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怎样喝茶的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古代是怎样喝茶的

  儒家的“礼”是内核“仁”的实现形式,从古代的贡茶、赐茶、赠茶、客来敬茶等大量的茶文化事项中,

  明显看出儒家礼法制度的深刻影响。贡茶的采制、包装、敬献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几乎每一种历史名茶都曾作为贡茶,向皇帝表忠心。皇帝也向臣子赐茶表示厚爱与恩宠。

  茶事待客时,奉茶为礼尊长者的明伦之礼;饮茶时表现出谦敬的礼仪。

  中国茶礼形式各异,蕴含了儒家的行为规范和文化理念,彰显礼仪之邦的茶道文化。

  以茶示俭,以茶养廉乃是历代文人表达自己节操、完美人格的一种手段。

  明代张源《茶录》:“茶道,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

  其中“精、燥、洁”乃茶的天然性质,而儒家文化主张通过陶冶个人情操以达到一种完美的人格境界,

  与儒家君子人格节操的相契合的茶德表现为廉俭之德,此与茶性之“洁”契合对应,

  陆羽倡导此茶道精神,在唐代之前就有文人茶客的共识,他们皆以茶标榜自身的廉俭之德。

  《晋书●桓温列传》:“温性俭,每宴惟下七奠,拌茶果而已。”

  《晋中兴书》记载陆纳以茶果待客以成“素业”,皆视吃茶为简朴的行为,因而以茶示俭,以茶养廉,表明自身的节操。

  因此,即便是小至茶具的使用,也应合于节俭美德。如“茶釜”以生铁做成则实用而耐久,

  若“用银为之,至洁,但涉于侈丽。”茶德之俭相合于陆羽君子人格之俭。

  陆羽作《歌》寄情:“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陆羽撰《游慧山寺记》云:“夫德行者,源也.....苟无其源,流将安发。”陆羽个性之俭洁乃《茶经》精神之源。

  雅是儒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儒家很多著作经常喜欢取名为雅,与雅相对的是俗,

  《荀子》中记:“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即使是读过书有文化的儒者,如果品格低下,心术不正,胸无大志,《荀子》称为“俗儒”。

  儒家所提倡之雅与茶事之雅是相通的。

  明代屠隆《考磐余事》卷三“茶笺”记:“使佳茗而饮非其人,犹汲泉以灌蒿莱,罪莫大焉。有其人而未识其趣,一吸而尽,不暇辨味,俗莫大焉。”

  俗人不懂得品饮之道,由于品茶、茶艺尚雅,高雅的文士才能成为茶人,这是因为儒家不仅将“雅”作为个人人格塑造和修身养性的目标,

  而且更重视将“雅”普及于社会群体,以提升大众的道德修养,其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茶艺实践。

  唐末刘贞亮《饮茶十德》指出“以茶可雅志”,意为茶与儒家的人格理想发生了最为直接的关系。(来源:找茶,图片来源: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