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讲座感想:中国茶道的话语建构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茶道讲座感想:中国茶道的话语建构

昨晚在腾讯会议上旁听了武昭Thiago Braga老师(UC Davis人类学博士候选)关于中国茶道的讲座。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国内的茶文化学者(而不是茶行业交流)的聚会,学到了一些谈论茶道的学术名词,带给我一些对茶人和行业现象高度概括的观察角度。


同是经常喝茶、经常泡茶的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说一个人是单纯的茶爱好者,另一个是茶道践行者呢?在中国茶行业内的从事者,不怎么用“茶道”这个单词。因为“茶道”叫得更响亮的是日本,其还有花道、香道、箭道、弓道,日本喜欢把技能的研磨修行上升到道的层面上。

但是我觉得,反而是中国茶这种雅俗共赏,有深切群众基础,并且包罗万象,和什么领域都能“只会上”的状态,才有点“道”的影子,才是捕捉“道”的好苗子。

讲座探讨了对中国茶两个层面的思考。

一个层面是茶的审美意义。

当前的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各种转型,引发了传统秩序的崩溃,令人不适,给人压力,从而促使中国人对(个性化的)生命意义进行探求。并且,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中产人群可以负担研习文化的“钱与闲”,虽然有被视觉经济裹挟的嫌疑,但还是能过上相当精致的生活。

武昭提到,茶道是一项培养审美的活动。康德主张,人类有两个功能:理性和意志。我们用理智解读外在自然世界中的法则,对事实进行「真值or假值」的判断;我们运用意志做出内在道德世界中的「对or错」判断。但是,外在现象世界和内在本体世界是不相通的。那么怎么从理性过渡到意志呢?可以通过审美这座桥,沟通理性和意志。

所以,茶最重要的潜力是作为一个载体,来承载生活的艺术。践行茶道的每一位茶人,可以被视为一个个curator(博物馆、画廊策展人),选取他们心中能诠释茶性的美好。一名合格的茶人不仅要掌握泡好一杯茶的技术和礼仪,还要在插花、书法、绘画、香、器物鉴赏方面有所涉猎,堪称艺术门类之集大成者。

人们在茶人孕化出的“境界”中喝茶,得以获得这些生活的艺术家的视角,从而认识到,生活中还可以有这么多好看又好玩的事。茶道的目标即是达成美好生活的境界。

这些年结交的茶友,虽然不能常去拜访,但通过他们po的美图美文,就能产生美的感受:夏的清凉,冬的醇厚;独自时的求索,相聚时的热烈。比如胡炜、张雪菁、安生、苏丹、赵程程、张南揽和吴梦庵老师。遥望他们疏密的生活,在美的享受同时,心绪会变得宁静,步伐也更小更稳健,提醒我对生活滋味细致入微的体察。

第二个层面是茶的哲学意义。

我认为,中国茶道的主要美学气质,隶属于“士大夫阶层”的审美心志,是一种古雅天然的物态环境,和风雅温文气质的物化表达。

从上文的审美层面切入,茶是中国哲学关键概念的载体,通过审美去体会儒、释、道家的道德规律。比如:中正平和、飘逸淡泊和天人合一。(另:还学到了一个对“天人合一”的翻译:interthing intersubjectivity,有“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是人的一部分”之意)

茶道的意义,不仅是提炼一个文化是以何种方式制茶、品茶,及其周边衍生物;也不是凝神静气,朦朦胧胧,一边打坐一边喝茶--这种“触摸”更像通神。

但是,目前老外(特指欧美)对中国茶道的认知只能停留于此。我在海外做过的所谓对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也只是做个茶艺表演,组织个品鉴沙龙,讲讲最基本的几大茶类的知识,告诉他们品茶和品红酒相似、做茶和做菜相似。老外或许会因为看过表演而对中国人喝茶有不一样的形象概念,但远远无法触及到文化层面,达到像日本茶道一样:看到抹茶即想到榻榻米与和服,以及一丝不苟的范式和zen。

日本茶道之所以声名远扬、内核清晰,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是在过去的七百年的时间中,逐渐发展出其思想内涵和审美世界。日本茶道汲取了东方禅宗哲学(1.世界和人生十有八九不完美2.四季更迭变化,故无常,故珍惜一期一会),将对禅悦的体味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从而修正自己的言行,最终得以顿悟。如南揽老师总结:茶,既是温文尔雅的款待,也是以「形」入「心」的修行。

问过中国道家的修行人:什么是道?

只记得一句:中国的大道是生生之道。一方面,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透彻、无情,不会因为个人的意愿就改变自然运行的规律;另一方面,天地处处有生机,不断在运动、转化,这其中就有生发的潜力、有可能性、有机会、有希望。

我认为,修道不只是通过一万个小时精进的“唯手熟尔”,促成游刃有余的心流境界。而是去伪存真的过程:除掉自己的错误观念,改正习气和坏习惯,选择德行,主动去开发潜力,修炼精气神(“扩容电池”),与天地自然之气交感,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谈论茶道(而不是日本茶道)的话语权,即discourse,其实不是要从谁手中“夺回”,而是要构建。

中国的茶文化虽然历史悠久,但因着各种和茶有关的行为包罗万象,盘根错节,形而下的内容涉足各个领域,致使对形而上的总结颇有难度。除了研究历史,更要对当代茶人们对茶道的种种实践进行总结,发表洞见。

武昭发问,研习茶道是一种什么样的实践?其实是对三种关系的重新配置: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

坤冰老师说,我们现在的认知、书写和讨论,都是在增加中国茶道在“云空间的占有量”,我们每个人都是当代茶文化生产的一分子。在中国茶道话语权方面,真的是“正在进行时”。

在一杯茶中,能体会到原产地的山野清风,能联想到雅致的氛围、美味的当地食物、绚烂的文化,也能或孤独或结伴抒发诗性的感怀,进而体道,也真是一件幸事啊(笑)。

作者简介

陈思,西方哲学硕士,二级茶艺技师,美国《茶之旅Tea Journey》杂志联合创始人,美国World Tea Expo茶博会官方记者,加拿大茶协会成员。

作品曾发表在《普洱杂志》《茶道新生活》《STiR Coffee&Tea》等杂志中;致力于促进中外茶行业交流,提供茶企海外推广咨询服务。

旅居加拿大,现居北京。

来源:坤冰观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