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书--2 关于武夷岩茶的图书推荐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荼书--2 关于武夷岩茶的图书推荐

一直以来,武夷岩茶都以最复杂的工艺、最详实的文献记载、最丰富的香气滋味令人着迷。

多少喝茶人都想一探岩茶的奥秘,以此了解岩茶的知识,研习岩茶的制作工艺,品鉴岩茶的等级高低。所以,许多人来到武夷山,走茶山、拜访师傅、喝百家茶,还有很多人开始看各类书籍、查文献、翻著作。

八九年前,入闽读书,认识了武夷岩茶,对于繁杂的岩茶知识体系,我也深感无力,不知从何下手,盲从地喝了多年的岩茶。对于山场、做青、焙火依然懵懂。近些年,多次的深入武夷山核心产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在虎啸岩、九曲溪、三坑两涧、弥陀之间穿行,在曼陀峰、牛栏坑、倒水坑、竹窠、三仰峰之间神游,区区七十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走了无数次,依然新鲜神秘。走山场的意义绝不在于乐游山水,而是通过山场的岩石、土壤、植被、朝向、小气候等来分析其风土。

而了解岩茶的工艺和审评更是劳心费力,笔者曾经跟着师傅完整地体验了一次毛茶制作全过程,从采摘到萎凋、做青、再到炒青、揉捻、走水焙,从中午持续到第二天上午,尤其是做青的最后几次摇青,凌晨三四点,实在是难熬。做茶的师傅一整个茶季要如齿轮般运转至少半个月,每个流程的师傅都不能倒下,倒下了,齿轮就卡住了。通过观察、和做茶师傅聊天,渐渐理解了走水还阳的意义,知晓了水筛与青筒摇青的差异。


学习有多种途径,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快的那条路,还是读书,习茶亦如此。关于武夷岩茶的书也不少,根据自己读过的经历,聊作推荐。

一、林馥泉《武夷岩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

武夷岩茶有此书,实乃大幸。

这是第一本武夷岩茶专著,专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针对岩茶的一本系统性研究著作。虽然名字是生产制造及运销,但是关于岩茶的方方面面都有涉及。关于岩茶的历史、茶园管理、制作加工、销售品评等等。更为关键的是,这不是一本道听途说或者臆想之作,而是经过了数年的田园调查,更像是一篇学术论文,当然是博士级的。

此书著成于民国32年,也就是1943年,当时的茶叶产业已渐凋敝。随着解放到土改,再到后来的统购统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所有的茶叶都经过了这一过程,幸而武夷岩茶的制作并未停止,工艺一直延续。直到今天我们去对照民国时期和今天岩茶的制作、器具、茶园管理,你会发现,可能变化最大的就是采茶工由男工变成了今天的女工。


二、姚月明等《姚月明论文集》

姚月明,武夷岩茶领域,唯一的泰斗。

姚月明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武夷岩茶,他是真的爱武夷岩茶的。

作为陈椽(我国近代高等茶学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最得意弟子,并未遵从师意留校任教,而是执意留在武夷山,做了一系列的岩茶科研工作,相较于林馥泉,姚月明把岩茶的探究更深入到微观层面,同时结合最新的技术和学术前沿,进行了探讨和总结,为武夷岩茶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虽然书名为论文集,行文并不晦涩难懂。


三、黄贤庚《岩茶手艺》、《茶事笔记》

武夷山土著的文化苦旅。

相较于林馥泉和姚月明,黄贤庚是真正的土生土长的武夷山人,1945年出生,当时的家就在今水帘洞附近。与黄老师聊起,小时候的生活、天心寺小学的求学经历、茶园趣事,至今历历在目。

黄贤庚是天心村那个时代极少有的受过高等教育的,随后的职业生涯——武夷山市台,侨办,政协文史委等工作,锻炼了其写作能力。武夷茶艺的官方解说词即是其起草,1994年出版《佳茗飘香》,2009年出版《武夷茶说》,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成为茶叶类第一个非遗项目,其也出力不少。

《岩茶手艺》是我最喜爱的岩茶类书籍之一,其内容形式别具一格,通过手绘图文的形式(手绘图由其子黄翊完成),详细的整理了岩茶的方方面面,其中涉及的工艺和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都极少见到了。

《茶事笔记》这本书是黄贤庚的新著,吾有机会拜读了,涉及内容颇多。这不是一本讲知识的茶书了,更多的是自己的经历,化成一篇篇随笔散文。其中透露出作者对岩茶的爱之深,盼之切。当然,其中的知识点,一点也不少,关于岩茶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献考证,与作者产生关联的一个个名人轶事,关于大红袍的讨论,作者退休后种茶制茶的思考,都带着严密的考据和认真的思考,实在令人敬佩。

关于岩茶的书籍颇多,且近些年越来越多茶人原意泼墨于此,有些读过,有些未曾读过,不以偏概全矣。

    注:《武夷岩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姚月明论文集》这两本极难买到原版书,基本只能靠影印版拜读。黄贤庚《岩茶手艺》、《茶事笔记》可以在武夷山三姑文友书店、武夷山市新华书店购买。

书山有路勤为径,书还是要读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