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背揉茶机的前世今缘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牛背揉茶机的前世今缘

云雾藏灵气,露珠润茶根。歙南金竹地势较高,气候湿润,盛产“高山云雾茶”。特别是龟背林场的茶园,地处深山,云雾滋润,天然原生态,只施草肥,那纯自然环境造化的肉质品质,有“黄金易得,一叶难求”的美誉。金竹高山茶,不仅地理位置优越,更在制作方面有严格的工序,如杀青、轻揉、烘烤等,每道工序讲究温度、力度及转速。金竹高山茶,清香扑鼻,清纯水绿,味微甘涩,茗馨可口。这里有着牛背揉茶机的前世今缘。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祖辈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提高农副产品收入,改变落后面貌,提出“百亩茶园、千亩林”的号召,一股赶帮超的大集体生产热潮融入大众生活,采茶记出勤,制茶记工分,工匠倍加分。以茶叶经济收入为支柱的乡民,不仅在种植优良品种茶树上下功夫,还在传统加工提高效率方面进行改革,在民间涌现出匠师乡贤。方顺发,金竹前半村村民,受祖辈木工熏陶,在地区综合厂做木工。他善于用脑,勤于动手,如做八仙桌、躺椅、阴阳木雕,则是样样精通,件件精美。更让人敬佩的是,他能根据缝纫机脚踏转动原理,因制作打麦机而名誉桑梓。其原理是因脚踏木板上下踩动,而用皮带带动木轮主体圆柱桶作环形圆周滚动,桶柱外面嵌上牢固的铁丝小圈作用于小麦穗、稻穗。这样,脱麦粒、稻谷,省力省时,效能大增。

70年代茶厂那个年代,每村都有一个小茶厂,当时没有电力能源,只好靠人力摇动在杀青锅里杀青,推动揉茶机揉茶,转动滚筒烘茶。特别是在揉茶机上揉茶,要有大量的人力,需有条不紊地衔接杀青、出茶胚、上滚筒。在记忆岁月里,茶市时有趣的是,吃晚饭后,在松明灯光照下,男女老少齐上阵,站在揉茶机四边,脚儿一前一后,手儿握着木头横杆推呀推,则来回转动,在嘻嘻哈哈的欢笑声中揉呀揉,吱咯吱咯,揉出了一桶又一桶优质茶胚。有时,孩子的眼皮与瞌睡虫打斗了,人体还在晃呀晃,手臂时前时后伸展,如风吹墙头草一样俯仰生姿,人们自我解嘲地称其“揉茶木乃桩”。

陈旧的木质四桶揉茶机

烘茶滚筒

一季茶市下来,制茶用具一般都要修理:如一台杀青锅,轴承是是硬木质的,榫头脱节了;一架木质揉茶桶,不是茶磨木面齿磨损了,就是木质转动轴裂了;一个烘茶滚筒,皆是木质把手,发出吱呀吱呀地响。每当寒冬腊月,方顺发大伯常被桑梓百姓传信回家,与乡间木工一道,兴致勃勃地修理茶厂木质制茶茶具,以应开春农时。

单桶木质揉茶桶

那个年代,这里流传着俗语:点灯用松油,磨粉用老牛,脱粒用双手,制茶用足揉。原来,清末至民国期间,那时农村没有电力设施,每年茶市,从山上采摘来的鲜茶叶,靠长辈在自家烧饭的五桶锅灶台上杀青,然后在平整光滑的石板上用双手翻转起团揉茶,那石头则被称为茶石。接着用麻布袋装上茶胚,双手扶着在板壁上事先钉好的横木条,用双脚揉转着麻布袋,那布袋则被称为茶袋。在歙县南乡,女儿出嫁,常做一担(方言,两只之意)茶袋作为礼物,成了一应农时必不可少的嫁妆。更有甚的是,刷锅的刷子,叫茶刷;盛茶的簸箕,叫茶箕;筛茶的筛子,叫茶筛;看茶的盖子,叫茶扁;……用过茶叶的,都加上茶字为代号。装茶的筒子,叫茶筒;运茶的箱子,叫茶箱。其实,茶箱是原生态的,精致的竹篾茶箱里面贴上保鲜的箬叶,然后盖上合体茶盖。这样,保证运输途中或储藏,干燥,保鲜,防潮。若一打开茶叶箱,则清香扑鼻,绿茶颜值大增。

说实在的,脚踩茶袋揉茶,耗时多,很辛苦,效率低,后来总算被木质揉茶机替代了。木工匠师方顺发在修理揉茶机时又突发奇想:“磨粉用牛”,能不能揉茶不用“足、手”而用牛背呢?一个新的大胆设想拨动着改革的心弦,牛拉磨与牛拉碌碡的启示撞击着方公思维的火花:何不将一种农具,通常是中间粗两头略细的石头圆柱,装在轴架上的碾轧器具,用竖放圆形木桶替代;那下面石磨用揉茶机的木质弧扇形连环替代;圆盘正中间竖一根硬质木头柱,作为牛背“碌碡”(揉茶桶)的中心支撑点,在圆形揉盘上开一个能活动的出茶胚口。这样一个牛背揉茶机的雏形诞生了。

说时迟,那行快。顺发大伯,即挑灯夜战,忙了一个通宵,画出了牛背揉茶机生产图纸。由于需要考量,实践,估测,评价,定性批注它的适用性、科学性及效率性,而再推广,牛背揉茶机的缩微图模型成为揉茶进化的一个历史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乡村电力水电站设施逐渐发展起来,原始的大型农具“牛”作为动力能源被淘汰,遂有了现在新型铁桶电动揉茶机,其转速可控制,松紧可调整,则揉茶质地日益完善起来,效率大大提高。

现代一体化揉茶机

金竹毛峰、绿茶,产地生态条件年平均温度16℃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800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有机质多,生态条件十分优越。这里,山势险峻,山脉连绵,一年四季,云蒸霞蔚,滋润着万物的生长,哺育着歙南人民一代又一代的健康成长。

清明谷雨四月天,

嫩茶翡翠露尖尖;

五月立夏和小满,

茶老采制无空闲。

是的!你瞧,那依山而筑的茶园,一行行紧挨着一行行,一梯梯紧挨着一梯梯,随山势上升,逐渐缩小,远远看去如一条条突兀延伸的巨型翡翠腰带,系着大山的胸怀,把忽隐忽现的沟壑山垄装扮得玉姿翠影,富丽堂皇。

那采茶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穿着艳丽的衣服,穿行在茶园里,如一个个律动的多彩音符,在倩指靓影中演奏着《采茶曲》。他们的步履是多么喜悦,他们的情感是多么激昂,他们的夙愿是多么美好——打品牌绿茶,贯香茗天下。

来源/《徽茶》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