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化茶园耕作与土壤管理技术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白化茶园耕作与土壤管理技术

态、增加土壤养分有效供应量,为茶树生长创造良好墒情,主要任务有土壤耕作、除草、施肥和保墒。

园 地 耕 作

合理耕作是改善茶园土壤状况的重要措施,可以改善土壤微域生态,为茶树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提高茶树生长势。

1. 浅耕除草

茶园浅耕的目的是清除杂草,疏松表土,改善表层土壤微域生态。浅耕深度一般在5 cm左右,可结合追肥、培土进行,同时及时清除茶园周边杂草荆棘。一二龄未封行茶园做到有草即耕,每年需除草六七次。

由于幼龄茶园种植当年根系扎土不深,高温季节前浅耕要及早进行,避免耕后即遇干旱。成龄茶园则分春前耕、春后耕和夏秋耕。春夏浅耕时,要把根颈部的枯枝烂叶清出放在行间,以便腐解;秋冬浅耕时要将根部用肥土壅培,以防冻害。

2. 深耕翻土

幼龄茶园因种植前已经深耕,当年可不必深耕;成龄采摘茶园一般在秋冬结合深施有机肥时深耕,隔行隔年轮换;改造茶园则可结合施基肥进行。深耕深度一般10 cm左右,宽度不少于20 cm,结合基肥施入时深度稍微增加;深耕不要太靠近茶树根颈部位,宜以茶冠外缘下为起始线。

茶园机械深耕作业

3. 覆盖保墒

茶园地面覆盖是茶园墒情保护的重要管理技术措施,覆盖材料可采用稻草等秸秆、砻糠、柴草、青草、修剪留下的茶枝及茶园耕作的杂草,覆盖厚度一般干草不超过1.5 cm,鲜柴草不超过3 cm。新种茶园在种植时覆盖,成龄茶园在寒冬来临前或高温干旱季节来临前进行覆盖。一般草物铺在行间,可不压土;砻糠等细碎材料,则应在覆后盖土,防止风吹雨打而流失;茶园杂草则须翻转,防止复活。

茶 园 施 肥

白化茶作为一个特殊的种质群体,对肥料需求的特殊性表现在大量使用速效化肥能提高它的叶绿素含量,导致白化不充分或提前返绿;施肥不足或过分依赖有机肥,导致磷钾肥比例上升,增强其生殖生长势,造成大量开花,反而影响产量提高。

(一)施肥原则

白化茶园用肥除按照“突出有机肥、提高施肥量、增加基肥比重、强调绿色安全”的原则外,还须考虑施肥对“白化—返绿”和“生殖—营养”生长平衡的影响,因种择肥、因树择肥显得十分重要。

1. 成龄茶园春茶前控制使用氮肥

白叶1号等品种使用无机肥后,尤其是氮肥后,往往导致芽叶不变白或白化程度不高或提前返绿。因此,成龄茶园应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考虑到只采春茶,因此全年只施基肥,并把施肥时间提前到秋季甚至春茶结束、修剪后进行;幼龄期内由于以育冠为主,不用担心影响白化,同时氮肥可促进新梢发育,因此不限制施用。

2. 控制磷钾肥使用

白化茶生殖生长较常规品种提前,高磷钾比的有机肥使用可导致开花结实。因此一般增加氮肥使用量可满足提高树势的需要;对肥种反应不敏感品种,则可参照常规品种相似方法。

(二)施肥量

白化茶成龄园施肥量参照同龄常规品种大宗茶园,全年采大宗茶园年施肥量标准一般按上年每100 kg干茶产量施10~15 kg纯氮确定,氮、磷、钾三要素之比为4:1:1,冬基、春追、夏秋肥量比例按4:3:3分配,考虑到增产因素,基肥提倡亩施100~150 kg菜饼,可满足茶树生长要求。

大宗茶园亩产100 kg干茶相当于白化茶园春名茶产量5 kg。据此,白化茶园每千克干茶产量应施纯氮2~3 kg。考虑到白化茶园只采春茶,氮肥过多易导致白化茶白化不显,而全部有机肥又会造成生殖生长旺盛,因此白化茶园施肥除在季节上合理安排外,提倡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冬基、春追、夏秋肥量比例按6:2:2分配。一般施肥水平控制在每亩施菜饼150~200 kg水平,有机肥水平略高于常规品种茶园。

(三)施肥方法

茶园施肥分为基肥、追肥,以固态肥为主,有条件的方提倡使用液态肥。

1. 基肥

基肥施入要掌握“适当深施”的原则,一般应施在茶树根系附近10~20 cm深度。平地茶园在树冠下沿两侧开沟,或留在树冠一侧开沟、每年轮换一次,坡地茶园在茶行上方开沟施肥,梯地茶园施肥沟应在里侧。

茶园深施基肥

不施底肥的新种白化茶园,种植当年秋后应施基肥,肥种选择可能致病性杂菌少的菜饼或商品有机肥,肥量为成龄园的三分之一左右并配施20 kg的复合肥,离根部20 cm外开沟施入;次年增加肥量至成龄园的一半,肥种可与成园一样;已施底肥的新种白化茶园,种植当年秋后可不施有机肥,补施20 kg复合肥;次年开始施用基肥,肥量至成龄园的一半,肥种可与成园一样。

2. 追肥

追肥一般以速效肥为主,包括氮、磷、钾等各种大量元素化肥、复合肥以及其他适用微量元素肥。与常规品种茶园显著不同的是,成龄园春茶前“催芽肥”坚决不施。追肥在春茶后、秋茶前分次施入,严冬区域突出春茶后使用,其他区域应突出秋茶前追肥。采用条沟方法施肥,沟深约10 cm,边施边覆土,防止肥料挥发。

本文节选自《低温敏感型白化茶》,王开荣、吴颖、梁月荣、李明、张龙杰、韩震 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来源:中国茶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