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贵州茶文化考察之四】融入务川人民生命中的茶文化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2018贵州茶文化考察之四】融入务川人民生命中的茶文化


 “酒阑传碗舞红裳,都濡春味长。”这是黄庭坚《阮郎归》中关于黔茶的描写。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旧时为丹砂之地,有着丰富的茶俗文化,7月10日至11日,考察团一行来到“都濡”之地——务川自治县。


  考察团在大竹村考察古茶树  


古树茶的“忧”与“喜”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记述:茶在“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务川就在思州之内,有着历史悠久的茶种植和茶文化传统。

  古老的历史仍在沉睡着。黄都镇大竹村拥有108棵乔木型大茶树,其中33棵挂上“古大珍惜树保护牌”的牌子。这些茶树散布在村庄周围,或在田垄边上,或在山路两旁。为了引起村民的重视,当地村支书杨卫忠发动其他人进行了自发地保护,在树周围建立了木箱。但是如何让这些古茶树得到更好的利用,成了当地人的一块心病。

  宋代黄庭坚在得到黔州两饼都濡茶后,曾云:“土人不善制度,焙多带烟耳,不然亦殊佳。”大竹村现在依然存在加工技术不成熟的现象。大竹村的村民们会在春天发芽的时候取一部分茶叶做成本地的“土茶”,考察团对茶汤的味道无不感到惊奇,在当地村民并不成熟的加工技艺之下,茶汤仍然醇厚,回甘快而持久,有的学者称“有些普洱生普的味道”。

  看着这藏在山中的108棵茶树,既为它们无人问津感到惋惜,又为它们无人问津感到庆幸。一方面惋惜它们体现不出自己古茶树的价值,一方面庆幸于这些古茶树保留完好,在正确的保护下将焕发出不一样的生机。现在务川古茶树资源依然组团式分布在黄都、分水、泥水等地,现存有140多棵。贵州民族大学茶与茶文化研究院院长王芳看到这些散落在村中的古茶树非常激动,说道:“我要把好的技术加工人员请过来,再把从古就很有名气的务川大树茶品牌打响。”


  仡佬族制作的油茶


融入生命中的丰富茶俗

  “把铁锅烧热放入猪油,待油温升高之后,文火开始炒茶叶。再将炒好后的芝麻、大米、黄豆放入一起,加水撒盐,用木瓢来回磨,待茶叶溶烂之时,就可以吃茶了。”务川自治县仡佬族油茶非遗传承人田维江的后代王跃跃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仡佬族油茶是务川自治县当地人喜欢吃的油茶,2016年荣获“首届中国金牌旅游小吃”,而贵州只有四个小吃获得这一称号。演示完毕,王跃跃端上了炸米、麻饼、油渣等一起下茶。

  仡佬族油茶还是当地“三幺台”的必备茶菜。三幺台是务川自治县仡佬族人民在重大场合接待宾客的一项传统礼仪活动,席分三台,分别为茶席、酒席、饭席,每席均为9道菜,第一台为水果糕点和油茶、第二台为下酒的凉菜、第三台为佐饭的热菜。三台结束,酒足饭饱,宾主离席。

  

务川茶俗“三幺台” 


    除这些之外,务川还将茶用于祭祀、订婚结婚等关于生老病死的人生大事之中。茶,体现在务川人民的生活细节之中,真正地融入了血液里。


现代茶产业的发展道路

  务川自治县不仅有丰富的茶俗,现代茶产业的发展步伐也逐渐加快。鑫隆缘茶业公司基地中,粗老的茶叶经过一步步加工变成了粗细不同的茶粉,这些茶粉将运往湖北,加工成鱼饲料。负责人张仕权说道:“除了每年向贵茶集团提供200吨左右的绿茶,我们现在也在和贵大一起研发茶叶饲料,准备把茶叶往深加工发展。”

  务峰茶叶合作社的负责人田晓强则把务川本地大树茶的工艺结合太平猴魁工艺,研制了务川大叶茶这款茶,他说:“在史书上一直看到务川大叶茶的名字,但它具体什么样已经失传了,于是根据名字研究了中国相近的茶叶,才结合太平猴魁和本地工艺创制了这款茶。”目前,务川大叶茶销往贵阳、上海等地,因独特的造型和醇和的口感获得了不少人的青睐。

务川大叶茶


    在县内,以金科农业、鑫隆缘茶业为代表的茶企,除高规格建核心茶园基地以外,还将科学种植、规范管理技术向周边茶农传授,起到示范作用。

  天锻地造,雨砺风磨,形成了务川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务川自治县副县长李文波表示:“务川将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把茶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朝阳产业来重点打造,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做大务川茶产业,传承仡佬茶文化。”

  现代化茶叶加工车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