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诗词一半茶香 解锁春天的仪式感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一半诗词一半茶香 解锁春天的仪式感

最是一年春好处,唯有春茶不可负,品一盏馥郁鲜香的春茶是珍藏春日韵味的仪式感。

茶,本是一片树叶,它经由中国人的双手变成一道可口的饮品,登上大航海时代的货船,与瓷器、丝绸一道满足着欧洲人对东方古国的想象,也被吟诵进诗人的辞藻中。如今,隔着时空,人们在一盏茶的时间里再读苏轼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品味经典文化间的碰撞。

陆羽定时节,采茶宜春日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在我国优秀的文化典籍中,有大量关于茶事、茶历、茶法的内容。唐代茶学家陆羽就在其所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一书中提及,“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间。”

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作诗《观采茶作歌》,有诗句云“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是指“清明”前一日采制的龙井茶品质最好。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时节时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记者也留意到,提起春茶,有明前茶(指清明前采制的茶叶)和雨前茶(指谷雨前采制的茶叶)之分,为了探究其中的区别,记者采访到了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主任贺巍。


泡茶

“有句俗语叫作‘早采一天是宝,晚采一天是草’,这一天指的就是清明这一天。”贺巍告诉记者,明前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它的珍贵要从成本、制作工艺和口感上说起,“我们都知道物以稀为贵,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自然就赋予了明前茶更加珍贵的意义。而且,明前的茶芽长得比较小,这个时候采回来也便于炒茶。”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贺巍认为明前茶宝贵的地方更在于它的口感。明前茶氨基酸的含量相对后期的茶更高,而具有苦涩味的茶多酚相对较低,这时的茶叶口感香而味醇。


烘干茶叶

“清明节气前,炒茶也有一定的讲究。”贺巍告诉记者,几日前她带着自己的学生们来到了位于信阳市的茶园里采摘、炒制明前茶。她向记者分享起了当时的视频资料,可以看到,在层层叠叠的茶山上,翠绿的茶芽格外诱人,茶农们穿梭在茶垄间,娴熟地将一个个芽尖收入竹篓,随后开始晾晒、杀青、揉捻、理条、烘烤……“明前茶最讲究‘鲜爽’二字,这个时候炒茶要在80多摄氏度的铁锅里不断地用手翻炒茶叶,让茶叶在锅内受热均匀,才能炒制出来更鲜爽的茶叶。”

“春天万物复苏,不管吃什么喝什么,我们都讲究一个尝鲜。”贺巍建议,明前茶比较细嫩,冲泡时一般以80摄氏度左右为宜。“茶叶越嫩、越绿,冲泡水温要低,这样泡出的茶汤才能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中营养成分也较少破坏。”


苏轼谈沉浮,春茶总相伴

在采访贺巍的过程中,记者同她学习了叩茶礼,聊起了古时以茶入诗、以茶会友的文人墨客。贺巍向记者提起了苏轼在《望江南·超然台作》一词中“且将新火试新茶”一句,其中,“新茶”说的正是明前茶。

将苏轼的诗词与明前的茶联系在一起的,并非贺巍一个人。4月3日这天,郑州市第四十一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老师李豫宛组织同学们围坐在一起,诵读学习苏轼的这首《望江南·超然台作》。

李豫宛正在给同学们讲解《望江南·超然台作》

“为什么苏轼在他的词作中喜欢写茶?”听到同学的提问,李豫宛耐心地解释,“苏轼爱茶更懂茶,他在茶中品人格精神、得生命体悟、抒胸襟抱负。”她作了个形象的比喻,苏轼的一生因任职遭贬谪,到过许多地方,就像一杯竹叶青春茶,翠绿的茶芽在水中上下沉浮又根根挺立,起伏、恬然、豁达。

苏轼作茶诗近百首,李豫宛讲解道,“苏轼睡前睡起要喝茶,他在《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中写下‘沐罢巾冠快晚凉,睡馀齿颊带茶香’;晚间工作也要喝茶,在《次韵僧潜见赠》中写下了‘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面对思乡欲归而归不得时,他借煮茶来排遣心中苦闷,借品尝新茶来提振精神,进行自我安慰、自我调适,写下来这句流传千古的‘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李豫宛经常带着学生们学习应时的诗词。在清明节前,她特地选了苏轼这首与茶有关的经典作品。她说,面对内心的踌躇与苦闷,苏轼却写满了“超然”二字,苏轼的精神内核无疑是乐观的,他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

为了激起同学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李豫宛会在诗歌教学中使用音乐、配乐朗诵、讲故事等教学手段。“中国节日风俗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观念,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在重要的节气或节日等节点时鼓励中小学生朗诵相关主题的诗词,可以加深学生对诗词内涵的理解,增强与诗词的互动,让古典诗词如水流活。”李豫宛表示,以清明节带他们学习苏轼诗词中的茶文化为例,某种程度上,“茶文化”是内敛的,带着含蓄内敛的韵味。学习茶文化,其实就是学习,在生活中要有礼、有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也是人生的重要文化导向。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是苏轼对春茶的依赖。追逐春日的新茶,已演变成传承至今的春茶文化,而春茶之色、春茶之香、春茶之味,春茶之韵,带着诗情画意,也成了解锁春天的仪式感。(王怡潇 董蕾)

来源:大河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