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的义理与核心(十)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中国茶道的义理与核心(十)

唐代的饮茶,义理精而事象盛。陆羽《茶经》总其大成。因此,这里将《茶经》的饮茶法简括为“茶经法”。所谓“茶经法”,也即“煎茶法”;赵璞《因话录.商部下》载,陆羽“性嗜茶,始创煎茶法”。兹就“茶经法”的具体内容,分七大项分别介绍如次,其六为茶导引。

今天与您分享的是余悦所主编的《茶理玄思·茶论新说揽要》(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中论文摘要的内容。

(六)茶导引

“茶经法”中所体现“中国茶道”对人性的熏陶尚有一条“茶导引”(即“茶气功”)的渠道;它是通过“气”的发射来实现的。


众所周知,从气功学的角度看,“气”是一种物质、一种存在、一种能量。有了“气”,“气场”自然产生。《庄子·知北游》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通天下一气耳”。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又说:“凡虚空皆气也。聚则显,显则人谓之有;散则隐,隐则人谓之无”。庄子和王夫之所论,明显地在肯定世界是物质性的。这里的“气”,并不是一个伦理化的概念。“气”存在于自然,也存在于人和物。一般而言,自然之气组成“大场”,人和物之气组成“小场”,气场不论大小,都表现为能量的复杂动作过程和不同属性的感应关系。经常练功者,“气”便因人静而“聚”而“显”。没练功者,不是无“气”,只是不大容易自觉出本身“气”的存在罢了;当然就更谈不上以意导气来实现“场”的功能。这便是“散则隐,隐则谓之无”的道理。《涅粲经》说:“一切众生皆有初地味禅”,正是此意。但人人都存在“气”,这是人类所固有的。“气”的存在,导致意识的产生。所以每个人都有意识。而意识的产生,又加强了“气”的发放。这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有意识便有心理活动;故此说成“心理场”也无不可。一个群体,如果“心有灵犀一点通”,就等于发出了“频率”相同、“波段”一致的信息,经过共振共化,终于形成更为强大的气场而倍增其作用力。世间万事万物(包括人体自身内外部位)的感应关系,都是通过不同属性不同层次的气的作用力。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同构感应现象。

来源:世界茶文化图书馆,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中国茶道的义理与核心(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