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僧大德与蒙顶山茶之一||道宗禅师与蒙顶山茶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古代高僧大德与蒙顶山茶之一||道宗禅师与蒙顶山茶

       自古以来,茶是沟通儒、道、佛各家思想的媒介,也是传播儒、道、佛各家文化的载体。儒家以茶修德,道家以茶修心,佛家以茶修性,其本质都是借助茶静化思想、纯洁心灵、修身养性。

      作为世界茶文化发源地的蒙顶山,先有茶文明发祥、茶文化萌芽(西汉甘露年间,即公元前53年,雅安人吴理真在蒙顶山驯化种植七棵茶树,首开世界人工种茶历史之先河),才有佛教文化传入(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一般认为是在东汉时期)。佛教辗转传到蒙顶山时,蒙顶山茶已有相当规模,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已蔚然成风,佛教很快就与蒙顶山茶文化融合。从此,由于茶叶而促进了佛教兴盛,使得禅茶紧密结合,相互通融,佛茶共性,交相辉映,成就了蒙顶山是禅茶文化的发祥地、世界禅茶文化圣山的独特地位。历史上,道宗禅师等高僧大德对蒙顶山茶的发展起到过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蒙顶山是一座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世界茶文化圣山
        中国的茶文化,融合了儒、道、佛各家优秀思想,负载着三教的文化内涵。其中,融合儒家“中庸和诣”的思想观念,以“中庸和谐”为指导,主张以茶协调人际关系,实现互爱、互敬、互助的大同理想,并以茶的清廉、高洁之精神磨练自己的意志;融合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以“天人合一”为境界,使人们体悟到,人必须顺应自然,符合大道,才能获得身心的解放;融合佛家“普渡众生”的思想观念,以“普渡众生”为宗旨,主张用茶的雨露浇开人们心中的堡垒,使人明心见性。
       如果你去蒙顶山旅游,走过天盖寺、阴阳石麒麟,就会来到甘露灵泉院石牌坊,只见正中刻有“西来法沫”四字,两旁分别刻有“一瓢甘露”“蒙雾聚龙”,背面尚存“不二禅宗”“梵演弥陀”“三乘普渡”等题刻。如果你对宗教文化有所了解,就知道这个建筑诠释着儒、道、佛三教合一以及与底蕴深厚的茶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与渊源。
       据蒙顶山茶文化专家欧阳崇正考证,从三国起到北宋年间,蒙顶山为道教之地。东汉以来,蒙顶山上的道人就开始种茶。而道人品茶主要受文人影响,并无特别要求,仅仅讲求清净。蒙顶山上“八仙宫”就是为了纪念道家“八仙”而建。蒙顶五峰分别叫“上清、甘露、灵泉、玉女、菱角”,从名称来看,也是道教活动的佐证。

       佛教自西汉末哀帝(公元前6年-前1年)传入中国,东汉明帝(公元67年)发扬,隋唐时,进入盛期,此时饮茶之风盛行。据考,此风源起“僧人坐禅,以此醒神而驱睡意”,此后“转相仿效,遂成风俗”,以致成了“比屋之饮”。当时禅茶风行天下,僧人饮茶已不再是单纯解渴去乏,而视饮茶为参禅明心之道,借茶悟道,茶性禅性融为一体。
       而蒙顶山地处的雅州,距离中国道教发源地鹤鸣山很近,在唐代仍是道教势力范围,佛教虽渗入,但居于从属地位。唐懿宗(李漼,828-874年)时,佛教显露出生命力。晚唐或前蜀之初(公元十世纪),道教在蒙顶山仍占上风。而蒙顶山佛教兴旺和禅师高僧主要出现在宋代,北宋太祖太宗、真宗皇帝都崇尚佛教,在六十余年的时间里,佛教发展迅速,蒙顶山道教势衰,渐渐退离,除了永兴寺不动禅师外,智炬院(唐五代时期蒙顶山著名的道院)被佛家接管,称智矩寺。宋徽宗时期,道教又起,到南宋时茶祖吴理真被敕赐菩萨后,佛教又达顶峰,如此反反复复,使得蒙顶山茶同为佛道并重。
      历史上,名山境内曾有72座寺院,而蒙顶山就占了一半,其中有几座寺庙与蒙顶山茶的生产息息相关,千佛寺管种茶,净居寺管采茶,智矩寺管制茶,永兴寺管供茶,天盖寺管评茶,可见佛教文化底蕴之深厚。一座山上的寺庙在制茶方面有如此精细分工,在中国称得上绝无仅有。

二、永兴寺是一座茶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寺名刹
      在蒙顶山,有一座千年古刹,在佛教界大名鼎鼎,名叫永兴寺。该寺始建于三国,重修于明朝,《名山县志》有“其寺幽古,中有石楼,高敞可远眺”之记,在佛教界很有名气。
三国时期,佛教传入四川,来自天竺(印度)的高僧空定大师沿南丝路来华,结茅于蒙顶山,他见蒙顶山云雾缭绕,古木参天,有大乘气象,便结庐于此,成为该寺开山祖师。他积极布施,深受时人仰慕,遂成梵刹,名“大梵音院”,取“梵音远播三千界,各随其心而得解”之意。后经晋、隋三百载风雨,有道宗禅师发宏愿重建,名“龙泉院”,取蒙顶山龙脉之意。唐末五代战乱频纷,佛教衰弱,待北宋建立,天下一统,佛法再兴。
       西域不动禅师来蜀(台湾佛教界大师考证,不动禅师乃天竺人)住锡蒙顶山,弘法修行,集显宗经典及瑜伽诸部而成《蒙山施食仪规》。此仪规留传至今,凡大乘佛教在大陆、台湾及东南亚等国佛教徒晚课均作为仪规,其智其愿,其悲其行,如甘露之天上妙药,普渡众生,而获“甘露祖师”之称。南宋及元战火连绵,寺庙几废。明有僧真玄,睹兹废刹,发愿恢复,他积历代祖师衣钵,尤积茶艺之大成而发扬之,遂以禅茶名世。

       清初,有僧照恩出于儒门,因佛典有“续禅灯于不坠,永兴兴永遐昌”之句,更名“永兴寺”。此僧因出儒门,胸怀慈悲,兴办义学,教贫家子弟,名声远播,后二百年义学成为定制。代代举办,至民国30年(1941年)止。
       1984年,蒙顶山开始开发;1986年,蒙顶山被省政府审定批准为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永兴寺获准开放;1995年8月1日,中国佛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新都宝光寺方丈遍能大和尚来寺主持开光法会,当年古寺得到以重光。
       至今,永兴寺是宗教界仍在传承演示禅茶采制、供奉礼仪的唯一寺庙。蒙顶山作为世界茶文明发祥地、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成为世界茶人寻根问祖之地,永兴寺作为佛教与禅茶并重的古刹名寺,备受中外佛教界与茶叶界的推崇,成为了宣传蒙顶山茶文化与佛教文化的交流平台。每年,韩国等地茶人都要来蒙顶山朝拜,更多的是冲着“禅茶一味”的永兴寺来的。

三、唐代高僧道宗禅师在此“禅法入茶”
       唐代,民富国强,当时儒、释、道三教并存。自成为佛教圣地以来,蒙顶山成为皈依佛门的僧人向往之地,前来修炼的不少,大德高僧、禅师倍出,蒙顶山茶的传承和发展,也与这些僧侣推崇密不可分。“禅法入茶”的道宗禅师,便是其中一位对蒙顶山茶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僧人。
晚唐(穆宗至哀宗朝,约公元821–907年间)时期,高僧道宗禅师于大梵音院旧址之上重修,历经七载,复其旧观,又增规模,取其“蒙山之龙脉”,因有灵泉流注于此,故而更名为“龙泉院”。时值马祖、百丈师徒推行“农禅并举”,道宗回应此举,首行“丛林清规”于蒙顶山,植茶树,习茶艺,禅法入茶,使禅与茶结合更加紧密完善,以茶会禅,丰富并提高了蒙顶山茶文化的意境,是为蒙顶山禅茶的开端。 从此,“农禅并举”在蒙顶山得到普及,寺庙种植、采制、品饮茶叶均得到快速发展,其后凡蒙顶山贡茶、仙茶多出自蒙顶山僧人之手。因此,在蒙顶山,贡茶文化、禅茶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是密不可分的。唐代道宗禅师等高僧大德对蒙顶山茶文化发展作出的贡献,世人当感恩铭记。

作者简介:

       欧阳崇正,男,现年91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蒙顶山旅游景区开发的主要倡导者和执行人,先后担任名山县农业局局长、文化局局长等职务,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茶史博物馆蒙山茶史博物馆,被誉为“打造蒙顶山茶文化的先行者”。著有《伟人唤醒蒙山茶》《祭茶祖吴理真文》等代表作品,著有蒙顶山茶文化专著《蒙顶山丛谭》。
       陈开义,男,雅安市作协会员。先后在《茶博览》《茶周刊》《中国茶叶》《星星诗刊》《四川日报》《四川文学》《四川文艺》、今日头条等50余家媒体发表各类文章500多篇(件)。作品多次入选《2019四川诗歌年鉴》《雅雨清风——雅安70年文学作品精选集》等专辑。著有个人文集《杯中岁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