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汉滨区茶叶种植和制作历史悠久。近年来,双龙镇依托自然资源,抢抓机遇、打造品牌、扩大营销,以生态茶园建设为基础,不断提升茶品质,挖掘茶文化,积极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有力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该案例入选陕西省脱贫地区产业帮扶典型案例
主要做法
(一)探索茶产业新业态。创新茶业电商模式,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创建现代信息网络及“融媒体+茶业”,创新交易、销售、消费方式,形成现代茶电商,与微信平台结合,形成茶微电商;围绕解决茶园建设前四五年收益“空白期”问题,一方面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另一方面将修剪的茶苗用作“陕茶一号”扦插育苗,促使销售收入不断增加。积极推进茶文化功能、茶园生态休闲功能与乡村其他元素融合,搭建起茶旅融合的主体框架,茶园的管理水平位列全区前列。
(二)创建多元融合性茶产业。依托现有资源,将茶产业与周延产业相结合,以市场需求确定产品供给而实现产业创新。牵头成立双龙镇乡村旅游合作社,指导发展特色民宿、农家乐30余家,统一设计制作了农家乐牌匾,并带着他们外出参观学习先进经验。安康学院美术学院,把茶园作为写生基地,采茶培训、美术写生、摄影采风以及茶山游学等活动越来越多,周边农户也通过农副产品销售、特色产业种植和初加工在园区发展中找到商机,既提高了茶园知名度,又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
(三)加大营销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围绕“陕茶1号”特色茶产业与旅游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开展茶叶线下线上展销和春茶开园推介、茶叶采摘及手工制茶技能竞赛等系列活动,做靓“陕茶1号”金字招牌。在今年3月,成功举办汉滨春茶开园主题活动暨“相约古城西安品茗陕茶1号”汉滨区双龙镇专场推介活动,通过现场茶艺展示、茶知识普及,进一步提升了“陕茶1号”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参与活动的西安市民畅游双龙、品鉴茗茶。
发展成效
(一)良种繁育筑牢根基。双龙镇坚持把良种繁育作为茶产业发展的筑基工程,支持安康市汉水韵茶业有限公司探索茶叶种植无性繁殖技术,成功培育出全国第九个、陕西第一个通过国家品种登记的茶树新品种“陕茶1号”。2011年1月“陕茶1号”通过陕西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并相续取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2019年1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2023年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水果园艺类)。截至目前,“陕茶1号”已在四川、河南、湖北等6个省示范种植,省内14个茶叶主产县区推广种植,种植总面积超17万亩。
(二)联农带农成效显著。双龙镇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在土地流转、茶园务工等多种方式确保农户稳定增收的基础上,指导企业与合作社、农户签订茶叶鲜叶回收订单合同,采取企业定点和上门收购的方式,实现茶叶有销路、种茶有效益、茶农有收益,构建起茶企牵头、合作社和基地跟进、茶农广泛参与的茶产业利益联合体。全镇已培育省级和市级、区级茶产业园11家,发展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47个、家庭农场8个,累计发展茶园1.8万亩(其中高标准茶园1.2万亩),实现年经济效益7000余万元,带动3614户群众户均增收6800余元,有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万元。
(三)茶旅融合提质增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推动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茶文化+旅游”为重点,依托双龙生态旅游景区,聚焦茶源寻根、茶园观光、采摘体验、茶园民宿、研学教育等领域,积极推动“陕茶1号”母树生态观光园和博物馆、双龙镇游客服务中心、新农高茶园民宿等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成功创建天宝古村落文化研学基地、中小学生研学旅游实践教育基地、留守儿童水墨画美术写生基地,促进茶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同步发展。2022年,双龙镇获评“省级旅游特色名镇”荣誉,年接待游客1.8万人次,实现经济收益120万元。
来源:汉滨农业农村 局宣传办,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