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红”的前世今生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遵义红”的前世今生

“遵义红”,是贵州省重点推介的“三绿两红一抹”品牌中的红茶品牌。是贵州名优红茶的典型代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一、品质特征

“遵义红”红茶(卷曲形)外形条索紧细、褐色油润,显金毫,匀净 ;汤色红艳明亮;香气甜香高,持久;感官品质“嫩甜香、鲜爽味”品质特征的红茶。

二、工艺流程

1.传统制作工艺

“遵义红”红茶传统制作技艺流程:摊凉、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其传统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采摘鲜叶—自然萎凋(摊叶)—翻青(碰青)—搓揉(揉捻紧条出汁)—发汗(发酵变红)—高温锻红(毛火散条)—复揉(紧条成形)—炭火烘烤(散条干燥)—摊晾(散热)—复火提香—瓦缸储藏(用木炭或石灰垫底)—拣屑(去片末)—包装(皮纸封袋)等工序流程。

以上工序流程中,翻青(即碰青)、高温锻红(毛火散条)两道工序属“遵义红”红茶制作技艺独有。

2.现代加工工艺

“遵义红”红茶标准化机械加工工艺流程:采摘鲜叶—摊青(鲜叶摊放)—萎凋(萎凋槽萎凋、室内自然萎凋、翻抖)—揉捻(紧条出汁)—发酵(红黄色,花果香、果香明显)—高温锻红(毛火散条)—摊晾(散热)—干燥、做型(卷曲形、直条形、颗粒形)—摊晾(散热)—提香—摊晾(散热)—复火提香—摊晾(散热)—精选。

三、主要产地

“遵义红”红茶产地范围为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凤冈县、余庆县、道真县、正安县、务川县和习水县现辖行政区域。

四、立地条件

“遵义红”红茶主产地湄潭县,年均气温15℃,降雨量1100mm以上,无霜期284天,年日照时数1163小时,平均海拔920米。同时该地区地表资源丰富,土壤富含锌硒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森林覆盖率达66.1%,其自然地理环境特别适宜于茶树生长和生产优质茶叶,是典型的“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富锌硒、生态优”地区。

五、历史血脉

(一)古夷州时期

湄潭茶,自唐代以来就有了深厚的历史底蕴。《茶经》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太平寰宇》载:“夷州土产茶……”。现在的湄潭县域属当时的夷州境地。据清康熙、光绪《湄潭县志》,以及《平越直隶州志》《贵州通志》等文献资料记载:元代自明代,湄潭所产茶叶交播州宣慰,进入播州茶仓或作为“播州方物”上贡朝廷。南明永历六年(1652年),湖广巡抚胡钦华隐居湄潭大庙场客溪一带,将家居附近茶叶采摘加工成红茶出售,被视为湄潭红茶传统制作技艺雏形,由此可追溯其传统制作技艺传承谱系。

清代至民国初,湄潭随阳山、大庙场、土塘等古茶区民间就一直就有制作红茶传统。清乾隆年间,湄潭复兴随阳山人陈天禄(1782-1812)开垦9堡13湾茶园,按传统技艺制作红茶销往外地。清同治年间,家居湄潭兴隆大庙场的杨氏家族按,传统技艺从事红茶生产。清末民初,杨氏后人杨秀财(1914-1997)以茶为业,按传统技艺加工制作红茶销往遵义等地。1939年原国民政府经济部(后为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实验茶场在湄潭创建,1940年浙江大学和武汉头等测候所西迁湄潭办学和办公,大批教育科学技术精英云集,浙江大学、武汉头等测候所与中央实验茶场汇合,使湄潭红茶在物质、精神文化上得到更进一步升华。1940年4月,中央实验茶场通过中农所,成功试制出近代贵州重要的第一支名优工夫红茶,取名“湄红”(即遵义红茶前身)。 新中国成立后,湄潭县在传统红茶制作技艺基础上,又经过不断改进,先后创建制成黔红、湄潭红茶、中国红茶,乃至今天的遵义红茶等名优红茶,并将其制作技艺通过一代一代制作师傅传承下来。

六、获得荣誉

多年来,“遵义红”红茶以优质、稳定、安全的品质,得到市场和消费者广泛认可。自2008年以来,先后获“中茶杯”“国际名优茶评比”等国家级荣誉35次,其中在2015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获得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2014年,“遵义红”被列为贵州省重点推介“三绿一红”茶叶品牌。同年,“遵义红”红茶制作技艺被公布列入湄潭县、遵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5年,“遵义红”红茶制作技艺被公布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7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遵义红”红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七、品牌价值

长期以来,湄潭县积极实施商标战略,推进商标富农工程,着力打造贵州省著名商标和全国驰名商标。2024年,“遵义红”品牌价值达27.9亿元。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茶香湄潭,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