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业大学教授蓝增全 成为古茶树的老朋友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西南林业大学教授蓝增全 成为古茶树的老朋友

走进位于西南林业大学的世界茶树原产地古茶树资源展馆,映入眼帘的是圆圆的、粗细不一的树桩;展览墙上,茶叶被制成标本一一悬挂,上面记录着茶树名、地点、经纬度、树型、高度等信息,标本下方的桌台上,关于茶的各类书籍整齐陈列。“这里的每一片茶叶、每一张照片,都是大伙出去调研带回的珍品。”说起茶的话题,西南林业大学教授蓝增全娓娓道来。


蓝增全在梁河县考察古茶树

结缘

就读茶专业纯属偶然

虽是古茶树的老专家,但蓝增全与茶结缘却属偶然。坐下细谈,头发花白的蓝增全品着茶,说起了和茶的渊源——1980年参加高考,当时报志愿,他不愿学农,想学工科、理科、医科,当得知被云南农业大学茶叶专业录取,心里有些失落。但经过班主任的开导,考虑到能够免费就读,他服从了录取安排。

当时茶叶专业要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茶树栽培学、制茶学、茶叶审评等课程。作为一名好学生,蓝增全秉持着认真的态度完成课业,有时跟着老师们徒步10多公里到茶园。老师们治学严谨,蓝增全耳濡目染,始终不敢有懈怠,四年下来总成绩不错,毕业后被分到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原科委(现州科技局),负责管理项目。

本以为再也不会和茶打交道了,直到有次在老师家,蓝增全偶然喝到了一杯茶,和以前在老家喝的茶味道截然不同。望着杯中舒展的茶叶,回味着唇齿留香,他开始对小小茶叶产生好奇,氤氲的茶香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结合多年的专业所学,他不禁琢磨起来,小小茶叶从香气到形状,竟然可以如此多样,真是值得探究。

寻迹

摸底摸清古茶树资源

后来,蓝增全被调往西南林业大学。虽然一直从事管理工作,但他仍时时刻刻挂念着他的专业,关注着关于茶的信息。“世界90%的古茶树资源在中国,中国90%的古茶树资源在云南。尤其是云南拥有大量野生茶树群落,这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一棵茶树的成长需要很长时间,而支撑其生长的生态系统需要更长时间,所以,蓝增全带领团队遍访古茶树,通过现场观察、样本研究,用一棵树木、一个群落,努力搞清楚生态系统的“来龙去脉”、古茶树生长的密码。知道得越多,他心中越感觉使命催发——云南有那么好的古茶树资源、深厚的茶文化,怎能对此不闻不问?

2017年,西南林业大学加大了茶研究的力度,积极促进古茶树相关研究的开展。赶上了好时机,蓝增全全身心投入到对茶的研究中。他带领团队广泛开展古茶树资源和茶生态考察,系统掌握中国古茶树资源分布格局和面积、株数,并探索建立了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古茶树资源可视化大数据平台,为资源收集、资源保护和民众意识的提高提供帮助。

虽然摸底工作是基础性的、异常艰苦的工作,但这正如古茶树要向上生长,就必须向下扎根、不断繁茂,将根系牢牢嵌入丰沛的土壤中。只有拥有足够多的样本量,才能掌握基因信息、种质资源,为下一步选育良种打下基础。2019年11月,蓝老师带着学生们去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千家寨考察古茶树,他们翻山越岭,登1600多级台阶,才到管护站平台。沿途甚至会遇到蛇、熊等野生动物,非常辛苦、危险不断。

进入山林,他们要配合完成树径、树幅等指标测量,蓝增全团队成员陶燕蓝回忆:“每次出差基本都是起早贪黑,爬山涉水采样,晚上回到住处要压标本,记录数据。”在学生们心里,蓝增全安静、沉稳、随和,无论是野外考察,还是课题研究,蓝老师都能专注于问题,不怕麻烦,不怕困难,但再辛苦,只要想起自己见到的那么多古茶树还未有记录,没有身份信息,就觉得脚步不能停下。

在深入分析中国古茶树资源分布格局、自然进化与演替、人类早期发现利用与传播的基础上,蓝增全提出了“澜沧江孕育茶文明”的观点,并于2021年出版《澜沧江孕育茶文明》一书,用大量例证丰富了中国西南地区作为世界茶树原产地的文化内涵,为以中华茶文化为主线的文明探源打下了坚实基础。

通过注解,让小小的叶片上承载中华文明中“和谐”的思想,世代相传,2023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便是最好的例证。景迈山茶树的历史已有千年,在这里,爱茶、护茶、敬茶的优良传统早已根植于每个景迈山儿女的心中。茶叶,是他们的生活要素;茶园,是他们的美好家园。生态系统的形成根植于这里的自然地理环境,也根植于人们的生态保护理念和历史文化底蕴。

问道

探寻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

在走访调研中,蓝增全发现古树茶概念逐渐为市场所认可,但出现了盲目追捧,只追求产量、只采不养等不科学管护的现象,导致很多古茶树及其群落没有得到妥善保护。竭泽而渔将导致古茶树早衰早亡,这种人为造成的毁坏是不可逆的,这些问题让他忧心。

保护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明确古茶树的认定标准和出台法律法规。2016年,蓝增全带领团队开始策划制定国家行业标准等事宜,几经努力,通过学校向原国家林业局请示报告,得到了高度重视。2019年,蓝增全主持《古茶树综合标准》项目,2022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告实施国家林业行业《古茶树》标准,明确了古茶树的认定,建立了分类分级的古茶树保护技术体系。之后,西南林业大学受云南省人大和省林草局的委托,蓝增全带领团队起草古茶树保护的法律条款,参与调研、论证、修改、咨询、风险评估、专家答疑等立法环节。2022年11月,云南省通过了《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明确规定加强对树龄在100年以上野生茶树和栽培型茶树进行保护,出台地方性法规,为云南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与科学利用提供了法律保障。

保护资源是为了更合理科学地利用资源。多年来,蓝增全将多个科研成果无偿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助力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蓝增全通过自己的技术专长,深入茶园、茶企,助农增收致富。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水塘镇大口村共有茶山面积900余亩,长久以来由于管理粗放、加工工艺落后,茶叶的经济效益一直不景气,采制出来的干茶每公斤仅8元,偌大一片茶山无人管护,几近荒芜。2022年,蓝增全率团队到当地对茶树资源进行考察研究,指导大雪锅山茶叶初制所建成,从茶叶的栽培、修枝、采摘、加工等方面对茶农、茶企进行细致指导。如今,茶叶初制所在大口村所收购的茶叶已经从2022年的20吨增长到了2023年的50吨,今年产量有望增至70吨,鲜叶单价达到每公斤10元至50元,极大促进了广大农户增收。

近年来,蓝增全及其团队遍访古茶园、帮助茶企茶农,服务了茶企60余家,其中涉及古茶相关茶企36家,为古茶树资源保护、茶产业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促进了茶区群众增收致富。

古茶树融入他的学业与事业,而他也成为古茶树的老朋友。每一次调研,都像与故友重逢;每一次数据比对,又加深了解。在时光沉潜中,曾经就读专业的“勉强”成为了蓝增全与茶结缘的开篇故事,岁月漫长,这份热爱不曾改变,将伴随古茶树继续生长。

来源:云报全媒体记者 朱婧,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