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非凡十年我国茶学学科的发展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一带一路”非凡十年我国茶学学科的发展

在“一带一路”十年画卷·茶叶贸易系列报道中,武夷学院茶学博士、武夷学院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一带一路”国际茶贸易产业科技创新院专家李远华分享了《“一带一路”非凡十年我国茶学学科的发展》文章,介绍了我国茶学学科的发展情况,并整理了现有涉茶院校、专业及师资教材等情况,现将全文分享给大家。

正文我国茶业教育人才培养最早是在民国时期,湖北(1909年茶业讲习所)、四川(1910年茶务讲习所)、湖南(1917年茶业讲习所)、安徽(1919年屯溪茶叶讲习所)、云南(1923年茶务讲习所)、广东(1930年中山大学茶蔗部)、上海(1936年茶业训练班)、福建(1936年福安初级茶业职业学校)等地都有,1939年复旦大学茶叶专业建立。

吴觉农

近代茶叶大师“当代茶圣”吴觉农开创了大学茶叶专业,及陈椽(大学教材《制茶学》第一版主编)、庄晚芳(大学教材《茶树栽培学》第一版主编)、王泽农(大学教材《茶叶生物化学》第一版主编)、陆松侯(大学教材《茶叶审评与检验》第一版主编)、陈兴琰(大学教材《茶树育种学》第一版主编)、蒋芸生(浙江大学茶学专业创始人)、张堂恒(中国茶学学科第一批博士生导师)等为茶学教育兴办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使茶学专业的本专科教育开始复苏,至今我国已构建了“研究生教育 - 本科教育 - 职业教育 - 继续教育”的完整链条。我国茶学人才培养极大部分由高等院校完成,少数茶叶科研院所可招收培养研究生。以本科和专科(高职)教育为主,兼顾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的茶学教育体系,为中国茶产业发展构建了强大的人才库。日前,教育部在答复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5318号建议,即“在本科专业目录外设置茶文化专业”时提出,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开设茶文化相关课程,积极申报相关本科专业,大力培养服务茶文化相关产业的高素质人才,提升中国茶的影响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据统计,至今,全国涉茶高校由2016年的52所增加到73所(表1),其中,本科院校由25所增加到32所(其中,2019年招生的有31所,2020年新增1所,2021年新增1所),本科专业-茶学(1940年直到1985年叫“茶叶专业”,1986年以后叫“茶学专业”),专科专业-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茶艺与茶文化(以前叫茶艺与茶叶营销)。茶学研究生招生是在一级学科园艺学下设茶学为二级学科招生,全国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本科院校和科研院所共计16个(表2),其中部分院校既招本科生也招研究生,也有部分院校只招研究生不招本科生。

茶学专业本科课程教材近十年也取得了飞速发展,如《茶文化学》(西南大学 刘勤晋主编)、《茶业企业经营管理学》(福建农林大学 杨江帆主编)、《茶叶加工工程》(福建农林大学 金心怡主编)、《茶叶生物技术》(武夷学院 李远华主编)、《茶业生态环境学》(武夷学院 李远华主编)、《茶学综合实验》(武夷学院 李远华主编)、《茶文化旅游》(武夷学院 李远华主编)、《茶的综合利用》(浙江大学 屠幼英主编)、《茶艺学》(华中农业大学 黄友谊主编)、《民族茶艺学》(云南农业大学 周红杰、李亚莉主编)、《茶学专业英语》(安徽农业大学 张正竹、李大祥主编)、《茶叶深加工学》(福建农林大学 林金科主编)、《茶叶清洁化生产》(华中农业大学 倪德江主编)、《茶叶营养与功能》(华中农业大学 杨晓萍主编)、《茶叶标准与法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 尹祎、湖南农业大学 刘仲华主编)、《茶叶质量与安全学》(福建农林大学 孙威江主编)、《茶学研究法》(福建农林大学 叶乃兴主编)等、《茶学概论》(湖南农业大学 朱旗主编,福建农林大学 叶乃兴主编)等。

武夷学院

国家一流专业7个:安徽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国家特色专业6个:安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武夷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的茶学:国家重点学科。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云南农业大学: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2018-2022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园艺(含茶学)分委员会委员:宛晓春(植物生产类专业副主任,安徽农业大学),茶学委员-刘仲华(湖南农业大学)、盛军(云南农业大学)、张正竹(安徽农业大学)、李远华(武夷学院)、曹藩荣(华南农业大学)、林金科(福建农林大学)、郭桂义(信阳农林学院)。

教育部2021-2025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李远华(武夷学院)。教育部2021-2025全国供销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郭桂义(信阳农林学院),蔡烈伟(宁德师范学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刘仲华(湖南农业大学)。宛晓春(安徽农业大学)、盛军(云南农业大学)2人入选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表1 开设茶学专业的高校


省份开设茶学本科的33所高校开设茶学专科(高职)的40所学校
浙江3

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树人大学

2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1
南京农业大学1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1
安徽农业大学4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黄山职业技术学院、池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3
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湖北民族大学科技学院4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天门职业学院
湖南1
湖南农业大学1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1
江西农业大学3
江西婺源茶叶职业学院、江西水利职业学院、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1
华南农业大学4
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文理职业学院、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1
西南大学/
/
四川2
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3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4
云南农业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滇西科技示范学院、普洱学院1
昆明学院(本科院校,招茶学专业)
福建3
福建农林大学、武夷学院、宁德师范学院4
漳州科技职业学院、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武夷山职业学院
广西2
梧州学院、贺州学院1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3
河南农业大学、信阳农林学院、信阳师范学院/
/
山东2
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1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学院1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3
贵州大学、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阳学院9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遵义职业技术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盛华职业学院
辽宁/
/
1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表2  招收茶学研究生的院校(所)
(排名不分先后)
序号院校(所)名称序号院校(所)名称
1
四川农业大学9
西南大学
2
浙江大学10
福建农林大学
3
华中农业大学11
云南农业大学
4
南京农业大学12
河南农业大学
5安徽农业大学1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6华南农业大学14青岛农业大学
7
湖南农业大学15浙江农林大学
8山东农业大学16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①


注:①只招研究生不招本科生的院校(所),其它为既招本科生也招研究生的院校(所)。

作者:李远华

作者简介

李远华

武夷学院 博士/教授

武夷学院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

“一带一路”国际茶贸易产业科技创新院专家

三级教授,茶学博士,中共党员/民盟。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第一任院长,现为武夷学院万里茶道研究院副院长和武夷学院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茶叶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一带一路”国际茶贸易产业科技创新院专家。

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园艺(含茶学)类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2021-2025年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茶学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科技部科技专家库评审专家。第一届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理事,第六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理事,第九届福建省茶叶学会副会长,第六届南平市茶叶学会理事长。《茶叶学报》《福建茶叶》《武夷学院学报》期刊编委,《茶叶科学》《BMC Plant Biology》等期刊审稿专家。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南平市科技项目和首届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项目等20多项。

获2015福建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届中国茶叶学会科技奖三等奖、2019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优秀本科教材奖、第十一届和第十三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三等奖、福建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第二届中华茶文化优秀教师、2019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闽茶之星”、南平市委市政府第八批优秀人才等。

主编大学教材和著作《茶叶生物技术》《茶学综合实验》《茶业生态环境学》《茶文化旅游》《第一次品岩茶就上手》《第一次品乌龙茶就上手》《茶录导读》《茶》等,编著《茶经导读》(合著),副主编和参编《中国茶产业发展报告(茶业蓝皮书)2010~2014》《茶叶营养与功能》《茶艺学》《武夷茶大典》《茶学专业英语》《茶文化学(第3版)》《茶叶企业经营管理学》《民族茶艺学》《海峡茶产业报告2010》《中国乌龙茶种质资源利用与产业经济研究》《吴觉农茶学思想暨我国首家茶叶研究所迁至武夷山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

“一带一路”国际茶贸易产业科技创新院

为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深化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中国科协启动实施“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建设。由中国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农学会批准,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牵头,联合国内外涉茶高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龙头企业共同打造“一带一路”国际茶贸易产业科技创新院。

创新院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产业需求,充分利用民间科技、贸易促进渠道,输出我国茶叶领域的成熟技术、产品和服务,推动学术交流合作、科学传播普及、人才流动、技术转移、民心相通等层次合作,促进茶叶科技、茶叶贸易融合发展,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升我国在国际茶叶科技治理体系中的能力和地位,为全球农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中农促茶产业分会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