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船古道”寻迹,古道绵延连港澳,通江达海下南洋(下)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茶船古道”寻迹,古道绵延连港澳,通江达海下南洋(下)

战时输出陷低谷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和广州沦陷,中国茶叶出口市场转移到了香港。1938年,国民政府财政部贸易委员会在全国推行茶叶统购和统销,集中到香港输出,这使得香港的茶叶出口量飞增。据《中国茶叶贸易与茶业金融》一书的统计记录,1937年全国茶叶输出总额为3066.17万元,1938年为3078.73万元,1939年则达到了3305.41万元。

香港传统茶庄多分布在西环、上环一带

但是,好景不长。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及东南亚各地相继沦陷,这些地区的茶叶消费跌人低谷,中国茶叶经香港输出也陷入瘫痪状态。而因为梧州到香港的茶叶航运线路一度中断,六堡茶在香港的出口基本断绝。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香港的外贸、航运产业发展重现曙光,梧港航线得到恢复,六堡茶在香港的出口随之复苏,桂江船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桂生对此节颇有印象:“在1949年以前,梧州经常都有私营货轮前往香港,这些轮船都停泊在旧时的大南码头一带。每逢有船从梧州开航,一些‘九八佬’就会举着牌在沙街上代为招揽运输生意,直至下午轮船起航金股公司为止。”

另一方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葡萄牙处于中立国地位,因此当时中国的茶叶出口转由澳门港承担。《澳门港的历史变迁与发展前景》一文指出,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澳门仍然承担着中转港的角色。同时,战争还使得澳门的人口流入量大增、贸易兴旺,六堡茶在澳门地区的消费也得到提升。出口大幅下滑的梧州六堡茶,借助在澳门的中转输出及当地的消费,得以保有一线生机。

通港茶船成稀客

战争的硝烟散去后,经过重建,世界经济逐渐恢复。1950年后,茶船古道向境外延伸的线路也重新活跃起来。

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港澳地区的人口出现了数次跃式增长,当地的餐饮业不断扩展,茶楼酒楼一派兴旺景象,使得六堡茶在当地供不应求。永生祥茶行有限公司曾在香港地区独家代理经销六堡茶,公司董事经理司徒法至今还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公司每年都要进口超过100吨精制六堡茶,这些六堡茶往往是刚在西环的码头卸货,就被等候已久的二盘商(分销商)瓜分一空。

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南亚锡矿开发逐步恢复,当地华工数量再次暴增,六堡茶经香港出口东南亚的辉煌篇章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再次书写。资料显示,直至90年代中前期,从梧州外贸口岸出口进入香港市场,以及通过香港再发往海外的六堡茶,每年都超过1000吨。

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可以说是六堡茶通过船运向港澳输出的黄金时期。回眸这段岁月,梧州到港澳的航运情况也数度发生变化。对此,陈桂生及澳门南光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展京做了精辟的分析——

首先,经营的主体在变。50年代中期,梧州的航运业务逐渐公私合营,国营的梧州航运公司成为主角。90年代初,梧州航运公司专门成立了梧港船务有限公司,之后,桂江船务有限公司成立了顺景港澳船务公司,两者在梧州至香港的航运竞争中并驾齐驱。

莲香楼是香港仅存的几家传统茶楼之一

其次,运输的船只在变。新中国刚成立时,梧港、梧澳航线上多是拖曳驳船的拖轮,以及客货混装的花尾渡。到了1966年,新型货轮在梧港航线崭露头角。80年代中期,来往于梧港之间的货船全部变身为货轮。进入90年代后,使用集装箱装货的方式在梧港航线中盛行。

最后,运输的航线在变。50年,澳门港的发展陷入低潮,梧州至澳门的货物运输只能由香港中转。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80年代中期,梧澳直航航线才恢复。

上世界70年代,香港电车上的英记茶庄广告

不过,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六堡茶向港澳地区的水路输出,渐渐归于沉寂。这个时期,香港的航运产业悄然下滑,六堡茶在港澳当地的消费市场也逐渐萎缩,茶船古道在港澳地区的延伸线迅速弱化。

进入2000年后,梧州每年发往港澳的六堡茶产品仍有几百吨,但时移世易,随着公路交通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梧州到香港的航运日渐式微,往来于两地之间的茶船成为稀客,梧港船务有限公司更是彻底退出了舞台。

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梧州至澳门航运业衰微,梧澳直航航线再度中断,包括六堡茶在内的所有货物全部转由香港或珠海中转,直至今日。

来源|《茶船古道》 作者:赵洋、龙天传、苏爱清、杨麦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