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嘉木,其叶有真香。雨后初霁的汉滨区大竹园镇马泥村,云海翻涌,青山如黛,如同一幅春日美丽乡村的诗意画卷。山脚到山腰间一垄垄茶树宛如玉带一般环绕着大山,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采这季茶,每人差不多能挣万把块钱。”比起这春色,茶农爽朗的笑容和鼓起的腰包,更加让人欣喜。
走进大竹园镇马泥村盛明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漫山遍野的茶树为山坡披上了绿装,茶农挎着竹篓在茶垄里穿行,巧手如梭,一颗颗嫩绿的新芽从指间不停地采摘到腰间的茶篓里,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对于茶客们而言
春天的记忆是从一杯好茶开始的
如何做一杯好茶?
“要按照标准采摘芽头,采的时候不能掐,掐的话不卫生,水分也没有了。采得好,做得优,这样就会茶香四溢。”茶园内,茶园负责人邓庆丽正嘱咐工人严格要求标准采摘芽头,也道出做出一杯好茶的“密码”。
“采茶就是与时间赛跑。”清明过后,气温一天一个样,一夜时间足以让茶树萌发寸许嫩芽。这样的“速度与激情”,每天在邓庆丽的茶园上演。在邓庆丽看来,采茶不仅是收获,也是需要全力以赴的竞赛。
邓庆丽与茶结缘要追溯到1998年,那时候村里面没有茶叶加工厂,村民要把鲜叶拿到集镇进行加工,由于交通不便,一来一回非常耗费时间。在当地村干部的动员下,在外做生意的邓庆丽决定投资10万元在村上建立一个茶叶加工厂,解决群众茶叶加工难题。
好山好水出好茶。大竹园镇马泥村生态环境好,海拔落差大,山间常年云雾缭绕,茶树所生长的地方土壤肥沃、日照时间充足,所产出的茶叶口感更加醇厚、耐冲泡、回甘度好,古时候就是贡茶生产地之一。
山上采茶忙,山下忙制茶。在盛明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茶叶加工车间,制茶生产线不停运转,鲜嫩的茶叶经过晾晒、杀青、炒干、理条、提香、分级等工序后,变得翠绿显毫,空气中弥漫着春茶的清香。
坚守匠人初心,用心做一杯好茶。在种茶过程中,邓庆丽坚守生态有机茶园理念,坚持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确保鲜叶品质。在制茶过程中,邓庆丽严把每道制茶工序,时间精确到分到秒,确保茶叶口感。
“味道确实好,每年都要买个几十斤。”本地消费者曹安保告诉笔者。而像这样的客户,已遍布西安、新疆、深圳等城市。
如何让茶叶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让更多的群众能够受益?邓庆丽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那时候茶叶品质好,但是没有形成规模,村民自己拿出去销售,卖不上好价钱。”邓庆丽感慨地说。秉承致富不忘乡亲的初心。2000年,邓庆丽决定回到家乡发展茶产业,依托自有茶园和流转土地发展茶叶种植500余亩,注册“临河村”茶叶品牌,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茶产业,带动周边20余户村民增收。
“接下来,合作社一方面将加强茶园基地的管护,加大对采茶工人的培训,提高采工标准。另一方面,加强茶叶车间规范化建设,从种植、开采、加工到销售一条龙生产,让更多人品尝到汉滨富硒茶,带动更多群众增收。”邓庆丽信心满满地说。
来源:汉滨融媒,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