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立稳黔南州乡村振兴产业支柱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茶产业立稳黔南州乡村振兴产业支柱

近年来,各地不断围绕“土特产”做文章,推动特色产业稳步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茶产业,成为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南州”)因地制宜发展的最好载体。“茶产业是黔南州助农增收最稳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效果最显著、乡村振兴最有效的农业支柱产业,也是黔南州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黔南州是贵州省重点产茶区,都匀毛尖茶是黔南茶产业的核心产品,12个县(市)都生产都匀毛尖茶。”近日,记者采访了黔南州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制茶大师欧平勇,探寻黔南茶产业得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秘密所在。

立足产区优势

种好茶树建好茶园

“黔南州茶园都建在海拔高、日照少、云雾多的崇山峻岭中,茶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大,造就了茶叶香高味浓的品质。”欧平勇介绍,黔南州茶叶发展历史悠久,是世界茶树原生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记载,早在公元前135年,黔南州就有茶叶生产,距今已有2150余年。去年11月,“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与习俗”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都匀毛尖茶品牌优势更加凸显。

近年来,黔南州从茶树品种选育、基地规模提升、市场空间拓展、产品品牌建设等茶产业链上的多个环节着手,全产业链发力推动黔南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黔南州茶园种植面积120余万亩,茶叶产量6.35万吨,实现产值117.3亿元。

我国茶树野生资源多、分布广,长期以来,经过不断的自然杂交、人工培育及环境条件的影响,演变出了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实践证明,优良品种能比较充分地利用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中的有利因素,抵抗和减轻其中的不利因素,并能有效地解决生产上的一些特殊问题。

欧平勇建议,首先,围绕都匀毛尖茶发展持续推进黔南州地方茶树品种选育,扩大地方良种种植规模。因为品种是名优茶的独特优势与核心竞争力,要做好黔南茶树品种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加快都匀毛尖茶地方品种选育,快速形成产业核心“芯片”。其次,把持续推进地方品种种植与低产茶园“改种换植”改造联系起来,扩大都匀毛尖茶地方品种种植规模,稳定提高产品质量。在坚持以都匀毛尖茶地方品种为引领的基础上,适度发展特种茶,实现“茶树品种多元化”,可适度发展种植安吉白茶、奶白茶、黄金叶、黄金芽、金观音、金牡丹以及紫娟等各种特色茶,建设七彩观光示范茶园,促进茶旅融合发展。

如何推动黔南州茶园建设可持续发展?欧平勇告诉记者,茶园开发首先应重视做好合理规划,坚持“百亩为点,千亩为片,万亩成规模”的原则,规划建设茶园,合理布局,连片开发;同时,茶园建设与改造要坚持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开发;茶园管理要推进“病虫草害”统防统治,降低茶园管理成本与茶青生产成本。合理配置茶叶加工集群,实现茶叶精深加工,促进茶园规范管理与茶叶高效加工生产。推进茶园管理机械化,茶青采摘机械化,降低采摘成本,提高下树率,扩大中低档茶叶生产,实现全树利用,补全产业链条,提高茶园茶青产量和产值。此外,还应重视加强与贵州省内外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及时开展课题攻关,引进先进技术,共同打造茶园绿色防控示范基地。

实现产品多元化

推进茶品牌建设

近年来,黔南州积极鼓励开发丰富多样的茶产品。以都匀毛尖茶为引领,紧盯市场需求,整合利用黔南州茶园资源,因地制宜开发工艺白茶、红茶、黄茶、黑茶(砖茶)和青茶,丰富茶叶产品结构,“此举既能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又能提高茶青下树率,促进夏秋茶生产,实现茶园提质增效。”欧平勇表示。

欧平勇建议,还应充分利用黔南州茶区海拔高、气候凉爽、夏秋茶花青素含量低、综合品质优良的特点,发挥夏秋茶产量大、生产成本低的优势,大力发展香茶、大宗绿茶和精深加工的原料茶;同时应重视茶产业的延链、补链,努力实现茶叶全树利用,例如可扩大碾茶等原料茶的生产规模,推动茶衍生品开发,研发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食品和茶预制菜品等,鼓励企业开展茶叶精深加工,延长茶产业链条。

品牌建设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如何通过有效举措推进黔南茶品牌建设?在欧平勇看来,应以都匀毛尖品牌为引领,因地制宜积极创建黔南茶品牌。可通过持续举办形式多样的各级采茶大赛、非遗炒茶大赛、都匀毛尖斗茶大赛、都匀毛尖茶艺大赛等活动,持续参加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活动,扩大品牌宣传,确保都匀毛尖茶稳居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一方阵。及时推进都匀毛尖茶标准体系建设,不断扩大都匀毛尖茶地理标志产品与证明商标覆盖范围,加强规范使用监督,提升品牌价值。杜绝在都匀毛尖茶保护区之外生产的假冒都匀毛尖茶流入市场,重点查处恶意侵犯都匀毛尖茶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专用权的行为,推动都匀毛尖茶行业诚信体系建设。鼓励黔南茶企多渠道参加茶产品展销,开展形式多样的品鉴活动,加强产品宣传。完善都匀毛尖茶官网运营管理制度,提升都匀毛尖茶企业知名度。鼓励各县(市)积极创建地方性、区域性特色茶品牌,鼓励茶叶生产经营主体自主开发企业品牌(商标),实现“绿、黄、黑、白、青、红”各类茶的地方品牌与企业品牌融合发展。

近年来,贵州积极探索茶旅融合,提升黔南茶品牌知名度、延长黔南茶产业链。欧平勇建议,充分发挥黔南茶园区位优势和生态景观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吸引资金投入,推动茶旅高度融合发展,规划精品线路,发展特色乡村观光游和体验游。对现有茶旅示范点进行升级打造,丰富观光、娱乐与体验等服务内容,建成功能完备的茶旅示范带,推动茶旅服务内容转型升级,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详见《中国食品报》(2023年12月4日1版)

本报记者杜涛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