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倚邦茶山调查报告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1956年倚邦茶山调查报告

本文节录自云南省历史文献研究所藏《版纳勐旺象明(倚邦)社会情况调查》(油印本),无著者姓名,无出版时间(文中有“1956年至9月初止”语,可推知调查时间为1956年)。原件漫漶不清之处甚多,虽经多方比对,各项数据仍有错误之处,唯本文是已知当代对倚邦茶区最早的茶叶调查材料,弥足珍贵,故特录于此,以待将来作进一步考证。

一、象明的茶叶历史

象明在历史上就是著名茶区。西双版纳历史上的五大茶山,象明独占三山半,从前攸乐山一山和易武一山半的茶都在此集中,约在民国十三年至二十三年间(1924—1934年),茶的最高年产量是2200担(每担合今127市斤),茶的质量好,味淡色青,茶名“竹叶青”。每年除由专设的管茶头人——“管茶”,收缴送给清朝皇室的贡茶120斤外,还有送给在滇官吏的官茶若干斤。清光绪二十六(1900年)、二十七(1901年)两年,每年送到思茅官府的“二水茶”就有2000斤。清政府还在倚邦设有专门检验贡茶、官茶的“茶局委员”。倚邦土司在解送贡茶、官茶时,解票上的行文是“世袭倚邦土把总兼钱粮茶务事曹”。在访问开过茶庄的60多岁老人史清川和其他老农民时,他们说,清代时,此地已有四大茶庄,民国二十年(1931年)前后,倚邦街有十多家茶号,每年至此运茶的茶帮有几百人。他们还说,从前此地很少种粮食,粮食靠普文等地供应,农民都自称“茶民”。茶号每年将收购的茶叶加工制成方形砖茶或圆形团茶,每小砖或每小团重七两八钱,五小砖或五小团为一小筒,二小筒为一大筒,共重四斤四两。外运时十二筒装一箱。清末茶叶价甚贵,“大洋一元只购得细茶三四斤”;民国元年(1912年)前后的两三年间,道路不通,茶叶销路停滞,茶号倒闭改业,茶号只剩“宋寅号”一家,因之茶价甚贱,“大洋一元可购二十余斤”,茶税亦减少。民国九年至十二年间(1920-1923年),交通畅通,茶叶销路日广,茶号增至十余家,但茶税加重了,茶商制茶的质量随之变次。


约在1943年,倚邦茶商运茶试销香港。香港市场喜茶味浓的,倚邦茶味淡,销路不合,且香港茶商“卡价”,运出的茶叶只够食宿运费。继后抗日抗争影响,道路不通,茶叶不能销售,盛极一时的倚邦茶业至此停滞,茶商改业,茶园荒芜,茶树无人管理死亡过半,茶农放火烧山改种粮食,过去的大茶园现已变成大森林,今森林中还有残留的茶树。从第一村茶园来看,保持一部分茶园、未荒芜的只有“管茶”后裔叶桥安家和大桥头滕家的茶园。据不完全统计,共有茶树106580棵;种茶的(凡种有一点茶的都计算在内)共有508户,占总户数的59.7%,人口共2610人,估计年产2773斤(有人说不止此数)。

解放后党和政府大力扶持茶叶生产,三分之二的残留茶园已经恢复,发动群众新种茶树4333棵,茶产日有增加。据茶叶公司收购站统计,1954年收购的是3000余斤,1955年收购的是9000余斤,1956年至9月初止已收购19000斤(其中第五村、第六村卖入易武收购站部分尚未计入)。解放后茶叶产量是成倍的增加,但距离历史上的最高年产量还很远,目前还不及最高年产量的十分之一。

二、占有茶园的情况

目前象明6个村共有茶园面积265.1石。其中占总户数7.4%的头人,占有茶园的面积是177.9石,占茶园总面积的67%。在头人中,占总户数1.6%的汉族头人(保长以上),即占有茶园总面积的32.2%;占总户数3.5%的“本人”,占有茶园总面积的34.9%;其他民族头人占总数3.3%,都没有茶园。

占总户数91%的农民仅占有茶园面积87.28石,占茶园总面积的33.8%。占总户数17%的汉族农民占有茶园总面积的7.9%;占总户数33.1%的“本人”农民占有茶园总面积的22.2%;占总户数8.2%的傣族农民只占有茶园总面积的3%;占总户数19.6%的其他民族农民,都没有茶园。

从倚邦街第一组、第三组的典型调查来看,55户共有茶树6650棵,产量13300斤。占总户数7.2%的“本人”头人3户,占有茶园茶产量8260斤,占茶叶总产量的69.6%,每户平均产量2753斤;占总户数87.7%的农民,仅有茶树2520棵,产量5040斤,占总产量的27.7%,每户平均产量为98.8斤。当中占总户80%的汉族(44户),占有茶树1050棵,产量2100斤,每户平均47.6斤;其中占有1000斤产量的有1户,占有500斤产量的有1户,无茶园户占总户数76.3%(计42户)。“本人”7户占有茶树1470棵,产量7564斤,占总产量的2.7%,每户平均222斤;其中有1户占茶叶产量2160斤,1户占有1800斤,没有茶园的5户。合计51户农民中只有4户占有茶园,47户农民没有茶园,占总户的77.2%。


三、茶园的典当买卖和茶园出租

茶园的典当买卖同土地一样,在很早前就发生了。有些山地内就包括有茶园,买卖土地也就买卖了茶园,近十多年来农民之间也有互相买卖、出租茶园的情况,茶园的租额是根据茶叶产量定租的,租茶园要负责刈茶园。

还有茶叶分红的古规,采春茶是茶园主与采茶者平分,夏秋茶茶主得三分之一,也有请工采茶给工资的。

在抗日战争后,国民党曾搞过一次恢复茶园,叫群众去开山种茶,但群众刚一动土,山主就来阻止,于是恢复发展茶园就此告终。

解放后,直到1953年,山主还是把持山林,不准别人开垦刈茶。

1953年我政府对茶园主进行教育,号召农民种茶刈园,在农民的压力下,茶园主勉强交出部份荒芜的茶园,1953年后群众开始刈园种植新茶。农民得到了实际的利益,茶园已逐步的刈复,因此,1954年后,茶叶年产才能成倍的增加。

象明各民族各阶层占有茶园情况——面积单位:石(以谷种面积计)


来源:茶业研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