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乡少年》:品茗闻香中自有乾坤在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茶乡少年》:品茗闻香中自有乾坤在

《茶乡少年》王一梅著读者出版社新蕾出版社

写童话的王一梅从《合欢街》里走来,玩着《校长的游戏》,唱着《童年的歌谣》,她用温情的目光回眸一望,回望故乡,回望童年,一边玩一边唱,“玩”出了童年的火花,“唱”出了童年的渴望,于是便有了她的“乡愁里的三部曲”。乡愁思绪尚未散尽,她的《茶乡少年》又横空出世。作为多年的朋友,我也感到非常吃惊,在佩服她笔耕不辍的同时,也在心里暗暗替她感到高兴。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她这本小说带着浓郁的茶香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已开始有微醺的状态了。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除了喜欢书,也喜欢茶。忙里偷闲,常常一杯香茗、一本书,便有如坐春风的感觉,《茶乡少年》正合我意。这是一本溢满茶香的诚意之作,是一本人与自然对话之书,是一本用爱编织的大爱故事。

刘绪源先生将儿童文学母题分为三大块:爱的母题、顽童母题和自然母题。《茶乡少年》非常自觉地涵盖了这三大母题,而且涵盖得不着痕迹,浑然天成。其最突出特色便是作品对“茶文化”的专业描述与渲染。对于我这个爱茶之人,也从文字中学到了不少高深莫测的制茶工艺,受益匪浅。可见王一梅定是和我一样爱茶,否则很难写出如此详尽且专业的细节来。同时也惭愧,认识她这么多年,直到读了她的这本书才知道她竟然对茶也是如此深爱,顿时有知遇“同好”的亲切之感。

透过文字,书里弥漫着的全是淡雅、清幽的茶香,翻阅这本书如品香茗,如听一曲古曲汩汩流淌,沁人心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对男孩吴羽峰的爷爷老吴制茶流程的细致刻画,这本书也如一道茶,经过十几道工序,温火慢煮而成,洋溢着满满的待客诚意。喝过工夫茶的都知道,要想品到好茶,茶叶选择极为讲究,仅仅选茶就可以列出几十条规矩来。茶叶种类繁多,不同的茶叶制作工艺复杂不说,其饮用方法更是五花八门,冲泡流程让人目不暇接。有的茶要煮,而有的只能冲,有的只能泡几秒,还有的可以一直泡着喝等等。冲泡之前还有暖杯,洗茶有“白鹤沐浴”,落茶称“乌龙入宫”,冲茶叫“悬壶高冲”,刮沫称“春风拂面”,倒茶有“关公巡城”,点茶“韩信点兵”,闻香“赏色嗅香”,品茶“品啜甘霖”等。为了泡出理想的效果,还有专门为泡茶而准备的茶具套装,有盖碗、茶海(公道杯)、闻香杯、茶杯、茶滤、茶夹、茶托、茶盘、茶巾、茶垫等。为了享受到这大自然的馈赠,人们可谓费尽心机,并逐渐形成了完整系统的茶道文化。王一梅正是为了让读者品到这道地道的茶,和茶农交朋友,细致入微地观察茶农生活,了解制茶工艺,体验茶的禅意,吸收了茶文化的精髓后,带着满满的诚意来创作。这道特殊的茶似乎让我们悟出些许道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还是留待读者们在书中好好去读,去品,去感受。

人与自然是儿童文学永远写不完的主题,《茶乡少年》也不例外。其特别之处在于对乡村勤劳、纯朴村民的描摹,人们自觉地与自然和谐共处,不因私欲而做出破坏大自然的事。孩子们也自觉地拒绝诱惑,当起了大自然的保护神。就连女孩张桐花的爸爸张麦秆,在生活极其困顿的情况下,也不捕杀国家保护动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理念似乎早已深深刻进了茶乡少年们的骨子里。那股太湖泥土的芬芳从小说开头便扑面而来,伙伴们挖芦芽的孩童之趣与大自然动静相生,其自然之趣、山水之趣,在小说通篇皆尽显露出来,为我们铺展出带着浓浓乡愁味道的童年回忆,给了我们猝不及防的“回忆杀”——那时候大自然是我们的舞台,爬树捕蝉、下河摸鱼,快乐到忘记回家的场景,再次通过王一梅之笔重回到我们眼前。这些场景如她的童话一般,舒缓而灵动,富有温情和诗意,耐人品咂。

儿童文学是爱的文学,这本《茶乡少年》以纯美为源泉、以爱为旨归,创建了一个纯粹性、理想性的儿童王国。张桐花家里有困难,吴羽峰和小伙伴们偷偷一起到太湖里挖芦芽卖钱帮助桐花;小丁宝懦弱胆小,吴羽峰自觉地当起大哥哥去保护他;严大萍家里的料红橘卖不动,吴羽峰主动帮她叫卖谈价格;吴羽峰的爸爸要把家里的料红橘果树砍掉,吴羽峰爬到树上“誓死”保护不让砍;丁宝爸爸意外去世后,吴羽峰还帮他家搞经济创收……这一个个充满爱心的故事看了无不让人动容。尤其是十年后,吴羽峰利用专业所学,给家乡带来了分拣茶叶的机器和自动炒茶铁锅,极大地解决了炒茶工艺水平不稳定的问题,缓解了制茶传承的大难题。即便如此,吴羽峰却初心不改,帮助一个有残障的孩子找到人生发展方向,实现了个人社会价值。爱就一个字,这个字被王一梅写得绚丽多彩、处处生辉。

非常赞同小说中炒茶大师罗琪的那句话:“做茶人,要有诚心、静心。诚心是对茶树有敬畏之心,要诚心感谢这一片大山;静心,就要像朱买臣藏书一样,一心读书,不管其他。”这句话蕴含着很深的禅意。正如王一梅写这本书,带着罗琪大师的诚心与静心,二十年如一日地积累,酝酿,发酵,最后才捧出一杯如此诚意满满的香茗,让我们忍不住沉醉其中。但愿孩子们也能和我一样,喜爱这本书,喜爱茶文化,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来源:北京晚报、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