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有乾坤!历史上的那些著名茶人们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茶中有乾坤!历史上的那些著名茶人们

茶从唐朝开始,便成为中国人的“国饮”,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地位不言而喻,不仅是日常饮品,茶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也让他成为文人墨客的心头宠。

乾隆:因茶而知百姓疾苦

相传,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到杭州,曾四度到过西湖茶区。他在龙井狮子峰胡公庙前饮龙井茶时,赞赏茶叶香清味醇,遂封庙前十八棵茶树为"御茶",并派专人看管,年年岁岁采制进贡到宫中。乾隆十六年,即1752年,他第一次南巡到杭州,在天竺观看了茶叶采制的过程,颇有感受,写了《观采茶作歌》,其中有"地炉微火徐徐添,乾釜柔风旋旋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的诗句。皇帝能够在观察中体知茶农的辛苦与制茶的不易,不得不赞叹茶的魅力之大。

苏东坡:茶与墨的千古美谈

苏轼,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一位品茶、烹茶、种茶样样都内行的大诗人,创作出许多千古茶诗、词。有关他的故事也被传为美谈。有一天,苏东坡、司马光等一批墨人骚客斗茶取乐,苏东坡的白茶取胜,免不了乐滋滋的。当时茶汤尚白。司马光便有意难为他,笑着说:"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君何以同时爱此二物?"苏东坡想了想,从容回答说:"奇茶妙墨俱香,公以为然否?"司马光问得妙,苏东坡答得巧,众皆称善。此事传为千古美谈。


陆羽:茶圣鉴水

唐代宗时期,湖州刺史李季卿到维扬(就是今天的扬州)与茶圣陆羽相逢。李季卿一向倾慕,很高兴,便命军士取扬子江南零水(据说扬子江南零水特别好),想要一睹茶圣茶技。等水取来,陆羽却说“这水倒是扬子江水,但不是南零段的,好像是临岸之水”取水的军士狡辩说取水的时候很多人看见,不会有假。陆羽一言不发,端起水瓶,倒去一半水,又用水杓一看,说:"这才是南零水"。军士大惊,这才认罪说:"我自南零取水回来,到岸边时由于船身晃荡,把水晃出了半瓶,害怕不够用,便用岸边之水加满,不想处士之鉴如此神明。"

唐寅:满山茶香

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是他的别号。他是一位热衷于茶事的画家。他曾画过大型《茗事图卷》、《品茶图》。这位桃花庵主,经常在桃花庵圃舍同诗人画家品茗清谈,赋诗作画。画家在诗中,颇有风趣地写道,若是有朝一日,能买得起一座青山的话,要使山前岭后都变成茶园,每当早春,在春茶刚刚吐出鲜嫩小芽之时,即上茶山去采摘春茶;按照前代品茗大师的烹茶之法,亲自烹茗品尝,闻着嫩芽的清香,听着水沸时发出的松鸣风韵,岂不是人生聊以自娱的陶情之道吗?

鲁迅:茶之妙论

鲁迅爱茶,经常一边构思写作,一边悠然品茶。他当年客居广州,称赞道:广州的茶清而可口,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们作半日谈。因此,当年的广州陶陶居、陆园、北园等茶居,都留下他的足迹。他对品茶有独到见解:"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首称就必须练功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感觉。"


郭沫若:赋诗咏茶

郭沫若从青年时代就喜欢饮茶,而且是品茶行家,对中国名茶的色、香、味、形及历史典故非常熟悉。1964年,他到湖南长沙,品饮高桥茶叶试验站新创制名茶--高桥银峰时,大为赞赏,对高桥银峰的色、香、味、功效给予高度评价。郭沫若每到外地,总把品茶看作是生活一大乐趣。1964年7月,他曾到广州北园酒家饮茶,赋诗一首:"北园饮早茶,仿佛如在家;瞬息出国门,归来再饮茶。"他的诗篇中多与茶有关,如《陪外宾到武夷山与黄山欣赏名茶名胜》、《题文君井》等。

林语堂:茶"三泡"学说

现代著名文学家林语堂是闽南漳州人,受闽南功夫茶熏陶而善品茶,他根据喝茶经验,提出"三泡"说:"严格地说起来,茶在第二泡时最为妙。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岁的女郎,而第三泡则是少妇了。"以佳人喻茶,新颖而富有情趣。明代许次纾也有"三泡"说法,他在《茶趣》中说:"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

关于名人与茶的奇闻佳谈还有许多,这些无不彰显着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表现出中国人对于茶的热爱和推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