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给皇帝递了3000多字的奏折,只谈了茶务一个问题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他给皇帝递了3000多字的奏折,只谈了茶务一个问题

1896年1月,职任户部员外郎的陈炽呈递了《振兴商务条陈》。这件3000多字的奏折,前后只谈了茶务一个问题。在同时期官员们的奏折当中,这还是绝无仅有的。但奏折的重要之处并不在这里,而是在于它所阐述的是晚清第一个关于茶业近代化的改革方案。陈炽条陈具有时代价值。

陈炽是谁?

陈炽,字次亮,号瑶林馆主,江西瑞金人,光绪年间举人。

他是康有为的密友!有人说陈炽是19世纪60到90年代之间中国早期改良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也有人说他是早期维新派思想家之一。

从陈炽在《庸书•商部》中建议的“增设商部,筦以大臣,并立商律、商情、商平、商税四司”来看,他的“振兴商务”的一些具体措施,在甲午战争前就已经提出来了。

那么,陈炽呼吁“振兴商务”的条陈,为什么是专以讨论茶务问题出现的呢?

实际上这并非偶然。薛福成在70年代末就提到,“今华货出洋者,以丝茶两款为大宗,而日本、印度、意大利等国,起而争利,遍植桑茶,印度茶品,几胜于中国……”

对此郑观应也说:“就我夺回之利益数之大宗,亦有二:曰丝,曰茶。计其盛时,丝价值四千余万两,今则减至三千七八百万两,茶价值三千五百余万两,今仅一千万两”……

这就说明,从争夺国际贸易利权角度振兴商务,是陈炽条陈出现的另一个原因。在“丝茶二业”中,陈炽条陈之所以又选择了茶业,就在于晚清丝业的近代化在甲午战争前已出现了。中国制丝业结构以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给丝业的争“利权”创造了必要条件。而相比之下,茶业还像是静止着,经济近代化浪潮给这个大生产领域的影响时人很少察觉到。估计缘于此,陈炽挥毫疾书成他对改革茶务设想的条陈。条陈比较分析了清代茶业今昔的状况,“中国之茶务,昔盛而今衰,以出口之数多寡较之而了然可睹矣……”

清代老明信片 上海全安茶楼龙旗片

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条陈用暗示来提醒当时的中国人,茶业正面临着的危机,关键并不在“茶务之江河日下至于今日”,而是人们对这项“绝大利源”却还在“听其自生自灭”。

茶务“今衰”原因有三

陈炽认为,造成茶务“今衰”的原因有三点。

1

他国茶叶开始竞争国际市场。“印度、日本之仿种太多也。英国当日销中国之茶岁约三千余万,恐利源外溢,锐意收回,遂于印度亚山地方,以重价雇募中国茶师,教土人以栽种制焙之法,绵亘二千里,茶树成树。近复推广于锡兰一岛。参用新机制焙,无论制茶多少,色香味一律无殊。出口之时,不征税钞,专以贱值与中国争衡。上年出口之数较中国多至一半。泰西自俄罗期外,英、法、德、奥、意、比诸国,皆销印度之茶,无复饮中国茶者,以其价廉而物美也。当日美国销茶尤广,自日本广行仿种,亦减收出口税。以机器制成,美国之利尽为所夺。”

与中国争夺茶叶市场的,主要是印度茶、日本茶和锡兰茶。这三处茶因加工、批量生产环节上使用了机器,并且在出口时,或“不征税”,或“减收”税,这样在国际市场上就具有“价廉而物美”的竞争优势。

2

中国茶商只图私利,不愿联合为一体,与“洋商”竞争。“中国皆散商,洋商之抑勒太甚也。今中国之茶止销俄国,购茶者皆俄商,即英、德各国商人,皆与俄商办运者耳。自各国通商而后,中国富商大贾,尚能顾全大局,力与维持。惟千金数百金之小商,资本无多,只求速卖,于是搀杂伪质跌价争售之事起。”

中国茶商窝里斗的结果是自伤元气,外国人也就有了可乘之机。于是“洋商欺其愚儒,因而始则放价,继则故意挑剔,低盘割磅之弊生。每以一人掣动全局”。

3

茶农与中国茶商之间互相拆台。“山户与商人互相嫉忌,初辄抬价居奇也。茶自谷雨抽芽,采摘制焙而成,为时不过半月。粤商当日入山采买,知其急欲求售,勒价联帮,在所不免。山户日久知商人以贱价买之而高价卖之也,遂故抬其价,任意居奇。山户固不能不售,商人携银入山,亦复不能不买,比年遂多以高价买之山户,以贱价卖之洋商者。山户偶然获利,而茶商无一不亏,他日必致有货不能售。”茶农与中国茶商窝里斗的结果,让外国人得利,于是“皆洋人自行入山采买”,“此局一定,除一子口半税外,捐厘尽付东流矣”。

概括来说,这三点造成的后果是茶业利权被“攘夺”;中国茶商几乎就没有“获利”的;损失了部分地方税收。

英国一艘茶贸易船上,工人的工作场景和茶商交易的情形。来源:1892年英国《哈泼周刊》

如何才能扼制茶业衰落的势头,挽回利权?

对此,陈炽从生产、运输、交易、价格四个方面提出他的建议,用条陈所列的四个小标题说,是“参用机器”、“准设小轮”、“创立公栈”和“暂减捐厘”。

“参用机器”

生产方面如果说产业革命的重要特征是使用机器进行生产,那么,茶业的根本出路也在于机械化。条陈就引进机器问题,提到了两点:

一是改变旧式的生产工艺,即用“机器制焙”代替“人工炒焙”;

二是开发产品的新品种,即生产机制茶砖。

对于第一点,陈炽指出,印度和日本的茶叶用“机器制焙,精洁无伦”,可是中国茶就不同了,用“人工炒焙”,自然有“优劣粗细之殊”,而且“制茶之时,最畏阴雨,若连雨十日,茶芽将老。不能不摘,叶含水气,则以火烘之,甚则烟气熏人,色香俱变”。产品中优劣茶混杂。坑害了别人,也坑害了自己。

另外,使用机器还能提高生产效率,“一人可作十人之工”,这样“所出之茶亦愈广”。对于第二点,陈炽提到,“西商载茶回国,船行赤道之下,天气蒸郁,时阅二旬,茶之稍次者往往霉变。西人喜用印茶者,由印度至泰西计时减十日,则霉变亦稍稀也”。问题就出在霉变上,解决的办法就是采取有效的防霉变措施。

陈炽说,俄国人已在使用的一种方法还是应该学习的。“近日俄商在汉口、九江以机压茶末制作茶砖,如古者龙团、凤团之类。运至英、法各国,群喜购用,视若珍奇。”对中国来说,茶砖有两点可取。其一,“砖茶坚实,可储数年,虽由赤道经行,色香味丝毫不变”,这就解决了霉变难题。其二,茶砖是用茶末制作的,“茶末为中国下乘,视同弃物,而西国珍之”,中国制茶砖,使“弃物”变宝。两点综合,一处是利用“弃物”减少了成本,另一处是避免霉变增加了收益,真可以说一举两得。因此陈炽把引进机器仿制茶砖提到“中国收回利权之枢纽”的高度。

1908年,福建女子手工制作铁观音,由香港寄往加拿大,邮路清晰完整。经过杀青后的青叶,摊放在竹制的簸箕中,手工揉捻。

陈炽又建议,仿制茶砖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选募中外茶师各一人,密赴印度考验制茶之法”;接着,“购买机器,人山制造”,“以佳茶试办,仿小龙团旧式,精益求精”;最后,“试办有成”,就“酌提官款以为之倡,令富商大贾广集公司,多购机器,遍置出茶之地,驯至华茶皆机器所制”。陈炽强调,中国茶业生产使用机器,是“制焙之精同于彼”的最起码的条件。

“准设小轮”

运输方面晚清交通运输落后,影响了经济领域各部门的发展。对于茶业来说,没有新式的交通运输工具,也必然阻碍了茶业近代化向前推进的道路。

因此陈炽在以运输业近代化促进茶业近代化问题上,针对水运和陆运,提出了两点建议。

就水运来说,陈炽认为,政府应准许茶商购置小型拖轮。发展两湖运输。“华茶之美者,以安徽之婺源、江西之宁州、福建之武彝、湖南北之羊楼峒等处为大宗。而婺源、宁州茶船均须度都阳,湖南北之茶大半须度洞庭,往往茶市届期,阻风一二十日,后到之货多受西人抑勒,亏折不支,亦有日久茶味已变者。四省茶商屡请自置小轮,在湖拖带,以免逗留。而地方辄以无据之言横相阻挠。其实捐厘一切已在山内征收,出茶卖茶均有定地,何从偷越,徒苦商民而已。宜准令各商在鄱阳、洞庭两湖置轮拖带,或由宫设立,酌收其资。惟四省茶船将及万号,每湖必有小轮船十号,梭织往来,然后茶市不致后期。”

就陆运来说,条陈建议应铺设“武彝至厦门”铁路。“由武彝至厦门,水陆程途亦多艰险,如能修一铁路,则运费日省,商务日兴,其所关均非浅鲜也。”晚清,为发展矿业而修筑的专线铁路是有的,如唐胥铁路,但提出为发展茶业而修筑一条专线铁路的,大概也只有陈炽一人。只是要铺设“武彝至厦门”线,还是与现实有很大距离,就是说,毕竟太超前了些。

“创立公栈”

交易方面“合散为总”,是条陈针对改革旧的中外交易方法提出的重要主张。它的目的就是要消除”西商之敢于抑勒者,皆由中国散商太多跌价抢售之故”这一弊端。具体措施是,在各商埠“创立公栈”。

陈炽说,设“公栈”的意见,已有人提出过,即1894年时,“备悉商艰”的湖南巡抚吴大澄曾“拟集商股为总行,西商抑勒,即由总行购买,自运外洋”,但茶商不同意设“总行”方案,这样“众商禀覆,请抽小费。立公栈,散商各图自便”,后来因“官不悉商情,不能主持定议”。两种意见都被搁置起来。“议亦无成”。陈炽认为。“此公栈之说,即潜移默转合散为总之根也”。所以“创立公栈”,作用甚大,“华商气象为之一新,大局有转移之望”。

在陈炽看来,“公栈”应该具有三个要素。

1

必须有“极宽广”的存货场地,“可容数十万箱”。

2

必须有收存货物的特权,“令茶船至埠之时,皆运存公栈,不准一箱先入洋行”。

3

必须有总体上管理议价的权力,“议价时可东可西,由吾操纵,散商抢售不顾大局者,公栈得而罚之”。条陈中还建议,具体实行时,可以先“令江汉关道晓谕诸商,设立公栈”,“然后九江、上海、厦门等处仿照办理”;“公栈”需要投资建造大存货场地,可以“每埠酌借官款十万金”,这笔官贷款在“公栈”营业“卖茶之后,按箱扣还”。中外通商以后,中国茶业也就有了本庄和洋庄两部分。本庄是从事国内交易的,分茶行和茶店。洋庄是从事中外交易的,分土庄和路庄。茶行是中间商,产地市场茶叶买卖必须通过茶行,茶行再把茶叶客商运来的毛茶介售给茶店、土庄,或是外地的客帮,佣金多寡各地不同,一般取4%。茶店是经营零售业务或对邻近地区的批发业务。

土庄是商埠茶商在商埠开设的,它把内地运来的毛茶经过人工加工、包装,制成箱茶,售给外商。路庄是内地茶商在茶叶产地开设的,它就地把毛茶制成箱茶,然后运到商埠,售给外商。为了区别,箱茶也就有了“土庄茶”和“路庄茶”的叫法。条陈里提到的,“洋商于百箱中捡出一箱劣茶,余均以劣茶定价”,指的就是这种箱茶。当时。土庄和路庄都是直接售给外商,借陈炽的用词,我们可以把这叫做“散商”交易制,“跌价抢售”这种不顾大体的坏风气是旧交易方法直接造成的。设立“公栈”,实质上就是以“公栈”交易制取代“散商”交易制。陈炽提出的“公栈”必备的三要素之一,已规定了土庄和路庄再不能直接售给外商了。必须经过“公栈”中介方可成交,所谓“抽小费”,也就是“公栈”从中要抽取一定的佣金。

清代道光13年茶税票据

显然。“公栈”是同茶行一样的中介贸易机构,二者无非有国内交易和中外交易的区别。中外贸易这个特定的经济领域,必须由政府参与才能正常运转。“创立公栈”,就是让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在中外茶叶交易中体现出来。正是有了这个前提条件,“公栈”自然也就能够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可是设“公栈”主张似乎并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也许政府实在是连“十万金”建存货场地的款也贷不出了,也许是其他别的什么原因,以致到清亡也没见某商埠中有“公栈”设置。这种中外茶叶交易的中介机构,在民国是存在的。不过它的名称是叫“茶栈”,如1924年在上海开业的恒丰永茶栈。

“暂减捐厘”

价格方面在开放的国际市场中。有一个制约经济运行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经济机制,就是价格机制与竞争机制。这表明,价格与竞争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陈炽从感性上己认识到了这一点。

条陈指出,“西人喜用印茶者,岂不知印茶之不若华茶哉,贪其价廉耳。印茶之廉,由于参用机器者半,由于不征税钞者亦半。华茶则税钞不能议减,捐厘方且议增,是驱之用印茶也”。中国在国际茶叶市场上竞争失利,一个原因是生产落后,另一原因就是价格高。直接造成中外茶价反差大的,又是税收。因此,一条税收——价格——竞争连线是永远存在着的。陈炽提醒人们,“刻华茶销路已减其半,及今不急思补救,日后将无茶商,既己无商,税从何出”。

怎么补救?

条陈建议,“内地厘金及各项山捐、箱捐、善堂捐外销款项,均请一律暂减三成,埃他日茶务复元,再行规复”。当然,陈炽的建议还是留有余地的,他没有要求采用“不征税钞”的办法,而是提出“暂减三成”法。他认为,“税厘之短绌”,并不在这减掉的“三成”税收,只要“商务日兴”,就会“税务日旺”,“捐厘减一分,华商多一分之生气,即增一分之利源;洋商买一分之便宜,即广一分之销路”,所以应该看到。只要茶业“日渐振兴”,那么,“每岁仍销至五千余万两,即不必规复旧额,而已多收一半之捐银矣”。

英国国家航海博物馆收藏,广州十三行街景(细部)

陈炽条陈具有时代价值,不仅在于它从经济变革角度提出了推动茶业近代化的改革措施,更在于它还把茶业近代化过程中面临的社会问题揭示出来。概括来谈,条陈认为:

(一)必须清除不良习气。中国茶商之间的勾心斗角以及茶农与中国茶商的相互拆台,是茶业中存在不良习气的典型表现。“搀杂伪劣跌价争售”,“勒价联帮”,“抬价居奇”,如此等等,这不仅“败坏市面”,严重的是当中国商农们还在挖空心思搞窝里斗时,“洋商”无形中在交易场上便处在了有利位置,等到两败俱伤的商农们又“相率以至贱之价哀求洋商购买”,这个时候,“利权”已被“洋商”不费力夺走了。所以陈炽呼吁,“茶商山户一气呵成,当日勒价抬价诸弊端,亦不禁而自绝矣”。

(二)必须抛弃落后意识。中国“官商隔膜已久”,是茶业中存在落后意识的典型表现。当时有人曾提出,为了“合散为群”,可以实行“增立引票”措施。陈炽认为,实行茶引制确定也是一种好办法,但由于“引票”是以限定运销区域为前提的,在“官商隔膜已久”的情况下,“骤兴此议”,各地必然大多“假手吏管”,“鱼肉亦意中事”。所以茶引制还不能作为“公栈”交易制的一种辅助手段。这仅是“官商隔膜”给现实茶业带来危害的一例……要夺回“利权”,消除“官商隔膜”也是当务之急。

1825年十三行的茶叶贸易

陈炽的条陈反映出,“当此积疲积困水深火热之时”,实现茶业近代化是项非常艰难的事业,它既需要各业的相互配合,也需要社会意识的更新。

从这方面进一步来看条陈的时代价值,那就是,它以事实告诉人们,茶业近代化还包括变革社会风气和社会意识这一重要内容。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陈炽的茶业近代化改革方案》陈勇勤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