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茶引出的三大话题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武夷茶引出的三大话题

一是引得英国企图购买武夷山。这桩阴谋披露者系清人梁章钜(1775-1849)之《归田锁记》“致福建刘次白抚部书”。信中说到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增开福州口岸的狼子野心,“该夷所必需者,中国之茶也,而崇安(武夷山市之前身)所产,尤夷所醉心。既得福州,则可以渐达崇安。此间早传该夷欲买武夷山之说,诚非无因” 。梁曾任两江总督,当非空穴来风。

事情起因,1607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驶经中国澳门,购得一批武夷山所产制的茶叶。那庞大的帆船借风停停走走,巅波三年始到本国。高鼻子兰眼睛的荷兰人奇之,“这是什么东西?”条索是黑的,泡出来的汤是红的,有香气和甜味。既然产于中国武夷,就按地名叫“武夷”吧,译为英文“Bohea”。后来再达厦门,听到当地人叫这东西为“die”,他们音译为“tea”。合起来叫“Bohea tea”。荷兰人感到这东西好喝、提神,又容易泡。激起了他们品饮情致。好东西传播总是很快的,隔海的英国人也品起“Bohea tea”来。绅士翩翩,而富有的英国上层人士竟相追逐,需要量越来越大了。大英帝国还向荷兰小国买这个转手货,难道我们的东印度公司不会经营这种生意吗?傲慢的英国佬也开始从厦门、广州买茶了;这等好生意怎么能让别人分羹呢?荷兰人不甘示弱。国际上的事情论理、吵架往往是没用的。英荷兵戎相见了。首战起于1652年,打了二三十年,强大的英国佬大获全胜,占了主导地位,大张旗鼓地经营武夷茶。

英国政府大量进口中国茶叶,连年贸易逆差,白银哗哗流到中国。他们便想出了丧心病狂的勾当——在印度种植鸦片运到中国出卖。激起国人反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屈辱卖国的《南京条约》,除赔款外,在答应开通广州、厦门、宁波、上海港口时,还强要清政府再开福州港口,目的是便于由此进入武夷山购茶。从福州出海,不但省时,还节约大量运费。自此,英人不但看到武夷茶产地,而且还目睹武夷山的美丽风光,垂涎三尺,企图买购武夷山地盘,独家占有武夷茶。这就是梁章钜所言的“该夷欲买武夷山”罪恶目的。好在国人士力拒,该夷野心才未得逞。险哉!武夷山。


二是引发波士顿倾茶事件。北美波士顿倾茶入海,是世界茶史上一起重大事件。事因,英国人转到北美的茶叶税率特高,影响到当地人生活,他们便纷纷组织起抗茶团体。1773年11月28日,英国运往其殖民地北美洲的茶叶,停泊在波士顿港,三船共342箱。当地民众不让茶叶卸下,双方交涉,傲慢的英国拒不让步,激起了当地禁茶团体人士愤怒。他们于12月16日,将三船342箱茶叶悉数倒入海中,以表对英政府的抗议。

为什么说倾倒入海之茶系武夷之品?因为此前英国人从中国收购,并在国内外转卖的茶多打“武夷”之名。另一方面,以“武夷”为代表的茶叶又成了一些人必不可少的饮品。当时在北美茶归药店出售,并要凭许可证购买。有一张当时的许可证还保留在“康内提克脱历史学会图书馆”中。文曰:“查Baxter夫人请求发给购买武夷茶四分之一磅之证明书,鉴于彼之年迈体衰情形,自不在本会限制之例。”(见美乌克斯《茶叶全书》第五章)由此足见当时输入北美主要是武夷茶,或是打“武夷”牌之品。

当时英国收购去的中国茶,有那么多是武夷山所产的吗?其实不然。主要武夷茶名声大后,邻近地区的茶运到武夷山,挂“武夷”之名销售。当时有“茶不到武夷不香”之说。时在政和为县令的蒋周南在其《咏茶诗》中感叹“列肆武夷山下卖,楚材晋用怅如何!”武夷山下这方茶叶集散地日趋繁荣,“武夷茶”数量也与日俱增,出口产量也随之扩大。这就是其中原由。


三是引出乌龙茶与红茶孰先孰后的大争论。乌龙茶与红茶都起源于武夷山,这是基本共识。但其孰先孰后问题,在先辈茶界争论了几十年,虽然大部分人认为乌龙茶在先,但红茶先者仍坚持己见。近些年来,刊报上已鲜见争论文章,但是不同说法常共存于汇编大部头里和各种专著中。众说纷纭,更为混乱。

下面简略摘要几位茶界先辈、著名专家的说法:

当代茶圣吴觉农(1897-1989),在其《茶经述评》中说“后来,产制了武夷岩茶的福建崇安,又产制出工夫红茶(烟小种),这就为红茶的出现提供了一个线索。”

著名茶学教育家的庄晚芳(1908-1996),在他的《中国茶史散论》中写到:“五口通商后,茶叶供不应求,茶商到产地仿制乌龙茶。采用红边茶的制法,取消了炒(青)过程,加强了日晒和揉捻,减少工序、降低成本,以求获利,市场上便出现了“工夫小种”、“工夫茶”或“乌茶”等品名。”

当代茶界泰斗张天福在《张天福选集》中说:“红茶是乌龙茶之后,为全发酵茶。约始于十八世纪。开始发明了正山小种(亦称星村小种)的制法”。

终身制作、研究武夷茶的茶叶专家姚月明(1932-2006),在其《武夷岩茶论文集》中阐述小种红茶源于武夷岩茶(即乌龙茶),的原因,后说“正山小种属红茶类,为武夷岩茶中“工夫”、“小种”演变而来。”


美国人威廉•乌克斯在其《茶叶全书》22章中写到:印度1834年从武夷山购去茶籽种成后,开始制法如武夷山,有晒、炒、揉、焙等12道工序,1871年才简化为5道,去掉炒青、焙茶。这明显是红茶工艺。这与中国在1850年左右,产生工夫红茶是吻合的,说明其工艺是由中国传去的。

力争红茶先于乌龙茶的著名茶学教育家陈椽,他在其《茶业通史》中写到:“葡萄牙人柯鲁兹神父,是到中国传播天主教的第一人,于1556年到中国。1560年左右回葡,写成有关茶叶的书。内说:(中国)凡上等人家皆以茶敬客,此物味略苦,显红色可治病。为一种药草煎成的液汁。”陈教授认为这就是红茶。他还写有几篇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

与陈椽教授同时代专家,不少人发文和他商榷。尤其是与陈教授同庚的惠安老乡、同学、同事庄晓芳特别强烈。不但撰文交锋,而且在公开场合唇枪舌剑争辩。据茶叶专家黄镇国说,他们两人在情绪不控时,“放屁”之类粗话也脱口而出,足见老科学家对学术的执着。而今二老都归西了,不知在冥府中还争论否?


国内专家的争论点,大都在制作工艺的记载上,因为茶界人都明白,茶之分类主要区别在制作工艺。

而外国人开始对茶的分类和表述就混乱了。英国《茶叶年表》对武夷茶就有几种叫法。他们叫红茶“Biack Tea”,翻译出来明明是“乌或黑茶”,为什么说成“红茶”呢?红的英文是“red”。按理说中国茶不管是青茶(乌龙茶)、红茶、黑茶、绿茶经长时海上运输,色泽当变成乌和黑,外国人叫“Biack Tea”事出有因。而中国人对自己出口的是什么茶应是清楚的,为什么都叫“Biack Tea”呢?是最初译者不懂专业?还是中国商人为了茶叶出口而顺应外国人叫法?因而在1876至1915年中国出口的茶叶的记载中,都没有见到乌龙茶类。笔者曾请教过很多专家、学者,都未得准确答案,这问题变成了个谜。原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邹哲开生前曾对笔者谈起这个话题。他说,长期担任外国和联合国大使的周南先生曾和他谈到“乌龙茶”名称问题。周认为“乌龙”二字可能是外来语,从足球的乌龙球意思引伸而来的,即巅倒了的东西。笔者认为好像有点道理:因为乌龙茶与红茶名称上确实“乌龙”了:首先是英国人把中国进口的茶都叫作“乌茶”“Biack Tea”,中国人接受这种叫法,却译成“红”茶。后来把大量出口的真正红茶,却又叫作“乌茶” “Biack Tea”。至到二十世纪后,出口的茶才逐渐分类为乌龙、红、绿三大类。所以这个问题还有待探讨、考证。希望有条件的人士把这段“公案”搞清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