,投茶,冲水,浸泡10秒,出汤,再重复一次。开盖,静置10分钟。期间洗涤品茗杯。
第二,泡茶
第一泡,30秒。
第二泡,30秒。
第三泡,60秒。
第四泡,90秒。
第五泡,120秒。
第六泡,180秒。
第七泡,240秒。
这是重手泡的过程。作用,在于每一泡茶,都是高峰期内,都具有良好的品饮价值。
这个茶,据说当年是当作高端产品来做的,但不知道后来怎么回事,有继续而没延续,半路放弃了。这个要问大益老吴才行,老伍是一个喝茶的,有好茶就喝。就像大家都是吃瓜群众,有好吃的瓜就吃,你管他瓜农是不是年年生产,是不?所以,这个茶的滋味还是不错的,品感汇报如下:
1、第一二泡都有轻微的、不仔细辨别不能发现的堆味。
2、这个茶,水路细腻(这个跟仓储有关,我试过某兄的同一款茶,水路粗,且很粗,因为他的茶已经没有了这个年份应有的堆味,转化过快了)。
3、茶汤的粘稠度高。在口腔中有“团感”。
4、茶味厚度令人愉悦,饱满度挺不错的,充斥着口腔各个角落。
5、第三泡开始堆味消失,好的熟茶该有的厚、滑、香、醇都出来了。有因为是广州仓,所以这个茶的“润”感表现也开始有了,虽说不明显,但我相信两年后必定相当出色。
6、第五泡开始,粘稠度有不明显的下降。但一直到第七泡,粘稠度还是相当容易让人着迷的存在。
7、写着写着,我又起身去将泡了大半个小时的第八泡出了汤,喝一口,居然还是挺不错的!呵呵,赞一个,大益的老熟茶工艺!
8、从图中可见,我泡这个茶,从头到尾都是酱油汤,但,茶汤的透明度挺好——要是用单反拍摄,各位看官会看得很清楚。但毕竟是为了喝,随便手机搞掂吧,是不是我描述的样子,看官们也能自己实验的,何必非要难为自己呢。呵呵。
享受法冲泡的结论:
第一,让自己每一道茶汤都成为品饮享受。
第二,顺其自然,不要计较这个茶能泡多少泡,也不要计较是不是掐准了秒表,因为我老实地承认:上面的出汤时间,基本是准确的,准确程度在正负10秒之间。
第三,估计您要骂老伍偷奸耍滑,那好,您打赏两个大钱,下次我仔细点?
来源:大益论坛
信息贵在分享,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