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育有什么神迹,陆羽在《茶经》里居然“拍了拍”五次?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杜育有什么神迹,陆羽在《茶经》里居然“拍了拍”五次?

陆羽撰写了开天辟地首部茶叶专著《茶经》,历代尊称“茶圣”,他取得成就是因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西晋的杜育就是陆羽上位“茶圣”之尊最重要的人梯。在《茶经》这部仅有7000余字的经典著作里,陆羽就连续提到他5次。杜育到底有什么神迹,被陆羽再三“拍了拍”呢?

杜育写有一篇《荈赋》(荈即茶),是历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文中写到,初秋时节,人们成群结队在野外山岗的茶园里采茶,然后选用岷山之水煎茶,用越州茶具喝茶,这是一场现采、现煮、现饮的欢乐茶会。全篇文辞优美,赞颂了国家地沃物丰,生活美好的自豪。在文学史上,茶第一次作为主角闪耀,推手就是杜育。后人也纷纷将杜育与陆羽并提。宋代苏轼在《寄周安孺茶》诗中写道:“赋咏谁最先,厥传惟杜育。唐人未知好,论著始于陆。”宋代吴淑《茶赋》点赞道:“清文既传于杜育,精思亦闻于陆羽。”也就是说,以茶为文最早的是杜育,可见《荈赋》在茶史上的地位。

据史载,杜育(?—311),字方叔,河南襄城人。幼年有神童之称,成年后“美风姿,有才藻”,时人号为“杜圣”,历任太守、右将军、国子祭酒(即最高学府主管,相当于教育部长)。西晋初年,皇后侄子贾谧组织了“金谷会”,会员24名,号称“二十四友”,经常在全国首富石崇的“金谷别墅”聚会,著名作家潘岳、左思、杜育等都是会员。这是一个在当时影响全国拥有权势、财富和舆论的团体组织。

《荈赋》这样写道:灵山惟岳,奇产所钟。瞻彼卷阿,实曰夕阳。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露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瓯;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沈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若乃淳染真辰,色绩青霜,白黄若虚。调神和内,倦解慵除。

开篇“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就有高山出好茶的意思,“瞻彼卷阿,实曰夕阳”,远望蜿延的山坡在夕阳映照下,茶树满山遍谷“弥谷被岗”,阳光充足(夕阳)、土壤肥沃(丰壤)、雨泽露润(甘露)的宜茶环境,自然出产好茶,因而饮后有神清气爽、困除倦消的功效,“调神和内,倦解慵除”。

文中首次写到采摘秋茶、首次提到煎茶选水、首次选用陶瓷茶具,更让我们首次见证了当时煎茶“沫沉花浮”的茶汤特点和隆重的饮茶仪式。此文几乎搭建了陆羽《茶经》三卷的基本框架。也就是说,杜育之文已经反应了当时完整的从茶山、茶园到采茶、选水、选具、煮饮、品赏及其功效的茶事活动全过程,可惜的是此文散轶不全,现在流传的是辑录的残篇。

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提到舀水或舀取茶汤的用具,“瓢,一曰牺杓,剖瓠为之,或刊木为之”,是用剖开的葫芦(瓠)制成。他引杜育《荈赋》句子:“酌之以匏”,并解说道:“匏,瓢也,口阔,胚薄,柄短。”杜育所谓的“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意思是饮茶的仪式很隆重,效仿先贤公刘的庆典以匏饮酒之法(公刘是古代周族先祖)。

宋《茶具图赞》中的瓢(胡员外,名惟一,字宗许,号贮月仙翁)

陆羽对茶碗要求很高,推崇越州的青瓷。他在《茶经》“四之器”引杜育《荈赋》:“器泽陶简,出自东瓯”,并指出:“瓯,越州也,瓯,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已下。”杜育文中提到了最早的瓷器茶具,就是兴于魏晋盛于唐代的越州青瓷。陆羽欣赏越州瓷的青色“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更能衬托茶汤的颜色。

越窑青瓷茶碗

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连续两次提及杜育。陆羽煎茶选水的标准是“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引杜育文句“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为“山水上”注解,即泯山之地的清泉;煎茶要求“汤花”的色泽白色,描述汤花的术语就直接采用杜育文句“沫成华浮”中的“沫”和“花”(华)。《茶经》将汤花“沫饽”细分,薄的叫“沫”,厚的叫“饽”,细轻的叫“花”。陆羽强调的汤花色泽复制了杜育文句——《荈赋》所谓“焕如积雪,烨若春敷”是也,即汤花白色如积雪,明亮如春花开。显然,陆羽“煎茶法”是杜育“煎茶法”的升级版,对汤花沫饽的要求也基本相同。

陆羽第五次提到杜育是在《茶经》“七之事”中,他列举了唐代以前的名人饮茶史料就提到杜育之名,却不列他《荈赋》的有关文字,可能是文字已经前述的原因。

杜育煎茶取水“水则岷方之注”在岷山之地,也就是说这次现采、现煮、现饮的茶会活动标注的地图位置在川蜀,自然采摘、饮用的是蜀茶。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茶烹于所产处,无不佳也,盖水土之宜”,即指当地茶叶用当地的泉水煎茶得“水土之宜”为佳。

西晋流行蜀茶,当时的张载称蜀茶“芳荼冠六清,滋味播九区”,孙楚认证的“原产地证明”《出歌》有“姜桂茶荈出巴蜀”,所以当时的四川大妈在京城洛阳卖茶,应该也是蜀茶(《茶经》“七之事”傅咸条目)。西晋后三五百年的唐代,蜀茶仍旧流行,有“蜀茶南走百越,北临五湖”(杨晔《膳夫经手录》)之称。“蜀茶”与“越碗”在唐代曾经是标配,几乎与杜育在文中首倡的一脉相承。唐代孟郊有诗句“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蒙茗,蒙顶山茶),施肩吾《蜀茶词》“越碗初盛蜀茗新,薄烟轻处搅来匀”。

唐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煮茶部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里,人们的饮食习惯其实没有多少改变,只是因为人口增加,要求的食物品种更丰富、原料更高产而已,吃来喝去的米、面、肉类、蔬菜、饮料……几千年了人们至今仍旧这么消费,跟“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朝代更替几乎没有关系,茶叶喝了几千年,可能还要继续喝上几千年。西晋的茶叶史料少,是由于西晋仅50年历史(266—316),但是仅凭“二十四友”中张华、左思、杜育、刘琨的饮茶史料和前述的其他零星史料,就可以想见西晋时代,茶在中原上流社会受追捧的程度,也就是说中原饮茶不会因为西晋后的改朝换代而断绝,显然比一般认为的“中原流行饮茶是唐代禅教兴茶而起”其实已经早了几世纪。

来源:中国茶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