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人推荐:陈炽昌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福鼎白茶人推荐:陈炽昌

茶商陈炽昌轶事

陈炽昌

陈炽昌(1885—1969年),字云盛,福鼎点头广顺里人,其排行老四,点头人都叫他为老四。为人忠厚,讲信誉,守信用,且乐善好施,在福鼎茶界知名度高。早年创办茶叶商行,招牌号“陈广顺”,采办茶叶,主营白茶,兼营红茶等。他的茶庄生意得到空前的发展,点头街曾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四字拆开两个脚,广顺炽昌采白茶。白茶采起真好赚,顿顿吃酒配猪脚。”四字就是把他的小名来作诗。

点头旧记载为“店头”,位于福鼎中南部,临海面山,气候温和,一年四季分明。点头人文发祥较早,最迟于明未初清时期,点头已发展成一个商贸繁荣的大集镇。迁居于点头老街的陈姓一族,据其谱牒载,有家新、家懒二公由永春迁移福鼎点头居住。仍保存有毛笔书写的宗谱载:“二十六世祖,讳文燖(1714—1784年),字仲子,号敏和,伯枚公第三子,生康熙甲午年(1714),因长大就往福鼎县店头开张生理,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回家养老,卒就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生子三,廷茹、廷道、廷赛。”

这一段文字,最能说明陈姓一族的祖上,至少在清初中期,就开始来到点头谋生创业。到陈炽昌的父亲陈后蒲(1840—1915),为三十世,讳世岸(仕陈),号辅仁,官章德三,取妻黄氏蜜娘,又娶黄氏淑仪。生六子,长双太,次祯锡,三弥坚,四炽昌,五炽潘,六炽纣,育一女。陈炽昌是陈后蒲的第四个孩子,生光绪乙酉年(1885),娶周氏、又娶刘氏,生子咏钿、咏鉴、咏鏮。

成立商号,光大家业

有了祖、父辈的奠基,陈炽昌在家人、族人的帮助下,也涉足茶叶,进一步光大家业,他又注册了一个商号叫“联成”。据1941年《福鼎茶厂厂家茶名册》列载,公司行业工厂名称:联成;主体人或经理人姓名:陈炽昌;资本金额(元)3000;姓名:陈炽昌;年龄:50;籍贯:福鼎;营业种类:茶;职务:主体人;公司行号工厂地址:点头;备注:联春泰联号。

当时,他在点头经营茶叶时,由于坚持质量为上,诚守信用,生意做的很好,营业逐年扩大。有一些小细节,颇能说明他的诚信经商之道。如春季茶叶开称时,他都是平等待人,做到老少无欺。他家茶行没有专门印制茶票,但用其自制用毛笔字书写的竹签,在点头街市可以用作银币进行流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茶农和茶贩,尤其对待拣茶的女工非常好,从不欠拣茶女工的工资。

清未至民国时期,福鼎茶叶主要运输至福州,因为福州是全国三大茶叶市场,茶多输至美洲及南洋群岛。这在《清史稿》中都有记载:“厥后泰西诸国通商,茶务因之一变。其市场大者有三:曰汉口,曰上海,曰福州。”

重信誉,守信用

陈炽昌也把茶输送到福州,其中有个叫杨老板的人,与他结交最为友好。他们间交往有段故事。受到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期间已购的茶中不能脱售,白毫银针也几乎无人问津,茶叶大量积压,不少茶商无力偿付债务,纷纷面临破产,致使不得不欠茶贩和福州茶会馆老板的债务;随着经济复苏,国内茶叶生意也好转,不少茶商很快就转亏为盈。陈炽昌首先想到的就把欠福州杨老板的债务给全部还清,而其他的茶商也有欠杨老板的钱,却没有还上,得到杨老板的赞赏。陈炽昌重信誉,守信用,再加上茶叶的质量一直保持很得好,后来运往福州到杨老板商行的茶叶,只要在茶箱上印点头陈广顺的字号,茶叶就可免检入库。

福州杨老板还聘请陈炽昌为福州茶业会馆当“掌盘代”,这职务相当于总管。因此,陈炽昌那几年生意非常红火,利润也高,据说一石茶就可以赚到5个大洋。

茶产业做大后,陈炽昌接着购置田产,开一间京果店,家业如日中天。

后来,他辞去“掌盘代”一职,从福州通过船回福鼎,他叫了九个挑夫,挑了九大石的钞票去银行兑换黄金和银元,装入“豆乳”瓮中,由于船老大勾结海盗,运到海上中途,财物被窃一空,致使陈广顺茶业受到重挫。

热血志士

福鼎有一大批热血志士,在福州接受早期革命教育,接受革命火种,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斗争,革命情谊悄然涌动。在福州福鼎会馆,陈炽昌借助从事茶叶生意做掌盘代身份,秘密保护当时的革命志士。他与在福州搞地下革命的黄淑宗、郑丹甫等人关系密切,经常资助资金和提供场所,进行地下组织活动。据说有一次国民党特务抓捕郑丹甫,郑跑到会馆,陈炽昌就叫躲到茶叶焙笼堆里,国民党特务追到茶馆里到处抄查,却没有发现,让郑丹甫躲过一劫。

公益事业

清代茶人大都热衷于地方公益事业,不遗余力,陈炽昌作为茶商,也不例外;

他的“陈广顺”字号,在福鼎《横溪桥碑》铭文众善士乐助缘金的名单中亦记载。横溪桥位于茶区柏柳横溪岭自然村,桥由溪流而得名,南北走向,原为石构虹梁式廊屋桥,抬梁式歇山顶,桥全长16米,拱垮15米,宽4.2米,桥廊面阔3间,进深7间。此桥处于四周环山的谷地中,一水自东向西穿过峡谷,桥两端砌石墙,铺石子路,南接点头、白琳等茶区,北往管阳乃至浙南地区,是茶乡重要的物资交换与输送通道。山地周围就是有百年以上的茶园,满眼披翠,空气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茶香。

据桥头碑文记载,横溪桥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为木拱桥,清嘉庆五年(1800)改木构为石构廊屋桥,分别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民国十三年(1924)重修。1996年又遭火焚烧,现桥重建为石头与木质结构,桥拱仍保持原样。

修建如此规模桥梁,与茶区地理位置和特色茶产业需要,有一定的关系。作为福鼎众多茶商中,陈广顺因茶起家,自然也要捐上一笔缘金。桥建成后,发挥它的交通要道作用,桥的廊屋成为过往行旅歇息的好所在,过桥歇脚喝茶,合计行程与商务,洗去劳累,精神爽朗,可以继续未完的旅途。

后人忆事

右二为陈炽昌,右一为梅伯珍,左二为吴观亥,左一待考证

据陈姓后人讲说,在其点头老家中街旧宅,找到一张老照片,是陈炽昌与另三位同乡的合影。照片拍摄点在福州,当时,福鼎茶商经常往来于榕城,在福州的福鼎会馆也在榕城设立,茶人有机会相聚在一起磋商茶业大计。

照片右二为陈炽昌,右一为梅伯珍(1875—1947年),点头柏柳人,号筱溪。左二为吴观亥,磻溪人,迁居于白琳,人称白琳亥。左一者,据上了年纪的长者认为是白琳萧家的人,具体姓名有待深入了解考证。

四位茶人分左右两边各二人而坐,背景是一张披有丝布的圆形台桌上,立着的一个花瓶。这四位人物都是清未至民国时期,福鼎茶界的骄子,相互之间还带有姻亲的关系,他们着长袍衫,穿布鞋,除了梅筱溪双手插进双袖外,其余三人都双手扶膝而坐。照片外框做了图案装饰,加盖有摄影店的字号,但四周边沿部分出现剥落。从人物服饰和摄技风格,都可以感受到这张照片的年代久远。

点头古街包括横街、中街、下街等几条旧街道组成,长达五六百米,保留有不少清未民初的民宅建筑。人们行走于古街,还可以寻找到旧时商铺店行的遗迹古风。陈炽昌旧居融入老街长长的年岁中,他因茶发迹创下一份家业,也是众多福鼎茶商履痕中的一个缩影。

来源:华茶号,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